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

高俅, 毋庸置疑是《水滸傳》中的第一反面人物。 他是“亂自上作”的始作俑者, 是“惑亂朝綱”的核心人物, 亦是“替天行道”的首要目標。 《水滸傳》的開篇第一條主線就是圍繞高俅壓迫王進展開, 《水滸傳》中的第一籌好漢林沖的梁山之路也是出自高俅之手。 而此後朝廷征討梁山的歷次戰役中無不都有高太尉或台前或幕後的操縱。

臨近曲終人散時, 更是高太尉用其罪惡之手將宋江、盧俊義等功臣毒鴆, 以極其殘忍的方式為水滸謝幕。 《水滸傳》始于洪太尉, 而終於高太尉, 中間雖有宿元景等一大批太尉活躍其中,

但真正對水滸起到貫穿始終作用的惟有高太尉一人!高太尉對全書的重要程度並不遜于宋江, 甚至猶勝, 是全書反面一極的執牛耳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沒有高太尉, 何來得水滸?

高俅

高俅如何走上這條道路, 他的發家史又是怎麼樣的

《水滸傳》中說他後來遇上了貴人,

小王都太尉和內侄端王交好, 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 由此結識了端王(後來的徽宗), 被端王看上, 從此留在端王身邊。 這種說法是有依據的。 王詵是宋神宗的妹夫, 端王(徽宗)的姑夫, 《宋史》中說, 王詵雖然是堂堂駙馬, 但卻是一個招蜂引蝶之輩, 冷落蜀國長公主。 公主後來鬱鬱而死, 氣得神宗在公主葬後立刻將王詵貶謫。 不過王詵卻是一個丹青書法的好手, 徽宗在潛邸時, 就常與之切磋, 關係很好。 元符三年(1100年), 高俅的人生因為一次偶然事件而發生了重大轉折, 這就是與端王趙佶的相識。

高俅

更為湊巧的是, 不久皇帝宋哲宗駕崩, 端王幸運地被太后選中繼位, 成了大宋皇帝。 而高俅這個搭上末班車的潛邸“舊臣”, 也鴻運當頭, 一下子從一個閒散王爺的玩伴兒, 一躍進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場。 並且在官場中青雲直上。 宋王朝在仕進制度上採用“揚文抑武”的政策, 不過這是針對權力和威望而言的, 武臣的俸祿和品級實際並不低。 但既然文臣的地位佔先,

對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 有宋一朝, 擔任縣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進士資格, 對於像高俅這般的閒雜人等, 要想要擠入文官圈子是不現實的。 而武臣體系相對望低權小但用人的資格方面比較低, 升遷的伸縮性也大。 對於高俅這類人物來說, 顯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徑。

高俅

真實的高俅

但真正的高俅, 與《水滸傳》中的描述相差甚遠。 據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揮麈後錄》記載, 高俅, 原本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 《水滸傳》中說是書童), 他為人乖巧, 擅長抄抄寫寫, 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 有一定的武功基礎, 而高超的蹴鞠技術只不過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之一

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即王晉卿)。 王詵是神宗皇帝的妹夫(《水滸傳》中說是哲宗皇帝的妹夫), 端王趙佶(後來的徽宗皇帝)的姑夫。 這個王詵是一個“書畫高手”, 與在一旁坐冷板凳的端王關係密切, 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書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