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俞曉群︱五行占:地裂

五行之中“土”發生變異, 自然界會發生地震, 其時往往伴有山崩、地裂一類現象出現, 但《漢書·五行志》記載地震及山崩時, 卻隻字不提地裂;而《後漢書·五行志》記載地震時, 卻大量提到地裂, 也是一件奇事。

《後漢書》記載地裂, 與人事比附, 原因複雜:

其一, 外夷反叛:(一)世祖建武二十二年九月, 郡國四十二地震, 南陽尤甚, 地裂壓殺人。 其後武谿蠻夷反, 為寇害, 至南郡, 發荊州諸郡兵, 遣武威將軍劉尚擊之, 為夷所圍, 復發兵赴之, 尚遂為所沒。 (二)元興元年五月癸酉, 右扶風雍地裂。 是後西羌大寇涼州。 (三)和帝永元七年七月,

趙國易陽地裂。 京房《易傳》曰:“地裂者, 臣下分離, 不肯相從也。 ”是時, 南單于眾乖離, 漢軍追討。

其二, 盜賊蜂起:元初元年三月己卯, 日南地坼, 長百八十二裡。 其後三年正月, 蒼梧、郁林、合浦盜賊群起, 劫掠吏民。 案地坼(che, 四聲)即地裂。

其三, 宮廷內鬥:(一)順帝陽嘉二年六月丁醜, 雒陽宣德亭地坼, 長八十五丈, 近郊地。 時李固對策, 以為:“陰類專恣, 將有分離之象, 所以附郊城者, 是上帝示象以誡陛下也。 ”是時宋娥及中常侍各用權分爭, 後中常侍張逵、蘧政與大將軍梁商爭權, 為商作飛語, 欲陷之。 (二)桓帝建和元年四月, 郡國六地裂, 水湧出, 井溢, 壞寺屋, 殺人。 時梁太后攝政, 兄冀枉殺李固、杜喬。 (三)永壽三年七月, 河東地裂。 時梁皇后兄冀秉政, 桓帝欲自由,

內患之。 (四)永康元年五月丙午, 雒陽高平永壽亭、上黨泫氏地各裂。 是時, 朝臣患中常侍王甫等專恣。 冬, 桓帝崩。 明年, 竇氏等欲誅常侍、黃門, 不果, 更為所誅。

《晉書·五行志》記載“地裂”如:懷帝永嘉三年七月戊辰, 當陽地裂三所, 廣三丈, 長三百余步。 其後司馬越苟晞交惡, 四方牧伯莫不離散, 王室遂亡。

同時《晉書》還記載多起“地陷”:(一)太康五年五月丙午, 宣帝廟地陷。 (二)太康八年七月, 大雨, 殿前地陷, 方五尺, 深數丈, 中有破船。 (三)懷帝永嘉元年三月, 洛陽東北步廣裡地陷。 (四)懷帝永嘉二年八月乙亥, 鄄城城無故自壞七十余丈, 司馬越惡之, 遷于濮陽, 此見沴之異也。 越卒以陵上受禍。 (五)升平五年二月, 南掖門馬足陷地, 得鐘一, 有文四字。

《晉書》記載最為嚴重之地陷事件,

發生在惠帝元康四年, 其時賈後亂朝, 幾乎每月都有天塌地陷。 史官引京房《易傳》曰:“陰背陽則地裂, 父子分離, 夷羌叛去。 ”

《隋書》記載地裂或地陷極多, 但與地震、山崩混為一談, 不作區分, 逐一以漢儒典籍加以例說。 略記幾例:(一)東魏武定二年十一月, 西河地陷而且燃。 京房《易妖占》曰:“地自陷, 其君亡。 ”……時後齊神武作宰, 而侯景專擅河南。 後二歲, 神武果崩, 景遂作亂, 而自取敗亡之應。 (二)後周建德二年, 涼州地頻震。 城郭多壞, 地裂出泉。 京房《易妖占》曰:“地分裂, 羌夷叛。 ”時吐谷渾頻寇河西。 (三)大業七年, 砥柱山崩, 壅河, 逆流數十裡。 劉向《洪範五行傳》曰:“山者, 君之象也。 水者, 陰之表也。 人之類也。 天戒若曰, 君人擁威重, 將崩壞,

百姓不得其所。 ”時帝興遼東之師, 百姓不堪其役, 四海怨叛。 帝不能悟, 卒以滅亡。

《新唐書》記載一段地裂, 看上去似乎不是凶兆, 還有拯救軍民之意:開元二十八年六月, 吐蕃圍安戎城, 斷水路, 城東山鳴石坼, 湧泉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