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當了媽的你,應該比當媽之前的你更有魅力

文/美亞

01

美粉留言:美亞, 我現在兩個孩子都大了, 想自己做點事情, 也想像你一樣去學心理學, 可是我老公說, 三十不學藝,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 老老實實在家吧, 我該怎麼辦?

翻個白眼。

首先, 三十不學藝是古人按照平均壽命最多40歲, 70都古來稀的演算法。 現在45歲都是鋥鋥亮的傑出青年, 30為何不學藝?

其次,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這句話, 早就想撕一撕了。 我也常收到這樣的告誡:

穿這麼低胸幹嘛?都當媽的人了?

——當了媽我就成平胸了嗎?

一個人去看電影?都當媽的人了!

——電影院分級有“媽媽”一項?

還去考證?還想考博?你都當媽的人了!

——導師都是做爺爺奶奶的人了, 這輩分沒毛病啊!

如果我告訴你, 我曾經和老李帶著八個月大的妹妹去泡清吧, 把她放在沙發上睡覺, 你們是不是要聯手把我告上婦聯?

0.67歲的妹妹就泡吧, 成功贏在了起跑線上

好奇怪哦, 我不就生了兩個孩子,

為拉高人類顏值和智商貢獻了未來力量, 自己就被剝奪了顏值和智商的可能性?這不科學吧?

她們眼裡“當媽的人”的樣子, 大概是這樣吧:

每天緊密圍繞在屎尿屁周圍;為了孩子讀書不用功氣急攻心;再沒事兒翻翻老公手機勘察敵情;在單位曬曬太陽混混日子。

性感?高知?吃喝玩樂?靠邊站。 誰讓你都是“當了媽的人”了。

最可怕的是, 很多女人自己也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視為信條。

02

去北京出差時, 跟著崔老闆一起面試了新編輯。 其中一個履歷很漂亮, 985中文系畢業, 在某大刊工作過。 我們很好奇她為何會到新成立的新媒體公司謀職。

她笑笑說, 我生完孩子休完產假去上班, 發現我跟不上那個工作強度和內容了, 你知道的,

一孕傻三年嘛。 而且總是要出差, 我孩子還小, 我不放心家人帶。

我和崔老闆面面相覷, 我倆孩子都未滿三歲, 傻這個鍋我們不太想背。 然後, 你受不了某刊的工作強度才“屈尊降位”來應聘, 是不是對終年無休的自媒體行業有什麼誤會?

不知道原創號和文摘號的差別, 說不出排名前十的公號是何方神聖, 就憑藉媒體老本來面試?就這漫不經心, 想找個地方安度餘生的態度, 在這個行業動態日新月異的當下, 誰敢聘用你呢?

我們百感交集對她說出了那句“回去等消息吧”。 她走時臃腫的背影、臉上失望的神色讓我們有些許惻隱, 更多的是惋惜。

不知道有多少女人, 從前戎馬倥傯, 殺伐決斷, 生了娃之後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育兒書。

她們把本來好好的人生, 過成了家庭的附屬品。

當了媽的人, 應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03

在香港生活幾年, 因為大兒子上幼稚園, 我結識了很多香港媽媽。 她們生完孩子後, 因為只有10周的產假, 和香港高額的生活成本不得不讓她們重張旗鼓,

繼續朝十晚十。

原因在我們看來有些殘酷, 可她們習慣這種高壓生活, 並且結果導向是:因為沒有和社會脫節, 她們和內地大部分媽媽比較起來, 身上更具備少女感。

她們在產後快速恢復身材, 精緻妝容, 瘦削的“港女”黑白灰。

一口流利的英文, 和孩子溝通, 在家長群裡互通有無。

職位越高的媽媽, 越積極參與學校活動, 而學校也願意請這樣的媽媽去做早會分享, 參加家長聯盟。 升小學的時候, 高職媽媽的職位會給孩子加分不少。

香港社會默認一件事:越精英的媽媽, 越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而不是你在孩子身上具體花了多少時間。

