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市民在家無意翻出宣統元年的一份買官收據,需要多少錢才買到官職

在中國封建王朝, 就有文武百官輔佐君王治理天下, 那麼官位是如何得來的呢?先秦時期鄉舉裡選, 漢代察舉征辟,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到了隋唐宋元科舉制度。

雖說官吏的來源由上述所說, 但也有例外, 有賣官買官的勾當出現, 比如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的弟弟張昌義, 就幹起了賣官的生意。

到了清朝末期, 由於戰爭不斷, 清政府財政空虛, 就出現了賣官買官, 這成為清政府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

至光緒、宣統年間, 因為割地賠款, 國庫空虛, 清廷更是不惜血本, 不僅將官位拿來打折出售, 甚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這不, 在3月14日, 湖北長陽市民趙先生無意中翻出了一份清宣統元年的“正實收”收執。 憑著這張收執,

趙先生祖上的秀才趙文菴可以獲得進入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

據趙先生介紹, 這張“正實收”收藏於家中的一個破舊小木箱中, 是世代傳下的, 14日, 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了這張收執。 經測量, 該收執長58釐米、寬28釐米, 為棉紙質地, 正上方有“正實收”三個大字。

內中文字排列整齊, 清晰易辨, 詳細記載了湖北長陽縣人俊秀趙文菴給湖北災區捐款的緣由、銀兩等內容。

按收執記載,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 湖北省多地遭受水災, 災民缺衣少糧, 面黃肌瘦。 湖北籌辦賑捐總局“按照四川山東湖南等省開辦賑捐所有虛銜”,

接受了俊秀趙文菴捐出的白銀四十三兩二錢, 按收執上所寫, 趙文菴時年已28歲。 他以秀才捐監生, 以此獲得進入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 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最低門檻。

該“正實收”落款時間為宣統元年十月初八, 由河南候補道黃勸辦, 在民間珍藏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但仍保存較為完整。

“正實收”對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

在民間珍藏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但仍保存較為完整。

“正實收”對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