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蔣介石在日本學到了什麼

1906年4月, 19歲的蔣介石頭一次踏上日本土地。

不過, 蔣介石第一次在日本停留, 只有8個月的時間。 他原本是為了學習軍事而前往日本留學的,

但他並不知道, 如果沒有清朝陸軍部的推薦, 是不能進入日本相關軍事院校就讀的。 而蔣介石在來日本之前, 對此似乎一無所知。 對這個幾乎從未踏出過浙江省境的鄉下青年來說, 這次不得其門而入的經驗, 可以說是人生最初的挫折。

據臺灣當局的資料記載, 蔣介石這時在日本就讀的學校是“清華語言學校”。 不過, 這基本上是一所供華僑子弟就學的學校, 所以裡面雖然有日本語的授課, 但其實所學的東西, 應該不只是語言而已。

就在蔣介石旅居日本的這段時間, 日本發生了一件中國革命史上相當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中國同盟會”(中國革命同盟會)的成立。

此時, 蔣介石結識了自己的同鄉、革命志士陳其美,

兩人後來還成為結義兄弟。 陳其美把蔣介石引薦給孫中山, 蔣介石得以踏入革命運動的中樞, 這不能不說是相當幸運的一件事。

關於這段20歲左右青春時期的日本體驗, 蔣介石自己在1917年開始撰寫的日記中, 曾有過這樣的總結:我與旅居東京的革命志士多有交流, 對於民族的感情也日漸深厚, 同時心中對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渴望也愈發無可抑止。

第一次訪日雖然只有短暫的8個月時間, 但對於以復興中華民族為畢生之志的“政治家蔣介石”的誕生, 可以說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蔣介石的第二次訪日, 出乎意料地很快就實現了。 回國之後, 蔣介石進入了清朝設立的“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校”(即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學。

蔣介石成為62個前往日本留學的軍校生之一。 1908年, 蔣介石從大連搭船前往日本, 在那裡就讀日本陸軍為中國學生專門設立的教育機構“振武學校”, 相當於陸軍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

蔣介石自振武學校畢業後, 於1910年12月5日被派任到駐屯於日本新潟縣上越市高田的陸軍第13師團野戰炮兵19連隊第二大隊第五中隊。 當時的師團長是在日俄戰爭中立下赫赫軍功的長岡外史。

蔣介石在1911年6月升任上等兵, 同年8月升任伍長, 但到了同年10月, 所有其他的同期士兵都已經升任軍曹了, 卻只有他一個人還沒能升職。

事實上, 蔣介石在這段時間的成績也絕對稱不上優秀, 在19連隊的所有中國學生當中, 他的成績總是排在倒數幾名。

然而, 這種苦惱的日子沒持續多久, 蔣介石在高田的軍事生涯隨著1911年10月爆發的辛亥革命, 突然畫上了句號。

當時, 以蔣介石為首, 有好幾位留學生表達了退役歸國的意願。 由於不被許可, 蔣介石便假借休假偷偷溜出了連隊, 動身前往中國。 他在10月8日到達上海, 正好趕上參與革命。

這樣選擇的結果是, 蔣介石在日本的軍事資歷比其他人都要差, 卻因為參加革命的緣故, 而獲得了一張踏上中國政治舞臺、閃耀光輝的通行證。

只是, 對當時的中國軍人而言,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可以說是一種品牌保證的標誌, 簡單說, 就是所謂的“最高學歷”。 蔣介石卻沒能讀成。

可是, 在臺灣的資料中, 卻屢屢可以見到“蔣介石曾在陸軍士官學校就讀”這樣的記述。

就連蔣介石身份證上的“教育程度”這一欄, 填的也是“日本士官學校”。

雖然在蔣介石還活著的時候, 就已經是某些知情者心照不宣的秘密, 但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 沒有人敢針對這件事情大聲批判。

當時在高田擔任19連隊隊長的飛松寬吾, 在1936年的《朝日新聞》發表了《高田的青年蔣介石》一文, 這樣回憶:蔣與張君(張群)等14名同學一起來到我的隊上, 投入到嚴格的營內生活中;大概因為蔣在眾人之中年紀最長的緣故吧, 他很自然就成為同學之中的領袖。

或許從那時候開始, 蔣介石就已經隱隱展現出他作為領導者能力的一面了吧!只是, 關於蔣介石的日語能力, 飛松的評價卻相當嚴厲:明明同樣是在東京學習日語, 和張君的流暢比起來,蔣介石簡直可以說是糟糕透頂。

當時,學生每隔兩三天,就要輪流把打飯的容器擺到連隊長的面前,這是軍訓方法的一環,然而,因為蔣介石一直無法用語言好好表達,所以遇到這件事情時,他總是顯得相當痛苦。

蔣介石在日本究竟學到了什麼?據說,當時蔣介石曾經因為沒把馬匹照料好,遭到長官強烈的斥責,甚至一度被禁止騎馬。當時的戰場上,騎兵仍然是主要的戰力,馬的價值也非常高,在軍隊裡甚至有“士官、下士官、馬、兵卒”這樣的說法。

