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部複雜先心病患兒將獲免費救治機會 3D心臟模型托起重生希望

在中國,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4至7, 是出生缺陷中發生率最高的疾病, 也是導致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例, 每年先心病患兒手術量約3700例, 其中約有3%屬於極其複雜性的先心病, 需要借助3D列印技術的幫助。 今天, 比利時3D列印公司瑪瑞斯中國。 如此嚴重的先心病發現得太晚, 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醫務科主任蔣秀蓮為此聯繫到劉錦紛, 確認是否還有手術機會, 於是便有了首例患者。

劉錦紛教授在術前利用患兒3D列印模型制定治療方案。

“我記得孩子家裡有7口人, 住在40多平米的土磚房裡, 爺爺患有偏癱不能勞作, 奶奶也常年生病, 全家的經濟來源都依靠孩子爸爸在外打工每天70到80元的收入。 這幾年因為照顧生病的父母, 他也一直沒有再到外面工作。 ”參與聯絡的志願者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他家16歲的大女兒也檢查出患有癲癇, 一直吃藥維繫病情, 7歲的妹妹在上學, 家裡根本無法承擔孩子的治療費用。 ”

就在馬成強出發來上海的前一周, 他的奶奶病故去世了。 “孩子非常懂事, 對於這個家庭來講, 他可能是最大的希望。 ”劉錦紛說, 正式入院後, 馬成強和家人的焦慮情緒得到安撫, 對重獲新生充滿了希望, “他說康復了之後想重回學校讀書, 將來長大了, 想當一名可以走南闖北的貨車司機。 ”

高精度、一比一大小的Heartprint患兒心臟3D列印模型。

劉錦紛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馬成強和另一名患兒的心臟畸形都很嚴重, 導致病灶所處的空間位置以及病灶間的相互位置通過二維檢測手段無法確認, 必須利用3D技術根據影像診斷資料對心臟進行三維重建。 “該技術提供了高精度、一比一大小的心臟3D列印模型, 讓我們在手術方案的制定和手術路徑的規劃上有了更可信賴的參考。 ”在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手術風險的同時, 高精度的心臟複製品讓醫患溝通更順暢,

對於信任度的建立起到重要幫助。

據悉, 這是瑪瑞斯公司在2015年與兒中心共建中國首家兒科領域3D數字醫學研究中心後又一重大舉措, 公司負責人表示, 該專案計畫在第一期, 即2018年8月之前完成15至20位複雜性先心病患兒的免費救助, 醫療資金籌備由兒中心社工部負責評估, 通過引入多方社會救助平臺善款共同免除患兒的所有住院期間治療費用。

劉錦紛透露, 院內正在籌建我國首個小兒複雜結構性心臟病3D數位化臨床醫學資料庫, 截至2016年底, 已錄入11749例先心病患者手術資料。 同時, “愛佑心血管醫護人員公益培訓項目”也啟動運行, 將為提高中國邊遠地區小兒先心病診治作出貢獻。

文/黃楊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