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要論三國中人氣最高的謀士,非郭嘉莫屬!

三國謀士中誰的人氣最高?毫無疑問是郭嘉。 跟對曹操, 是他人生的福氣;錯過諸葛亮, 是讀者的遺憾。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郭嘉, 我想是這樣的:他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料事如神!

郭嘉 , 字奉孝 , 三國時的一位鬼才, 曹操的重要謀士 。 郭嘉曾在袁紹手下做過謀士, 他認定袁紹, 好謀無決難成大業 , 遂離他而去。 後經荀彧推薦任曹操的軍師祭酒(首席軍師, 相當參謀)。 郭嘉聰慧過人, 思路敏捷, 多謀善斷, 曹操常與他縱論天下大事, 曹操為得此奇才而欣喜異常, 感歎道:“使孤成大業者 , 必此人也 。 ”郭嘉也慶倖白己得到明主,

稱曹操 “真吾主也。

郭嘉沒有辜負曹操的厚望。 每臨大事, 他善於出謀劃策, 幾近神算, 好在曹操也能虛懷若谷, 多聽從其言, 依計行事, 往往穩操勝券。 在著名的官渡之戰前, 郭嘉力排眾議, 建議曹操先平呂布, 以防與袁紹決戰時, 呂布出兵援紹, 造成兩面夾擊之勢而陷於被動。

那時袁紹佔領整個河北和河南鄭州一帶, 地廣兵多, 許多人擔心攻打呂布時, 袁紹會出兵夾擊, 郭嘉認為, 袁紹這個人見事遲, 得計遲, 不用怕。 結果正如郭嘉所料, 袁紹沒有出兵。 當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時, 江東孫策企圖北襲許都, 引起驚恐。 郭嘉則認為孫策新得江東, 所誅殺的多是有影響的人物, 孫策又輕慢而無防備, 不久當被刺客暗害。 這個判斷很快就得到驗證。 這樣, 曹操取得了平呂布、滅袁紹的勝利。 這時有人建議乘勝追擊袁紹之子袁潭、袁尚, 郭嘉分析說, 袁紹集團內部不和, 不如以柔對剛, 等對方有破綻, 或者可有漁者之利。 所以, 先南征劉表以待其變。 當曹操率兵南下, 袁潭就被袁尚打敗,

向曹操乞降。

於是, 曹操一舉蕩平冀州。 這時郭嘉又勸說曹操多收青、冀、幽的名士藉以籠絡人心。 經過這些征戰和措施, 奠定了曹操霸業的基礎。 後來, 當曹操將征討烏桓時, 諸將顧慮劉表會襲擊後方, 郭嘉認為劉表喜歡誇誇其談, 又與劉備有矛盾, 不足為慮並建議征討烏桓要兵貴神速,

出其不意。 曹操採納, 大獲全勝。 以上舉例, 生動說明郭嘉確是一位“良臣”、“奇佐”。

郭嘉在征討烏桓途中病逝, 終年38歲。 曹操為此痛哭並上表曰:每逢大事, 群臣不能下決斷, 他說一下我就能採納並成功, 平定天下的功勞都靠他的謀略。 等到曹操兵敗赤壁後, 他又一次痛哭感慨:要是奉孝在, 我不會到這種地步(郭奉孝在, 不使孤至此)。 表現了對失去肱股之才的悲痛和惋惜, 也隱含了對眾多謀士缺少應有才幹的批評。

《三國志·郭嘉傳》是毛主席最喜愛的一篇人物傳記, 他曾在談話中多次引用《郭嘉傳》中的“國難思良將, 家貧思賢妻”, 希望大家學習郭嘉的”多謀善斷。 毛嗲嗲解釋說, “多謀”就是要善於從各方面聽取意見, 發現問題;“善斷”就是要善於集中各方面的意見, 通過比較, 找到一個較好的工作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