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第一名將白起,屠敵百萬,卻死在自己對戰爭的高瞻遠矚上

大秦帝國之崛起, 長平之戰, 白起坑殺了20萬趙國降兵, 總共殺了趙兵40多萬。 在這場長達三年之久的戰爭中, 秦軍也損失了30萬的精銳,。 白起是個軍事天才, 屢立奇功。

他的事蹟除了長平之戰, 還有很多, 一生屠殺六國百萬人以上 看看白起的這些戰績, 白起于華陽大破趙、魏聯軍時, 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 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交戰, 溺斃趙卒二萬人;攻打韓國的陘城, 攻陷五城, 斬首五萬;伊闕之戰, 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攻楚于鄢決水灌城淹死十數萬;長平之戰, 殲滅趙軍四十五萬。 這裡面除了士兵, 還有大量的百姓, 尤其是鄢城之戰, 死的基本是楚國百姓。 整個戰國時期, 戰死約兩百萬人, 白起所屠殺的就佔據了一半。

長平之戰後, 沒有趁機消滅趙國, 是秦王之責 長平之戰後, 趙國正是一片慌亂, 而且其他五國也沒啥反應, 合縱來救根本談不上, 拿下邯鄲正是時候。

戰國末期就是秦國和趙國的較量, 其他國家基本沒什麼實力了, 除非五國一起, 還有的打。 但此時蘇代來遊說, 給范睢說, 白起長平之戰後功高震主, 比相國的威望還高。 范睢就鼓動秦王退兵, 回來休養生息, 怕自己的地位被替代。 一年之後再去攻打趙國, 這個蘇代就是蘇秦的親弟弟, 看到自己哥哥學習縱橫之術成功, 自己也仿效, 還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白起不肯攻趙, 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認為打不贏所以不去。

白起是個常勝將軍, 尤其是在晚年, 經歷過那麼多陣仗, 對戰爭形勢判斷非常準確。 當初沒有乘勝追擊, 錯失了機會, 讓趙國有了喘息的機會, 也讓其他五國看到了秦國要統一天下的決心, 滅其他國家是遲早的事。

而此時秦王派其他將領攻趙失利, 正是氣憤的時候, 趙國有李牧與秦國對峙, 其他五國又在蘇代的鼓動下合縱。 即使自己前往攻趙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既然打不贏乾脆拒絕不去。 這種想法一出, 就註定了必死無疑, 秦王正在氣頭上, 而且你白起功勞這麼高, 竟然不聽從王上的命令, 幾次督促也不去, 讓秦王的臉面哪裡放, 更何況秦王有統一天下的決心, 如果連自己的將軍都調不動, 以後還怎麼管理國家和軍隊, 尤其是軍隊高層。 所以白起最後的結局, 有一多半是因為自己對戰爭判斷太準確, 顧及自己的聲名, 沒有從臣子的角度出發, 不聽王命, 損壞了秦王的威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