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見識高遠、忠勇兼備、品行無瑕的完美英雄——真實的趙雲

趙雲趙子龍, 數百年來一直是有口皆碑、最得人民大眾喜愛的三國英雄, 甚至相當程度上可以去掉「之一」。 但凡有關三國的小說、戲曲、影視、遊戲, 趙雲通常都被設定為劇情眾多、能力超卓的重要人物。

而隨著21世紀網路的發展, 知識的普及, 大眾需求也自然會跟著提高層次。 如今不論在哪個網路平臺, 討論三國人物能力, 都很少會再有人拿純《三國演義》情節做論據, 畢竟《三國志》及《裴注》原文同樣俯拾可得。

因此, 當一些讀者發現真實歷史中記載的趙雲, 並不曾在長阪坡單騎救主, 連挑七十將出入萬軍如若無人;亦不曾多次擊敗和挑殺魏吳名將,

常勝不敗;論官爵論地位更不如關張馬黃, 在劉備生前僅是一翊軍將軍;在《三國志》裡傳記甚短, 僅百餘字, 哪怕加上《雲別傳》也僅有短短幾段, 不免有受欺騙之感。

是以物極必反, 以為真實的趙雲「戰績很平庸」「僅是一保鏢隊長」「演義吹噓出來的」論調, 也就成為很多初識三國史者的共識, 並四處傳播, 流毒不淺。

在此特為子龍將軍正名:歷史上的趙雲, 當然不是演義和遊戲裡那個天下首屈一指的無雙名將, 或是個人勇武能以一當千的長阪坡戰神, 但確實是見識高遠、忠勇兼備、品行無可挑剔的完美英雄。

趙雲“身長八尺, 姿顏雄偉”, 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男子、偉丈夫。 袁紹和公孫瓚兩強爭霸河北, 他卻慧眼識英才, 獨獨看中了當時兵微將寡、寄人籬下的劉備, 與之深自接納, 同床眠臥, 並為劉備招募部曲數百, 追隨他從河北、自汝南而入荊州。

在當陽大敗中, 劉備為虎豹騎精兵所逐, 潰不成軍, 兩個女兒被曹軍捉去生死不知, 重要謀主徐庶的母親也被捉走,

徐庶因而投曹。 唯獨趙雲能在亂軍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母子二人免難, 殊為難得, 不負劉備“子龍必不棄我走”的相知。

平定荊南四郡時, 桂陽太守趙范欲以其國色天姿的寡嫂許婚趙雲, 被趙雲固辭。 緣由便是他洞悉了趙范為一時兵峰迫降, 並非真心歸順, 然斷然拒絕其拉攏。 趙範不久後果然逃走, 彰顯了趙雲先見之明。

《演義》中把趙雲拒婚的原因, 改成了刻板維護“一女不嫁二夫”之封建禮教, 反是對他識人之明的矮化和貶低, 更與漢末三國當時的實際情勢完全不合。 (劉備入川後, 亦娶劉璋寡嫂吳氏為正妻, 後更立其為皇后。 )

孫夫人入荊後, 倚仗江東之勢, 其部眾在劉備領地作威作福, 依孔明語, 「主公之在公安也,

北畏曹公之強, 東憚孫權之逼, 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 進退狼跋, 」竟到了足以與曹操、孫權並為此時劉備“三害”的地步。

生性嚴正的趙雲被劉備委以特任, 約束其不法行徑, 內外方得稍安。 其後更與張飛勒兵截江, 挫敗孫夫人欲劫持阿斗為人質的圖謀。

漢水之戰, 是趙雲軍事生涯最光輝的一幕, 率數十騎縱橫萬軍, 突圍救將, 所向無當。 後更以‘空營計’誘退曹操大軍, 擂鼓震天, 戎弩後射, 令曹軍大驚之下, 自相踐踏, 墮于漢水中死者甚重, 一戰打出了“一身是膽”和“虎威將軍”兩個稱號。

甚至數百年後,大唐帝國攻滅百濟,立碑誇功時,亦將此役主帥蘇定方比做如趙雲一般“一身之膽,勇冠三軍”。

平心而論,蜀漢政權那些功績卓著、位高權重之人,很多品性上有瑕疵,如法正睚眥必報、魏延招禍取咎,李嚴迷罔上下;關羽剛而自矜,目下無塵,為同僚叛賣;張飛暴而無恩,鞭撻健兒,因此而死;馬超背父棄族,孝義皆失;姜維黷武透支國力,連諸葛瞻都視之為禍……

與之相比,趙雲或許官職不及,或許戰功有限,但後世民間更喜歡這樣人品高潔、心系百姓的將領,並將之逐漸偶像化和神化,為他添加許多傳奇事蹟,亦算是公道自在人心。

至於一些後人汲汲在意的戰功、官爵云云,或為其不得“重用”而或憤憤不平,或曲解粉飾。

若子龍將軍一生是為這些功名俗物而征戰,若子龍將軍在意的是這些個人權祿,

他會放棄當時最強大的軍閥袁紹,一心追隨實力弱小的劉備,與其顛簸流離,對其不離不棄麼?

他會在同僚們志得意滿,坐等論功行賞時,出來潑冷水犯眾怒麼?他會在君主一怒興師、百官默然時,甘冒被貶官削職的風險出言諫阻麼?

並非趙雲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大丈夫有所不為,英雄無改當日初衷。

甚至數百年後,大唐帝國攻滅百濟,立碑誇功時,亦將此役主帥蘇定方比做如趙雲一般“一身之膽,勇冠三軍”。

平心而論,蜀漢政權那些功績卓著、位高權重之人,很多品性上有瑕疵,如法正睚眥必報、魏延招禍取咎,李嚴迷罔上下;關羽剛而自矜,目下無塵,為同僚叛賣;張飛暴而無恩,鞭撻健兒,因此而死;馬超背父棄族,孝義皆失;姜維黷武透支國力,連諸葛瞻都視之為禍……

與之相比,趙雲或許官職不及,或許戰功有限,但後世民間更喜歡這樣人品高潔、心系百姓的將領,並將之逐漸偶像化和神化,為他添加許多傳奇事蹟,亦算是公道自在人心。

至於一些後人汲汲在意的戰功、官爵云云,或為其不得“重用”而或憤憤不平,或曲解粉飾。

若子龍將軍一生是為這些功名俗物而征戰,若子龍將軍在意的是這些個人權祿,

他會放棄當時最強大的軍閥袁紹,一心追隨實力弱小的劉備,與其顛簸流離,對其不離不棄麼?

他會在同僚們志得意滿,坐等論功行賞時,出來潑冷水犯眾怒麼?他會在君主一怒興師、百官默然時,甘冒被貶官削職的風險出言諫阻麼?

並非趙雲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大丈夫有所不為,英雄無改當日初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