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蔡元培為何十年間七辭北大校長?

1940年, 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時, 國共兩黨一致給予高度評價。 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推他為“萬流景仰, 高年碩學”;共產黨的《新華日報》稱他是“學界泰斗,

人世楷模”。 提起蔡元培, 世人都會想起他扮演過的一個重要角色:北京大學校長。 北大之所以成為國人心目中嚮往的大學, 實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 稱他為“北大之父”並不為過。

蔡元培出生在紹興城裡, 17歲到28歲的11年間, 他走完了科舉考試的整個過程, 功名富貴已是囊中之物。 但他點翰林的那一年即1894年, 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那年, 泱泱大國被一個小小的島國日本擊敗了, 蔡元培的內心產生了非常大的震撼。 幾年之後, 發生了影響深遠的戊戌變法, 這次變法很快被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扼殺了。 蔡元培本人雖然沒有遭到什麼處置, 但面對這樣的刺激, 他難以忍受, 便掛職南下, 毅然告別官場,

回到南方, 致力於辦教育。

把“革命黨”請來做北大校長

36歲以後, 蔡元培看到清朝已不可救藥, 決意參加革命, 他在上海一邊辦學、辦報、辦刊物, 一邊以翰林的身份學習造炸彈、參加暗殺團, 這是今天的人們無法想像的。 由於蔡元培在革命党人中的威望,

他先後被推為第一任光復會會長、同盟會上海主盟人。 辛亥革命之後, 他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部長那個時候叫教育總長。 新的教育體制, 就是在他手裡奠定的。 但由於他跟袁世凱、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 沒做多久就辭職了。

1916年底, 也就是袁世凱嗚呼哀哉之後, 蔡元培應邀回國, 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拉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序幕。 正是他把北大辦成了學術自由的搖籃、百花齊放的園地。

誰都知道, 蔡元培是個革命党, 黎元洪和北洋軍閥政府竟然敢請他來做北大校長。 當時的北大烏煙瘴氣, 很腐敗, 被外界叫做“官吏的養成所”。 很多朋友勸他不要去接這個爛攤子, 他還是去了。 孫中山是支持他去的, 並把他看作北方文化教育界極為重要的革命棋子。

他的主要想法是要把北大辦成一所真正的大學, 真正的大學就是以學術為中心, 上大學不是升官發財的階梯。

他進入北大提出了自己的辦學方針, 就是有名的八個字:相容並包, 思想自由。 並從文科入手, 對北大進行了三步棋的大整頓。 蔡元培在北大開始推行教授治校, 由教授自己來管理學校, 這在北大包括中國都是史無前例的。 在蔡元培的鼓勵下, 學生組建了自己的社團, 北大開創了學生自治的新形勢。

“知進知退”:七辭北大校長職務

蔡元培是真正的學界泰斗, 受到舉世景仰是名至實歸, 魯迅始終尊敬這位同鄉前輩。 從51歲出任北大校長到61歲最後卸任, 蔡元培在任一共10年, 但實際上在校時間不足5年, 期間他曾七辭北大校長而不准。 先看看這張辭職表:

第一次辭北大校長職1917年7月3日;第二次為1918年5月21日;第三次為1919年5月8日;第四次為1919年12月31日;第五次為1922年10月19日;第六次為1923年1月17日;第七次是1926年7月8日。

七次辭職, 各有原因。 第一次辭職是因為張勳擁宣統廢帝復辟, 他離京到了天津,提出辭去北大校長一職。不過復辟鬧劇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他於當月23日回北大。

第二次辭職是因為北大學生要到北洋政府請願,反對中日一個軍事協定,他勸說不成,當天請求辭職。

第三次辭職是在五四運動期間,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北洋政府抓了許多北大學生。他奔走要求釋放,等5月7日學生一放出來,他就公開通電,引咎辭職,實際上他也是以辭職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結果因為政府一再挽留,包括總統徐世昌在內,他辭職不成。

第四次辭職是因為北京教職員不信任教育部,全體停止職務,他作為校長當然要辭職。

第五次辭職原因有點例外,因為北大學生發生講義風潮,對講義收費不滿而鬧事。他憤怒了,甚至對學生說:“我是從手槍炸彈中歷練出來的,你們如有槍炸彈,盡不妨拿出來對付我。”蔣夢麟記得他還說“我和你們決鬥”。這次風潮由胡適調停解決。

