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警示|飛機上請按要求使用電子設備,澳洲旅客從北京飛墨爾本途中被耳機炸傷

編輯 | 大頭

一名女子乘坐飛機從北京飛往墨爾本途中, 頭上攜帶著充電式耳機, 突然感覺強烈的灼熱感, 耳機自燃, 將這名乘客臉上燒傷, 頭發燒焦, 滿臉黢黑。

據《每日郵報》報導, 該名女乘客將耳機環繞在脖子上, 在飛行過程中, 臉上突然一陣火辣辣的感覺, 並且聞到塑膠燒焦的味道, 說時遲那時快, 她迅速摘下耳機甩到機艙過道, 耳機在地板上發出滋滋滋的聲音, 並且還有火光燃燒好一陣子。

旁邊的乘客也迅速往燒著的耳機上澆上滿滿一杯水, 然後用腳踩踏耳機將火撲滅。

這名女子臉上有不同程度的燒傷, 下巴附近已經被熏黑, 額頭和鬢角的發梢都因為高溫而變卷並且有一些都被燒焦, 手上因為摘下耳機也被燙傷。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各式穿戴類電子產品的普及, 很多東西都變成了“無線”的, 都需要充電, 而大多數電子產品都是採用的充電式鋰電池。

而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因為外在影響容易發生自燃。 前些年, 國內外曾發生過多起航班飛行途中乘客托運的鋰電池冒煙起火的情況。

一位民航業人士稱:“飛機在顛簸中電子產品產生碰撞, 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

舉例說明, 中國民航就把充電寶作為“違禁品”, 明令禁止“三無”充電寶上飛機, 隨身攜帶的充電寶必須符合諸多規定。 2014年8月, 民航局發佈《關於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 首次專門強調了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的相關規定, 並專門強調了充電寶的風險性。 《公告》表明, 今後旅客在乘坐飛機時, 僅可攜帶額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時以內的充電寶, 屬於“三無”產品的充電寶一律禁止攜帶, 並且嚴令禁止托運充電寶。

而這名女子的耳機明顯成為檢查的“漏網之魚”, 充電式耳機畢竟還屬於新一代產品, 但是只要是帶電池的電子產品要上飛機都要格外小心!最新一代iPhone取消了3.5mm耳機插口,

使得更多的耳機廠商開始摒棄有線耳機向藍牙耳機跨進, 而在耳機電池的選擇上需要十分注意, 試想一下, 每天兩個耳朵邊上戴著兩顆易爆的炸彈, 這個還是很恐怖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