這和我的理念不謀而合。 正因為做了媽媽, 更應該成就自己。

我出門必梳妝打扮, 女兒自然會懂什麼是自愛和審美。

我熱愛書籍電影,兒子也就搬個小板凳有樣學樣。

我嚴格遵守工作時間,撒潑打滾都選擇性失聰,兒女自然懂得,即使是最親密的媽媽,也會有自己的事業。

我也喜歡看兒子把我的書翻到有他的那一頁,然後拿給菲傭咪咪去炫耀。

我應該是他們的榜樣和驕傲,不是嗎?沒有“當媽的人”應該有的樣子,就是一個健康媽媽的樣子,更是一個女人應該有的自篤。

我們可能沒有精英媽媽那樣的精幹颯爽;也無法像林徽因那樣帶著孩子在李莊逃難,還能寫出《哭三弟恒》那樣悽楚的詩;也無法像吉賽爾·邦辰那樣哺乳都光芒萬丈。

吉賽爾·邦辰,太彪悍!所以懷孕哺乳化妝真的不會中毒!

我們是普普通通需要親力親為育兒,難以“have it all”的女人。可這並不妨礙我們放棄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把自己沉澱得活色生香。

大學同學產後瑜伽減肥,在有同樣困擾的媽媽群體裡嗅到了商機,做了某健康咖啡的總代理。

我的碩士導師,帶著孩子去了加拿大進修,在有時差的午夜幫我們修改畢業論文。

我的閨蜜,在生完孩子後完成了她的人生理想——開一家小眾有格調的咖啡店。

就算是你看不上的那些微商,也是在以某種方式,讓自己不淪為只有媽媽一個社會身份的女人。

美國作家Jonathan Kozol著作《涅槃還是沉淪》裡描寫:在美國低收入家庭,依舊有一群有中產思想的媽媽,關心時事政治,勤奮工作,善於思考,她們不會精神上沉淪,也不會消極認命,在生活壓力和育兒瑣碎裡,開出傲人的花。他們的孩子也能獲得更好的未來。

你看,無論尊卑貴賤,孩子和媽媽都可以相互成就,只要你首先想要成為你自己。

學習思考讓你始終有獨立人格。

婚姻讓你懂得寬容和共情。

孩子讓你更慈悲、更堅韌。

當了媽的你,應該比當媽之前的你,更有魅力。

我熱愛書籍電影,兒子也就搬個小板凳有樣學樣。

我嚴格遵守工作時間,撒潑打滾都選擇性失聰,兒女自然懂得,即使是最親密的媽媽,也會有自己的事業。

我也喜歡看兒子把我的書翻到有他的那一頁,然後拿給菲傭咪咪去炫耀。

我應該是他們的榜樣和驕傲,不是嗎?沒有“當媽的人”應該有的樣子,就是一個健康媽媽的樣子,更是一個女人應該有的自篤。

我們可能沒有精英媽媽那樣的精幹颯爽;也無法像林徽因那樣帶著孩子在李莊逃難,還能寫出《哭三弟恒》那樣悽楚的詩;也無法像吉賽爾·邦辰那樣哺乳都光芒萬丈。

吉賽爾·邦辰,太彪悍!所以懷孕哺乳化妝真的不會中毒!

我們是普普通通需要親力親為育兒,難以“have it all”的女人。可這並不妨礙我們放棄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把自己沉澱得活色生香。

大學同學產後瑜伽減肥,在有同樣困擾的媽媽群體裡嗅到了商機,做了某健康咖啡的總代理。

我的碩士導師,帶著孩子去了加拿大進修,在有時差的午夜幫我們修改畢業論文。

我的閨蜜,在生完孩子後完成了她的人生理想——開一家小眾有格調的咖啡店。

就算是你看不上的那些微商,也是在以某種方式,讓自己不淪為只有媽媽一個社會身份的女人。

美國作家Jonathan Kozol著作《涅槃還是沉淪》裡描寫:在美國低收入家庭,依舊有一群有中產思想的媽媽,關心時事政治,勤奮工作,善於思考,她們不會精神上沉淪,也不會消極認命,在生活壓力和育兒瑣碎裡,開出傲人的花。他們的孩子也能獲得更好的未來。

你看,無論尊卑貴賤,孩子和媽媽都可以相互成就,只要你首先想要成為你自己。

學習思考讓你始終有獨立人格。

婚姻讓你懂得寬容和共情。

孩子讓你更慈悲、更堅韌。

當了媽的你,應該比當媽之前的你,更有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