在談到自己在高田的寒冬體驗時,蔣介石是這樣說的:“像那樣的大雪,即使在中國北方也是很少見的。”“不管天氣有多寒冷,也不管雪有多大,我們都得在每天早上5點不到就起床,然後端著自己的臉盆到水井前面,用水井裡的冷水洗臉。”“比起談論若是要復興民族、報仇雪恨,該怎樣獲得武器之類的話題,我們最優先的事情,就是用冷水洗臉,然後沉默不語。如果連這點小事都無法勝過日本人的話,那其他的就根本不用提了。”經過上述的體驗之後,蔣介石總結出了這樣一個強烈的教訓。

對蔣介石而言,寒冬用冷水洗臉這樣的行為,正象徵著日本的道德觀與精神性,同時也意味著他所理解的最根本的“日本經驗”。即使稱呼侵略中國的日本人為“倭寇”,並在抗日戰爭中和日本死戰到底,蔣介石也沒有失去對於日本軍人的尊敬。究其根底,應該就是來自他在高田的體驗吧。

面對當時的動盪局勢,蔣介石先後投身上述的清華語言學校、振武學校,以及高田第19連隊。據他自己宣稱,當時在日本的艱苦生活,不只奠定了他日後成為政治家與軍人的基礎,同時也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根據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日本慶應大學榮譽教授山田辰雄的說法,蔣介石“似乎希望從留日的記憶中,找尋出日本人乃至日軍強大的根源。從這當中,他體認到了中國的弱小,並展現出一種期盼中國變得更強的情感”。

換句話說,蔣介石的日本體驗在他心中,是被轉換成一種“中國非得學習日軍的強悍,以及日本民族的優點不可”的論點而存在的。

蔣介石在日本發現了“滅清興漢”的思想,並且展開了他作為革命軍人的事業起點。對蔣介石而言,最優先的目標就是洗雪中國因為近代化過程落後慘遭歐美及日本蹂躪的“恥辱”,達成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在這層意義下,學習搶先一步邁入近代化之林的鄰國日本,自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撇開好惡的問題,蔣介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緣分”。這並不只是限定於蔣介石個人,而是生在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無法不去面對時時刻刻來自鄰國日本的“時代的邀請”。(來源|文史博覽·文史 作者|野島剛 蘆荻)

和張君的流暢比起來,蔣介石簡直可以說是糟糕透頂。

當時,學生每隔兩三天,就要輪流把打飯的容器擺到連隊長的面前,這是軍訓方法的一環,然而,因為蔣介石一直無法用語言好好表達,所以遇到這件事情時,他總是顯得相當痛苦。

蔣介石在日本究竟學到了什麼?據說,當時蔣介石曾經因為沒把馬匹照料好,遭到長官強烈的斥責,甚至一度被禁止騎馬。當時的戰場上,騎兵仍然是主要的戰力,馬的價值也非常高,在軍隊裡甚至有“士官、下士官、馬、兵卒”這樣的說法。

在談到自己在高田的寒冬體驗時,蔣介石是這樣說的:“像那樣的大雪,即使在中國北方也是很少見的。”“不管天氣有多寒冷,也不管雪有多大,我們都得在每天早上5點不到就起床,然後端著自己的臉盆到水井前面,用水井裡的冷水洗臉。”“比起談論若是要復興民族、報仇雪恨,該怎樣獲得武器之類的話題,我們最優先的事情,就是用冷水洗臉,然後沉默不語。如果連這點小事都無法勝過日本人的話,那其他的就根本不用提了。”經過上述的體驗之後,蔣介石總結出了這樣一個強烈的教訓。

對蔣介石而言,寒冬用冷水洗臉這樣的行為,正象徵著日本的道德觀與精神性,同時也意味著他所理解的最根本的“日本經驗”。即使稱呼侵略中國的日本人為“倭寇”,並在抗日戰爭中和日本死戰到底,蔣介石也沒有失去對於日本軍人的尊敬。究其根底,應該就是來自他在高田的體驗吧。

面對當時的動盪局勢,蔣介石先後投身上述的清華語言學校、振武學校,以及高田第19連隊。據他自己宣稱,當時在日本的艱苦生活,不只奠定了他日後成為政治家與軍人的基礎,同時也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根據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日本慶應大學榮譽教授山田辰雄的說法,蔣介石“似乎希望從留日的記憶中,找尋出日本人乃至日軍強大的根源。從這當中,他體認到了中國的弱小,並展現出一種期盼中國變得更強的情感”。

換句話說,蔣介石的日本體驗在他心中,是被轉換成一種“中國非得學習日軍的強悍,以及日本民族的優點不可”的論點而存在的。

蔣介石在日本發現了“滅清興漢”的思想,並且展開了他作為革命軍人的事業起點。對蔣介石而言,最優先的目標就是洗雪中國因為近代化過程落後慘遭歐美及日本蹂躪的“恥辱”,達成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在這層意義下,學習搶先一步邁入近代化之林的鄰國日本,自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撇開好惡的問題,蔣介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緣分”。這並不只是限定於蔣介石個人,而是生在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無法不去面對時時刻刻來自鄰國日本的“時代的邀請”。(來源|文史博覽·文史 作者|野島剛 蘆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