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悉數盤點中國古代史上發生過的活人殉葬事件

殉葬又稱陪葬, 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

用活人殉葬, 雖說非常殘忍野蠻, 卻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 殷、周時期最為盛行, 秦漢以後有所收斂, 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 孔子見到模仿人能跳動的俑, 歎道:“始作俑者, 其無後乎!”其意是先有了俑, 才引發君主、貴族直接用人殉。 荀子則直言斥責人殉:“殺生而送死者謂之賊!”

考古工作者從已經發掘的古墓中發現, 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 商王妃婦好墓有16人殉葬, 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屍骸, 全部為年青女子。

周幽王墓中有百餘屍體,

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 其餘全為女性, 都是他的姬妾美人。

戰國時期, 史籍關於人殉的記載很多。 秦武公死時, “初以人殉死, 從者66人”。

秦穆公死後“從死者77人”(《史記秦本紀》), 其中有三位良臣跟著殉葬, 奄息、仲行、針虎。

《西京雜記·卷六》記載, 盜墓者掘開晉幽公的陵墓, 見其內有百餘具殉葬者, 橫相枕藉, 屍體未腐, 除一男子之外, 全部是女子, 這些殉葬者或坐或臥, 甚至還有站立者, 衣服膚色不異活人。

《吳越春秋》記載, 闔閭的女兒自殺身亡後, 在閶門外為女兒大造墳墓, “鑿地為池, 積土為山”, 又製作雕刻精美的石槨, 並用金鼎、銀樽、珠玉待珍寶作為隨葬品。 到了為女兒送葬那一天, 闔閭令人一路舞著白鶴, 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跟隨觀看,

到了墓地, 闔閭“使男女與鶴俱入門, 因塞之”, 也就是下令將跟隨觀看的男女全部趕進地宮, 然後塞上墓門。 這些觀鶴的百姓就這樣被埋進墳墓, 成了闔閭之女的殉葬者。

秦始皇大治陵寢, 死後, 秦二世詔命:“先帝后宮非有子者, 出焉不宜”。 皆令殉葬。

漢以後, 殺生殉死之事大致不存, 常有皇帝在遺詔中指示將無子之嬪妃宮女放出宮。 但人殉之事也偶然在私下出現過。

唐朝有關人殉的記載較少, 要說有也是自願,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 唐太宗駕崩, 太宗充容徐惠哀慕成疾, 不肯服藥, 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 永徽元年(西元650年)病逝, 年僅二十四, 被追封賢妃, 陪葬昭陵石室。

唐武宗病危時與王才人的一段對話, 決定了王才人殉葬的命運:當王才人在病榻前服侍武宗時,

武宗注視她許久, 說:“吾氣奄奄, 情慮耗盡, 顧與汝辭”。 王才人說:“陛下大福未艾, 安語不祥?”武宗說:“脫如我言, 奈何?”王才人回答:“陛下萬歲後, 妾得以殉”。 武宗沒有說話。 王才人果然在武宗斷氣之前, 自經於幄下。 王才人的“烈舉”博得了宮廷內外一致讚頌, 平日忌妒她專寵的嬪妃也為之感動。

《宋史》曾隱隱約約地透露過妃嬪殉葬之事, 也似乎情有可原。 宋高宗曾寵倖過才人吳氏、韓氏、李氏、王氏, 其中李氏、王氏容貌明豔, 高宗作太上皇以後, 仍然愛戀二人。 太上皇駕崩, 皇太后見到二才人, 每每感憤, 孝宗探知此情, 即迫告命, 讓她們自便。 實際就是脅迫她們自殺, 殉高宗之葬。

明太祖朱元璋,

明目張膽地復興人殉之制。 位於南京的孝陵地下, 陪朱元璋瞑目的嬪妃達四十人, 其中只有二人, 先于皇帝病故, 其餘三十八人都是治喪時勒令而死的。

明成祖的長陵, 殉葬者十六妃。

明仁宗的獻陵, 殉葬者五妃。

明宣宗的景陵, 殉葬者十妃。

明景帝在英宗復位後被降為王, 死時仍有數名嬪妃從殉。

明代殉葬之制貫徹了五朝, 在明英宗死時中斷, 此後未再實行。 明英宗臨終, 口占遺囑四項, 命太監牛玉執筆, 其中第二項是“勿以嬪禦殉葬”這份草擬的遺詔交到文臣手中潤色, 李賢等覽詔激動而歎:“止殉, 真盛德事, 度越千古矣!”《明史·英宗後紀》中贊道:“罷宮妃殉葬, 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由英宗作法, 後嗣皇帝未敢再遵太祖之制。

滿洲舊有殉葬之俗, 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福臨死時, 都有人從殉, 從殉者有嬪妃和侍從武官。 滿清貴族也常以妾、奴僕殉葬。 康熙皇帝在位時發佈了禁止貴族以奴僕殉葬之令, 清皇室率先做到了廢止殉葬, 從康熙起, 未再出現人殉之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