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鄭和是個太監,可是卻子孫滿堂,為什麼?

鄭和, 原名馬和。 (回族人)據資料介紹, 我國明朝也是世界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軍事家。 他出生在雲南昆陽(今晉甯昆陽街道)寶山鄉。

他從小生活在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家庭裡, 祖父和父親都曾經跋涉千里, 朝覲麥加, 信仰伊斯蘭教。 母親非常賢良, 而且馬家在當地是一個望族。 但是這一切隨著朱元璋排出大將藍玉攻打雲南而破滅。 在戰亂中, 年僅11歲的馬和被明軍俘虜, 被閹割, 在軍中做秀童。 後來, 進入南京宮中, 在14歲那年來到北平的燕王府(就是朱棣)。

燕王朱棣見馬和聰明、伶俐, 便把馬和留在身邊, 成為燕王的親信, (這也開了明朝宦官干政的頭)。 在靖難之役中, 鄭和在河北一帶立下赫赫戰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禦書“鄭”字賜馬和鄭姓, 以紀念戰功, 史稱“鄭和”。 同時, 升遷為內官監太監, 相當於正四品官員。

朱棣為了宣揚國威, 亦或是尋找建文帝。 派出使團出使他國。 開始了世界歷史著名的七下西洋。 歷時28年, 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航海早半個多世紀, 開創了我國通往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

在現在的雲南晉甯縣昆陽鎮, 現存有鄭和紀念館、馬哈只墓、鄭和故里遺跡、碑林等文物史跡等, 特別是現在還有鄭和第十八代孫鄭思良先生。

也許, 你立馬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那就是鄭和在10來歲的時候, 已經被閹割了。 怎麼會有後代呢。 原來是鄭和在明朝皇宮裡被閹割後做內宮太監。 後來, 鄭和的長兄馬文銘把他的長子馬恩來過繼給鄭和, 馬恩來後來也跟隨鄭和改姓鄭。

後來, 鄭恩來生下了後代。 現在, 全世界的鄭和後代有三支:一支是雲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蘇南京一支;還有就是泰國清邁一支。

雖然, 這些後代不能算是鄭和的嫡系子孫, 但是我們還是特別感恩鄭和, 因為有了他, 現在的海上絲綢之路才能更加繁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