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僅BAT+華為+國外巨頭,連萬達都要來了,公有雲市場最近有點熱鬧

最近“雲”上有點熱鬧, 大公司們不僅爭相喊話, 而且爭著降價。

從市場份額上來說, 國內的雲計算市場, 阿裡雲一直屬於第一的位置。 不過, 最近似乎有越來越多的巨頭, 要挑戰這位一方霸主。

先來看看通信巨頭華為。 據經濟參考報, 在4月11日至12日深圳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宣佈, 華為將“走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發展道路”。 他說, 在公有雲領域, 華為一定會堅定地走下去, 雲是核心之核心。 公有雲就是未來基本的商業模式, 在5年時間內, 以此為契機, 完成華為的數位化轉型。

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有點不慍不火的百度雲,

也暗示, 現在領先的人, 並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後。

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說, 目前國內的雲採納率還很低, 遠沒有到“血拼”的程度, 要等到未來3-5年, 才會有更為清晰的競爭態勢。 “雲市場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現在來看發展有先後, 但在巨大的機遇和市場面前, 現在的差距並不能決定長遠的市場格局, 百度雲的機會仍然很大。 ”

至於國際市場上, 亞馬遜的AWS則是佔領絕對的優勢了。 據鳳凰科技, 公司檔顯示, 亞馬遜、微軟以及穀歌去年在資本支出和資本租賃上的總花費為315.4億美元, 同比增長22%。 分析師稱, 亞馬遜建造一個資料中心群的成本在數億美元, 通過如此大規模投資, 建造了壁壘。

不過, 甲骨文最近居然還公然跟全球雲服務的王者AWS掐架,

說雖然你們的資料中心多, 但是最後我們還是會贏。 甲骨文聯席CEO馬克·赫德認為, “如果我們的電腦速度比競爭對手快兩倍, 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資料中心。 ”甲骨文想通過加大投入, 提升自己的技術, 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我們的核心優勢是智慧財產權和軟體, 所以並不關心當前誰的市場份額最多。 ”

不僅爭著喊話, 而且爭著降價?

如果說各位大公司雲服務高管們的唇槍舌戰、隔空喊話, 已經沒有辦法讓你興奮, 你大概可以看看他們在現實中的價格戰。

前段時間, 騰訊雲憑藉一分錢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專案, 簡直又是免費為自己做了一次廣告。 只因此事在雲計算產業中,

引起了一陣討論。

有人認為, 騰訊雲根本就是來政務雲市場“攪局”的。 此次招標共有五家企業參與, 中移動福建分公司、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聯通雲資料、廈門縱橫分別投標270萬元、170萬元、309萬元、290萬元, 而騰訊雲的出價是:一分錢。 這樣的超低價競爭, 在一些法律人士嚴重, 甚至認為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嗯, 騰訊雲這招數, 惹得運營商一怒之下, 也用了類似招數。 據3月31日公告, 中國電信同樣以0.01元的價格中標遼寧省遼陽市公共資訊資源分享平臺硬體建設專案。 這個專案的預算高達893萬元, 遠超廈門政務雲項目。

之前, 雲服務降價是阿裡雲或者AWS的專利, 近期, 阿裡雲CDN再次宣佈降價, 流量單價最高降了35%, 頻寬最高降了21%。 阿裡視頻雲總經理朱照遠還說邀請同行一起降價。

朱照遠解釋, 每年CDN的頻寬成本都在下降, 可以讓利給客戶, 只有成本降下來, 才會真正的撬動這個市場。 他預測, 2017年開始行業競爭會更加劇烈, 在兩到三年內可能會有數家只做CDN的公司會死亡。 客戶需要的是從計算、存儲、大資料、資料庫、安全等完整的解決方案。

顯然其他公司也hold不住了, 早就開始降價了。

最近, 百度雲副總經理傅徐軍宣佈, 百度雲CDN產品全線降價, 最高降幅近40%。 他表示, 降價後是目前市場最便宜的CDN產品, 並承諾會一直為客戶提供最便宜的CDN產品。

據雪球上的網友爆料, 華為雲也開始做起了低至3折的促銷。

你看, 雖然百度雲說還沒有到血拼的階段, 但顯然有某些開始同質化競爭的領域, 競爭已經白熱化了, 出現了價格戰血拼。

36氪也曾經撰文分析, 雲服務市場的玩家已經越來越多, 除了初創公司之外, 不乏資本力量豐厚的大企業, 在前期投入較高、回收週期較長的IaaS市場, 這些公司擁有追趕領先者的資本。 因此IDC在最新報告中指出, IaaS提供的伺服器、存儲和網路服務等服務高度同質化,導致主要的服務商以激烈的價格戰來擴大市場份額,而不是在目前階段嘗試盈利。

除了降價,幾家巨頭還出了什麼招?

當然,各位巨頭們鬥爭的動作,不僅在嘴上、價格上,也在行動上。

對於入局公有雲市場這件事,華為可以說是非常認真。

3月10日,華為宣佈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事業部。據第一財經日報,該業務是華為近幾年來的重要戰略點,並計畫新增2000人專門進行業務擴展。

前幾天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發佈了首個面向Cloud Native應用開發者的公有雲服務套件ServiceStage,預計本月內正式上線;同時,華為還計畫在年內陸續推出10大場景化的雲服務解決方案。

除了輪值CEO,創始人似乎也為此親自出動。據第一財經日報,過去三個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跟各省領導“談生意”,從其與各省簽約的內容來看,雲計算、大資料和智慧城市建設成為華為與政府生意的重點。

百度雲在2016雲智峰會上提出ABC戰略,即以人工智慧(AI)為中樞、以大資料(Big Data)為依託,以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為基礎,百度雲全面開放百度ABC技術,佈局智慧服務。

