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當孩子耍賴時,家長決不能妥協!

一般說來, 孩子由於心理發展還不成熟, 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 多少都有點任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

家庭教育策略和環境是導致孩子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 而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 應及早因勢利導, 防患於未然。

首先, 家長要求自己從內心坦然接受這樣的事實,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 當孩子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時, 哭鬧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也是孩子的權利, 沒什麼大不了的。

換個角度來說, 孩子用這種方式把不良情緒宣洩出來還是件好事, 因為把把壞情緒壓在心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扭曲。

比如“我就要再玩一遍搖搖車嘛”、“不講故事就不睡覺”、“再看一集動畫片”……生活中, 如果孩子耍起賴, 類似這種“沒完沒了”的央求, 常常讓家長們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家長自以為能看清孩子的內心, 可事實上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 孩子往往能發現父母的立場並不堅定, 撒點兒嬌、軟磨硬泡一下, 父母就可能心軟, 遂了自己的心願, 因此, 面對耍賴皮的孩子, 家長有必要找到應對方式, 不妨試試以下三步。

第一、說明自己的底線, 最好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可以吃兩顆糖果”、“9點之前必須睡覺”, 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定, 孩子很容易拿“我只多吃一顆”、“再看5分鐘”的理由糾纏你。

第二、做好離開的準備, 如果孩子試圖“違規”, 家長一定不能心軟, 立刻轉身就走, 這種突如其來的離開, 會讓孩子主動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如果家長一邊說著“寶貝該睡覺了”, 一邊繼續陪他玩玩具,

孩子很容易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

第三、情緒冷靜、適當警告,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可能會耍五花八門的小把戲, 此時, 家長一方面要保持情緒上的平靜, 無論孩子怎麼哭鬧, 家長最好把臉轉向一邊, 不要衝動、更不能打罵, 另一方面, 家長千萬不能妥協, 必要時給予警告, 取消他的某項“特權”, 比如“明天不能看動畫片”等, 有了這種警告, 下次孩子想提出“無理要求”時, 一定會考慮後果。

當然, 解決孩子任性的方法還很多, 關鍵在於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