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詩詞百家人物志(1):“奉旨寫詞”的“千古第一情種”柳永

宋詞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 而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四人:蘇軾、辛棄疾、柳永和李清照。

柳永(987—1053年), 北宋詞人,

婉約派創始人, 作品在當時流傳極廣, “凡有井水飲處, 皆能歌柳詞”。 柳永詞以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為主, 尤擅抒發羈旅行役之情。 柳永詞“鋪敘刻畫, 情景交融, 語言通俗, 音律諧婉”, 感人肺腑。 其代表作《雨霖鈴》傳誦至今。

雨霖鈴·寒蟬淒切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 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柳永生於官宦世家, 是典型的“官二代”。 他天生聰敏, 兼之勤奮刻苦, 在家鄉武夷山幾乎人盡皆知。 因其三兄弟均擅詩文, 當地人便稱之為“柳氏三絕”。

跟所有讀書人一樣, 寒窗十年, 柳永亦想赴京考試, 以期金榜題名, 光宗耀祖。

柳永是一個“風流才子”, 一進京城便迷上了歌館裡的青樓女子, 不但整天流連其間, 與青樓女子打成一片, 甚至把其風流史寫進詞裡, 到處傳唱。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自命“藝足才高”, “多才多藝善詞賦”的柳永甚至向心上人誇口, 說即便是皇帝親試, 他也“定然魁甲登高第”。

然而, 他沒有如願金榜題名。 沮喪之余, 自負的柳永揮筆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明志”。

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 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 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 爭不恣遊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 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 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 風流事, 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 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是柳永科舉落弟後有牢騷話, 詞的意思是:“在金榜上, 我只是偶然失去奪得狀元的機會。 但就算在政治清明的時代, 君王也會一時錯失賢能之才, 我該怎麼辦?既然得不到好機遇, 何不隨心所欲地玩樂。 何必為了功名而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 為歌姬們譜寫詞章, 即使身著白衣, 也不亞於公卿將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裡, 有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繡房。 幸運的是那裡有我的意中人, 值得我追求。 與她們依偎, 享受這風流的生活, 才是我的最大歡樂。 青春不過片刻, 我願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的歌唱。 ”這首詞直抒胸臆, 很大程度上寫出了落弟士子的內心感受,因而被廣為傳唱,甚至連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知道了。

後來,柳永再次參加科舉考試。據說已經中舉,但柳永初試落榜時寫的《鶴沖天·黃金榜上》仍讓宋仁宗耿耿於懷,說:“這傢伙喜歡去‘淺斟低唱’,還要什麼‘浮名’?且填詞去!”故意將柳永的名字抹去。亦因皇帝這一句話,柳永從此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長期流連煙花柳巷。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西江月

鳳額繡簾高卷,獸鈈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隨飛絮,閒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柳永雖然創立了婉約派,文學成就非凡,但他的科舉之路極度崎嶇。直到51歲,他才終於“及第”。因才高氣傲,柳永在官場上屢遭排斥,以致晚年窮苦不堪,一貧如洗。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去世後,無親族祭奠,“幸得”生前相識謝玉英、陳師師等名妓念其才學和癡情,“群妓合金葬柳七”,湊錢讓他入土為安。

據說,柳永出殯時,東京名妓都為他送殯,“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與柳永“才情相配”、形似夫妻的名妓謝玉英為柳永披麻戴重孝,甚至因傷心過度於兩個月後去世。陳師師等人念她情重,便將她葬于柳永墓旁,長相廝守。

柳永死後,東京歌妓於每個清明節都相約至其墳前祭祭,相沿成習,人稱“吊柳七”或“吊柳會”。

更多內容,請點擊琅琅之聲

很大程度上寫出了落弟士子的內心感受,因而被廣為傳唱,甚至連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知道了。

後來,柳永再次參加科舉考試。據說已經中舉,但柳永初試落榜時寫的《鶴沖天·黃金榜上》仍讓宋仁宗耿耿於懷,說:“這傢伙喜歡去‘淺斟低唱’,還要什麼‘浮名’?且填詞去!”故意將柳永的名字抹去。亦因皇帝這一句話,柳永從此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長期流連煙花柳巷。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西江月

鳳額繡簾高卷,獸鈈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隨飛絮,閒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柳永雖然創立了婉約派,文學成就非凡,但他的科舉之路極度崎嶇。直到51歲,他才終於“及第”。因才高氣傲,柳永在官場上屢遭排斥,以致晚年窮苦不堪,一貧如洗。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去世後,無親族祭奠,“幸得”生前相識謝玉英、陳師師等名妓念其才學和癡情,“群妓合金葬柳七”,湊錢讓他入土為安。

據說,柳永出殯時,東京名妓都為他送殯,“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與柳永“才情相配”、形似夫妻的名妓謝玉英為柳永披麻戴重孝,甚至因傷心過度於兩個月後去世。陳師師等人念她情重,便將她葬于柳永墓旁,長相廝守。

柳永死後,東京歌妓於每個清明節都相約至其墳前祭祭,相沿成習,人稱“吊柳七”或“吊柳會”。

更多內容,請點擊琅琅之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