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歷史上死的比嶽飛還冤還慘的武將

狄青, 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卒幹嘉佑二年(1057年), 字漢臣, 汾州西河(山西 汾陽)人, 北宋大將。

狄青出身貧寒, 16歲時, 因其兄與鄉人鬥毆,

狄青代兄受過, 被“逮罪人京, 竄名赤籍”, 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在戰爭中, 他驍勇善戰, 多次充當先鋒, 率領土兵奪關斬將, 先後攻克金湯城, 他每戰披頭散髮, 戴銅面具, 一馬當先, 所向披靡, 在4年時間裡, 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 身中8箭, 但從不畏怯。

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

狄青身負重傷, 但“聞寇至, 即挺起馳赴”, 衝鋒陷陣, 在宋夏戰爭中, 立下了累累戰功, 聲名也隨之大振。

北宋時候, 武將升遷全憑戰功大小, 狄青從一名小小的士兵累升至禁軍司令, 國防部副部長, 可算是終宋一朝, 絕無僅有的史上第一人。

皇祐年間, 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入侵, 連陷數州, 並且圍困廣州兩月, 宋軍前線部隊一觸即潰, 朝野上下深為震驚, 危難之時, 狄青主動請纓要求平叛。

宋仁宗用人不疑, 任命狄青統一指揮廣南軍揮師進擊, 這項任命打破了宋朝任命武將的規制, 宋朝時領兵打仗的只能是文臣, 而武將通常只能為副, 好在狄青不負重望, 整肅軍紀的同時, 否決了雇傭越南軍的朝議, 率領他從西北帶來的銳卒連戰皆捷, 順利討平了儂智高反叛。

史載狄青用兵常出奇兵, 善用計謀。 狄青征南凱旋後, 知人善用的仁宗皇帝力排眾議, 超規格提拔狄青為樞密正使, 相當於今之國防部長, 執掌大宋軍權。

狄青在邁上權力巔峰的同時, 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悲劇。

幾乎就在狄青被任命為國防部長的同時, 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 這其中不乏名臣巨卿, 如曾經對他賞識有加的韓琦, 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歐陽修和文彥博等人。

宰相龐籍就曾經拿祖宗舊例持反對意見, 勸告仁宗, 即使開國大將曹彬戰功卓著, 也只是享用朝廷厚贈, 而未獲得樞密使重位, 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國家重器?

雖然仁宗堅持己見, 毫不動搖的詔令狄青就任樞密使重位, 但是由此帶給這位名將的卻是無休無止的攻擊和指責, 狄青緣何會成為名人和重臣們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必欲被人拔之而後快呢?

其一, 狄青出生寒微, 因臉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 宋朝時臉上刺字一般只有士兵和罪犯,

狄青代兄受過從軍後, 眼上一直有字。

其二, 宋朝重文輕武, 武將的身份在文官集團中處弱勢地位, 常常被人瞧不起。 狄青出身行伍, 在那個講究出身, 地位和文憑的年代裡, 狄青顯然是一個異數。 當狄青因仁宗賞識而被破格提拔後, 因平步青雲升遷速度過快而被文官集團所忌恨, 甚至為曾經是自己上級的韓琦所嫉妒, 文官們不敢對仁宗破壞官場潛規則的方式表示任何不恭, 於是狄青就成為了眾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