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兒寶典︱寶寶鵝口瘡到底是什麼?如何預防和治療

汝州寶媽聯盟4月14日與您一起品讀好文章

小編問她, 有沒有看看寶寶的口腔, 看看裡面有沒有成片的白斑, 如果有, 寶寶不願意吃, 哭鬧, 可能因為口腔潰爛疼得厲害。 這是嬰兒常見的“鵝口瘡”。 以下, 小編將對鵝口瘡的特點、防治進行展開描述。

一、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 又名雪口病, 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 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

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

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 另外, 營養不良、腹瀉、身體衰弱, 或是服用過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這種疾病。

長鵝口瘡後, 大多數寶寶起初可能會有輕度不適或者沒有症狀, 吃奶進食都比較正常。 但如果控制不當, 引起感染面積擴大, 寶寶就會很痛苦, 變得不願意吃東西,

而且會經常哭。 所以用有效的措施, 把鵝口瘡扼殺在搖籃裡才是王道!

二、鵝口瘡的特點是什麼?

雖然鵝口瘡與奶塊相似, 但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白色斑膜會長在舌頭、牙齦、軟齶等各處(就是除了牙齒之外其他紅肉肉的地方), 形狀很像一塊塊奇怪的補丁。

白色斑膜要稍微用點力氣才能擦去。 寶媽們可以用消毒棉簽擦拭下, 能輕易擦掉的就是奶塊, 需要費點力才能擦去的基本上就是鵝口瘡。

強行擦去白色斑膜之後會呈現紅色創面, 而且過不了多久, 白色斑膜又會重新長起並覆蓋紅色創面。

三、鵝口瘡是由什麼引起的?

●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 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 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母乳餵養時, 媽媽的乳頭不清潔, 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另外, 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 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 嬰幼兒便愛咬手指, 咬玩具, 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 引起感染;

●在幼稚園過集體生活, 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長期服用抗菌素, 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 造成體內菌群失調, 黴菌乘虛而入, 並大量繁殖, 引起鵝口瘡

四、生活中怎樣預防鵝口瘡?

●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

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 並定期消毒;

●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 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在幼稚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 用具一定要分開, 不可混用;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五、如何治療鵝口瘡?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 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 每天1-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等寶寶吃完奶後,用消毒棉簽蘸取少許混合液,塗抹在鵝口瘡處,塗抹後半小時內不要讓寶寶吃東西。每天3次。

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六、如何防止鵝口瘡再次感染、復發

所謂病從口入,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寶媽把戴過的哺乳文胸用沸水消毒,或者全!部!扔!掉!

因為文胸很可能就是細菌的繁殖基地,特別是在夏季出汗之後,那酸爽,簡直了!很多媽媽起初已經控制住了寶寶的鵝口瘡,後來卻發現老是復發,有的就是因為沒有把這溫床消滅掉。此外,寶媽們還應該在哺乳前後做好乳頭的清潔工作,以減少細菌滋生。

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則要牢記每次餵奶之前務必做好手部的清潔。

另外,還要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也要做好輔食器具的消毒工作。這時候,熱水沖泡、沸水煮開、蒸汽消毒神馬的全部都可以上場了。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等寶寶吃完奶後,用消毒棉簽蘸取少許混合液,塗抹在鵝口瘡處,塗抹後半小時內不要讓寶寶吃東西。每天3次。

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六、如何防止鵝口瘡再次感染、復發

所謂病從口入,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寶媽把戴過的哺乳文胸用沸水消毒,或者全!部!扔!掉!

因為文胸很可能就是細菌的繁殖基地,特別是在夏季出汗之後,那酸爽,簡直了!很多媽媽起初已經控制住了寶寶的鵝口瘡,後來卻發現老是復發,有的就是因為沒有把這溫床消滅掉。此外,寶媽們還應該在哺乳前後做好乳頭的清潔工作,以減少細菌滋生。

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則要牢記每次餵奶之前務必做好手部的清潔。

另外,還要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也要做好輔食器具的消毒工作。這時候,熱水沖泡、沸水煮開、蒸汽消毒神馬的全部都可以上場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