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地理常識性錯誤,但僅限北方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早已成為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本書, 但是令我們迷戀或喜好了那麼多世紀的一本名著中竟然存在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

今天特舉幾處例子, 也許有更熟悉《水滸傳》的讀者可以舉出不一樣的要點。

四個典型的錯誤:

第一個:為了救宋江, 兩百多梁山好漢來回六千里路從梁山到江州去劫法場。 回來的時候, 還收了四個好漢和近一千人馬, 一路沖州撞府, 如入無人之境, 毫髮無損地平安返回梁山。 如此不要命的軍事部署, 寫出精彩三國戰爭場面的羅貫中怎麼可能看得下去?

第二個:救史進和魯智深時, 梁山泊出動七千大軍, 來回三四千里, 半路上還劫持了欽差大臣的“金鈴吊掛”, 最終平安回到梁山。 這簡直是軍事神話。 任官軍的力量再薄弱, 也不可能讓宋江等人“橫行”到這種程度, 否則大宋的江山早就拱手讓與他人了,

怎麼可能持續三百年之久?

第三個:小說中稱武松在滄州別了柴進和宋江, 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 路過陽谷縣時順便打死了一隻老虎(景陽崗打虎)。 然而, 這個路線犯有嚴重的地理常識性錯誤。 清河縣在滄州的南面兩三百里, 陽穀縣在滄州的南面五六百里, 三個地方基本上是一條直線。 武松本可以從滄州直接回到清河, 沒必要“路過”陽穀縣。 但是小說中, 武松不但路過了陽穀縣還在那裡的景陽岡打死了一隻老虎, 而後又折回頭回到清河縣。

第四個:著名的“智取生辰綱”。 書中說朝廷從大名府運送生辰綱到開封去, 中途要經過黃泥岡、二龍山、桃花山等強人出沒的地方, 導致生辰綱最後在黃泥岡被劫。 且不說這條道路有現成的“官道”, 官兵根本沒必要走荒山野嶺。 可見《水滸傳》對這些地方位置描述就有錯誤。 從山東大名府到開封幾乎是一條由北向南的直線路線, 按小說的說法, 生辰綱在黃泥岡被劫, 這些地方都應該在大名府的正南、開封府的正北面。

可是, 《水滸傳》中又說, 黃泥岡在大名府的正東面, 屬於濟州管轄。 二龍山、桃花山和清風山同屬青州管轄, 青州在濟州的東北, 離大名府到開封的路線相距千里。 這顯然是作者地理知識不足造成的。

各位朋友可能會有不同看法, 或者肯定還能找到不同的地理性錯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