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墓前樹碑,保地下百年太平,唐太宗仿效失敗,順治卻模仿成功

古代貴族大家對於自己的墓葬格外重視, 在輿論上, 他們廣泛宣傳薄葬, 讓世人都相信自己墓中沒有任何的珍寶, 保護自己的的屍骨得到永世的安寧。 一些標榜薄葬的人, 未必讓人相信是真的薄葬, 為了迷惑後人, 他們想到刻碑。

魏征南將軍司張詹, 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 為了保護自己的墳墓, 他專門在墓前的石碑上, 刻上一句話:白楸之棺, 易朽之裳, 銅鐵不入, 瓦器不藏。 嗟矣後人, 幸勿我傷!當時的人莫不信以為真, 他的墳墓長期沒有強人盜賊窺視, 歷經“八王之亂”, 別的墳塚都毀盡, 唯獨張詹墳墓獨在。

南朝時期, 流民湧入, 無人認識石碑上的字, 張詹墳墓被打開, 珍寶個個價值連城, 張詹的一個謊言, 保了自己地下百年太平。

張詹石碑刻字

唐太宗營造昭陵, 也是仿效張詹的方法, 長孫皇后死後葬入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寫碑文:不藏金玉, 人馬、器皿, 皆用土木形具而已。 地面建築卻規模宏偉, 到了五代時期, 溫韜不信這一套, 他盜掘昭陵, 看到裡面“宏麗不異人間”, 寶物應有盡有, 才知道唐太宗撒了彌天大謊!

唐太宗昭陵

清朝順治皇帝吸取了唐太宗的教訓, 他在孝陵前刻下石碑:皇孝遺命, 山陵不崇飾, 不藏金玉寶器, 並大肆宣揚, 讓人們紛紛傳說, 天下人都信以為真, 這使得孝陵成為清東陵唯一沒有被盜的皇陵, 並且完好如初!

順治孝陵

反觀唐太宗模仿失敗, 而順治帝模仿成功, 關鍵在於加劇這種傳言的信服, 並且在墓葬的外觀設置上, 儘量樸素簡陋, 這才是最為有效的防盜法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