第六次辭職是因為曾經在北大任教、當時擔任財政總長的羅文幹被冤枉逮捕,本來司法機關查無證據將羅放了。不料教育總長彭允彝竟然在國務院會議上提案將羅再抓起來。他瞭解羅的人格和清白,為了抗議行政干預司法,不與違背法治、腐敗無恥的北洋政府同流合污,他向總統和教育部提出辭職,並公開在《北京大學日刊》發表辭職聲明,還寫了一篇《關於不合作宣言》的文章發表在上海《申報》。直到這年6月23日,在杭州西湖邊“平湖秋月”的大楊樹下,他還要和胡適商定三個稿子,分別是給北京各校教職員聯席會議、北大教職員和北大學生會的公開信,繼續他和軍閥政府的不合作。他的這次辭職社會反響很大,輿論強烈,彭允彝也因此下臺。總統黎元洪出面挽留,他辭職不成,但不再到校,由蔣夢麟代理。奇怪的是北洋政府始終沒有免他的職。

1926年6月28日,也就是三年半以後,他從歐洲回國,第七次提出辭職,仍沒有獲准,但他沒有再回到北大。加上北大師生和北京9個學校的懇切挽留,又沒有辭成。一直到了1927年7月軍閥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他的校長名義才取消。

從1916年12月以來,10年間,北洋政府的總統就換了5次、還有臨時執政1人、攝政2人,內閣總理換了30次,而蔡元培一直是北大校長。

他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還有一個答案就在他自己寫的《關於不合作宣言》這篇文章裡。他開篇引用了《易經》的話,“小人知進而不知退”。他不是小人,是君子,所以他知“退”。他想起1919年春天華北歐美同學會在清華開會,有人發言說,現在政府哪個部門能離得開留學生,如果留學生都辭職,政府當得起嗎?他提出在黑暗惡劣的時局面前知識份子要懂得進退,退有時候比不進重要,所以提出“不合作”三個字。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合作,他一次次辭職,一方面是以告退的形式維護自己的人格自尊,一方面是抗議和示範。

他離京到了天津,提出辭去北大校長一職。不過復辟鬧劇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他於當月23日回北大。

第二次辭職是因為北大學生要到北洋政府請願,反對中日一個軍事協定,他勸說不成,當天請求辭職。

第三次辭職是在五四運動期間,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北洋政府抓了許多北大學生。他奔走要求釋放,等5月7日學生一放出來,他就公開通電,引咎辭職,實際上他也是以辭職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結果因為政府一再挽留,包括總統徐世昌在內,他辭職不成。

第四次辭職是因為北京教職員不信任教育部,全體停止職務,他作為校長當然要辭職。

第五次辭職原因有點例外,因為北大學生發生講義風潮,對講義收費不滿而鬧事。他憤怒了,甚至對學生說:“我是從手槍炸彈中歷練出來的,你們如有槍炸彈,盡不妨拿出來對付我。”蔣夢麟記得他還說“我和你們決鬥”。這次風潮由胡適調停解決。

第六次辭職是因為曾經在北大任教、當時擔任財政總長的羅文幹被冤枉逮捕,本來司法機關查無證據將羅放了。不料教育總長彭允彝竟然在國務院會議上提案將羅再抓起來。他瞭解羅的人格和清白,為了抗議行政干預司法,不與違背法治、腐敗無恥的北洋政府同流合污,他向總統和教育部提出辭職,並公開在《北京大學日刊》發表辭職聲明,還寫了一篇《關於不合作宣言》的文章發表在上海《申報》。直到這年6月23日,在杭州西湖邊“平湖秋月”的大楊樹下,他還要和胡適商定三個稿子,分別是給北京各校教職員聯席會議、北大教職員和北大學生會的公開信,繼續他和軍閥政府的不合作。他的這次辭職社會反響很大,輿論強烈,彭允彝也因此下臺。總統黎元洪出面挽留,他辭職不成,但不再到校,由蔣夢麟代理。奇怪的是北洋政府始終沒有免他的職。

1926年6月28日,也就是三年半以後,他從歐洲回國,第七次提出辭職,仍沒有獲准,但他沒有再回到北大。加上北大師生和北京9個學校的懇切挽留,又沒有辭成。一直到了1927年7月軍閥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他的校長名義才取消。

從1916年12月以來,10年間,北洋政府的總統就換了5次、還有臨時執政1人、攝政2人,內閣總理換了30次,而蔡元培一直是北大校長。

他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還有一個答案就在他自己寫的《關於不合作宣言》這篇文章裡。他開篇引用了《易經》的話,“小人知進而不知退”。他不是小人,是君子,所以他知“退”。他想起1919年春天華北歐美同學會在清華開會,有人發言說,現在政府哪個部門能離得開留學生,如果留學生都辭職,政府當得起嗎?他提出在黑暗惡劣的時局面前知識份子要懂得進退,退有時候比不進重要,所以提出“不合作”三個字。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合作,他一次次辭職,一方面是以告退的形式維護自己的人格自尊,一方面是抗議和示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