另外,百度雲還推出雲智學院,與百度技術學院一起,同時和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雲智學院注重如何將ABC技術應用的產業實踐中去。預計2017年,雲智學院和百度技術學院可以覆蓋100萬人,第一批課程將在4月下旬上線。

就連做房地產起家的萬達,也入局公有雲市場了。3月19日,萬達科技與IBM宣佈,將由萬達科技在華提供IBM的公有雲服務,包括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以及人工智慧系統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

其他A股上市公司也開始佈局雲計算。4月12日,神州資訊宣佈未來將依託雲計算、大資料、量子通信技術,打造“IT+”產業融合新業態。據21世紀經濟報導,截至目前,包括神州資訊、資訊發展、科華恒盛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雲計算的佈局。

入局玩家漸多,未來或是垂直之爭和生態建設

不過,從行業上來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雲的需求也更加的垂直化和場景化,IDC曾經指出,Ucloud、青雲等初創企業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有著一席之地,增長也很快。

從IDC最新發佈的報告可以看出,中國雲服務的垂直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雲服務目前的戰場之一:競爭越激烈的垂直領域,前三巨頭佔領的市場份額越少,而金融、教育、內容和醫療等細分領域還在發展的初始階段,前三巨頭佔領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情況在將來可能會扭轉。

隨著雲服務市場中的越來越多有資金和技術的巨頭加入,亞馬遜和阿裡雲在技術上與其他廠商的差距會逐漸縮小,提供的產品隨著市場的成熟也會趨同,因此,要留著客戶,也許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好的生態和打造自身品牌。IDC就認為,市場競爭的下一個階段將是生態系統的競爭。

各家公司頻頻發力,大概是看重的雲計算這個龐大的市場,近年來,雲計算產業在全球都處於迅猛發展狀態。有報告認為,2016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2030億美元,到2019年有望達到3120億美元。工信部指出,到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4月10日,工信部還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要求到2019年,雲計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湧現2至3家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為了實現發展目標,國家還計畫在融資、投資和流程方面,給雲計算行業提供支持。

不過,根據去年7月,Gartner發佈全球雲服務市場魔力象限,中國上榜企業就只有阿裡雲,而且是首次進入榜單,不得不說,中國企業在雲計算行業,確實還有一場馬拉松要跑。

IaaS提供的伺服器、存儲和網路服務等服務高度同質化,導致主要的服務商以激烈的價格戰來擴大市場份額,而不是在目前階段嘗試盈利。

除了降價,幾家巨頭還出了什麼招?

當然,各位巨頭們鬥爭的動作,不僅在嘴上、價格上,也在行動上。

對於入局公有雲市場這件事,華為可以說是非常認真。

3月10日,華為宣佈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事業部。據第一財經日報,該業務是華為近幾年來的重要戰略點,並計畫新增2000人專門進行業務擴展。

前幾天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發佈了首個面向Cloud Native應用開發者的公有雲服務套件ServiceStage,預計本月內正式上線;同時,華為還計畫在年內陸續推出10大場景化的雲服務解決方案。

除了輪值CEO,創始人似乎也為此親自出動。據第一財經日報,過去三個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跟各省領導“談生意”,從其與各省簽約的內容來看,雲計算、大資料和智慧城市建設成為華為與政府生意的重點。

百度雲在2016雲智峰會上提出ABC戰略,即以人工智慧(AI)為中樞、以大資料(Big Data)為依託,以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為基礎,百度雲全面開放百度ABC技術,佈局智慧服務。

另外,百度雲還推出雲智學院,與百度技術學院一起,同時和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雲智學院注重如何將ABC技術應用的產業實踐中去。預計2017年,雲智學院和百度技術學院可以覆蓋100萬人,第一批課程將在4月下旬上線。

就連做房地產起家的萬達,也入局公有雲市場了。3月19日,萬達科技與IBM宣佈,將由萬達科技在華提供IBM的公有雲服務,包括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以及人工智慧系統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

其他A股上市公司也開始佈局雲計算。4月12日,神州資訊宣佈未來將依託雲計算、大資料、量子通信技術,打造“IT+”產業融合新業態。據21世紀經濟報導,截至目前,包括神州資訊、資訊發展、科華恒盛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雲計算的佈局。

入局玩家漸多,未來或是垂直之爭和生態建設

不過,從行業上來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雲的需求也更加的垂直化和場景化,IDC曾經指出,Ucloud、青雲等初創企業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有著一席之地,增長也很快。

從IDC最新發佈的報告可以看出,中國雲服務的垂直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雲服務目前的戰場之一:競爭越激烈的垂直領域,前三巨頭佔領的市場份額越少,而金融、教育、內容和醫療等細分領域還在發展的初始階段,前三巨頭佔領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情況在將來可能會扭轉。

隨著雲服務市場中的越來越多有資金和技術的巨頭加入,亞馬遜和阿裡雲在技術上與其他廠商的差距會逐漸縮小,提供的產品隨著市場的成熟也會趨同,因此,要留著客戶,也許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好的生態和打造自身品牌。IDC就認為,市場競爭的下一個階段將是生態系統的競爭。

各家公司頻頻發力,大概是看重的雲計算這個龐大的市場,近年來,雲計算產業在全球都處於迅猛發展狀態。有報告認為,2016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2030億美元,到2019年有望達到3120億美元。工信部指出,到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4月10日,工信部還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要求到2019年,雲計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湧現2至3家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為了實現發展目標,國家還計畫在融資、投資和流程方面,給雲計算行業提供支持。

不過,根據去年7月,Gartner發佈全球雲服務市場魔力象限,中國上榜企業就只有阿裡雲,而且是首次進入榜單,不得不說,中國企業在雲計算行業,確實還有一場馬拉松要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