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今三千事:近代文化名人軼事,嚴複、辜鴻銘、蔡元培、章太炎等

嚴複與孫中山:改良與革命的對話

1905年, 嚴複在倫敦。 當時孫中山正好也在英國, 兩人討論中國的前途未來, 嚴複認為, 中國民智未開,

太過落後, 應該從教育入手, 啟蒙國人, 以漸進的手段, 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 孫中山曰:“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 鄙人乃實行家也。 ” 這被後人看作改良與革命的對話。

辜鴻銘學貫中西, 在20世紀反傳統的浪潮中, 他堅定地維護中國固有傳統。

他剛到北大任教時, 學生們看到他腦後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 都忍不住哄笑起來。 而他, 則不動聲色地走到講臺上, 向下面的學生打量一番後, 慢條斯理地說:“你們笑我, 無非是因為我的辮子, 我的辮子是有形的, 可以剪掉。 然而諸位同學腦袋裡的辮子, 就不是那麼好剪的啦。 ”一席話把學生們統統鎮住了。 以後上課就沒人敢笑話他了。

蔡元培就職後對學生訓話說:“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 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 後來, 蔡先生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 網羅眾家, 思想自由, 相容並包。 僅兩年多時間, 蔡先生就把一個官僚養成所改造成為的思想文化的聖地, 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和思想的發展走向。 蔡元培提倡“勞工神聖”, 並以自己的言行來詮釋這種思想。 1917年1月,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那天, 他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地向給他行禮的校役鞠躬還禮。 而過去的北京大學校長向來是不理睬校役的。 此後, 他每天出入校門都脫帽向校警鞠躬。

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 當上大總統還不滿足,

還想當皇帝, 並對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大肆追鋪。 其間章太炎被袁世凱羈留起來, 不少人想去營救他。 有個人轉求袁世凱最親信的張秘書, 說:“袁總統手中握有精兵十萬, 還怕一個書生不成?乾脆就把太炎先生放了吧!”張秘書聽罷, 瞪大眼睛說:“這可不行。 太炎的文章, 可橫掃千軍, 也是可怕的東西!”

王國維的學術博大精深, 在文學、哲學、歷史、甲骨文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成績。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這樣寫:“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

豐子愷總結說:李先生一生最大特點是“認真”。 他對於一件事, 不做則已, 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 他從一個做翩翩公子, 到一個留學生, 留學期間, 排演《茶花女》, 開了近代中國話劇(當時稱“文明戲”)的先河。 後來做教師, 教書育人, 兢兢業業, 培養了像豐子愷這樣的一大批優秀學生。 後來出家為僧, 一心向佛, 成為“弘一大師”。 圓寂前幾日, 他寫下了最後的偈句:“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 廓而忘言,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最後話語是:悲欣交集。

張伯駒(1898~1982), 字家騏, 號叢碧, 河南項城人, 書畫家、收藏鑒賞家, 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合稱“民國四公子”。 上世紀30年代, 張伯駒在鹽業銀行任總稽核, 每年到上海分行查帳兩次,後來就撞上了名媛潘素,才子佳人墜入愛河。但此時潘素已經名花有主,後經友人相助,終於抱得美人歸。兩人被世人目為神仙眷侶。潘素與張伯駒結婚的時候是20歲,在張伯駒的大力栽培和她的努力之下,她成為著名的山水畫家。婚後潘素的畫作常常配有張伯駒的詩詞書法相配,可謂是珠聯璧合、琴瑟和鳴。後來雖經歷戰亂的顛沛流離和十年文革的磨難,但兩人相濡以沫,走完了他們傳奇的一生。

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以及隋代大畫家展子虔《遊春圖》、宋徽宗趙佶《雪江歸棹圖卷》等無償捐獻出來。有人評價,即使是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字畫中,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市場價格,都罕有能超過1956年張伯駒無償捐獻之物。

每年到上海分行查帳兩次,後來就撞上了名媛潘素,才子佳人墜入愛河。但此時潘素已經名花有主,後經友人相助,終於抱得美人歸。兩人被世人目為神仙眷侶。潘素與張伯駒結婚的時候是20歲,在張伯駒的大力栽培和她的努力之下,她成為著名的山水畫家。婚後潘素的畫作常常配有張伯駒的詩詞書法相配,可謂是珠聯璧合、琴瑟和鳴。後來雖經歷戰亂的顛沛流離和十年文革的磨難,但兩人相濡以沫,走完了他們傳奇的一生。

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以及隋代大畫家展子虔《遊春圖》、宋徽宗趙佶《雪江歸棹圖卷》等無償捐獻出來。有人評價,即使是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字畫中,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市場價格,都罕有能超過1956年張伯駒無償捐獻之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