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間四月天 尋訪林徽因在昆足跡

1938年初, 林徽因在昆明巡津街9號留影。 圖片來自網路

新華網昆明4月13日電(念新洪)“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四月一到,

總有不少人會想起這首詩, 想起它的作者林徽因。 事實上, 昆明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也曾留下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足跡, 趁著人間四月好春光, 一起來尋訪吧!

一處臨時的家:

“我們親自幫忙運料、做木工和泥瓦匠。 ”

抗戰時期,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被迫向南方遷移, 1937年底, 他們離開長沙, 前往昆明。 梁再冰在《我的媽媽林徽因》一文中回憶, 這段旅程異常艱辛, 林徽因途中還患上了肺炎。 一個多月後, 一家人終於抵達昆明, 這個陽光明媚的城市, 給千難萬險、長途跋涉的林徽因帶來了難得的安寧。

初到昆明的林徽因一家居住在巡津街9號, 當時的住所現已難覓蹤跡, 此後他們又搬過幾次家。 為了躲避日機轟炸, 也為了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居所,

林徽因和梁思成最終決定在郊外的龍頭村建一處簡易的住房, 而這也是兩位建築師一生中唯一為自己設計建造的房子。

林徽因於1940年寄給好友費慰梅的信中寫道:龍頭村的這所房子花了比原先高三倍的錢, 以致最後不得不爭取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磚, 乃至每根釘子, 她和梁思成還親自幫忙運料、做木工和泥瓦匠。

位於昆明龍頭村的梁思成林徽因舊居一角。 新華網 念新洪 攝

儘管經濟上陷入了窘迫, 但林徽因仍難掩對這座房子的喜愛, 她在信中寫道:它位於昆明市東北八公里處一個小村邊上, 風景優美而沒有軍事目標。 鄰接一條長堤, 堤上長滿如古畫中的那種高大筆直的松樹。 “無論如何, 我們現在已經完全住進了這所新房子, 有些方面它也頗有些美觀和舒適之處。 我們甚至有時候還挺喜歡它呢。 ”信中還提到, 不少西南聯大的教授也在附近建起了房舍, 哲學家金岳霖則在梁家房子的一邊添蓋了一間“耳房”。

1940年12月, 因為營造學社的搬遷, 林徽因一家不得不離開他們在龍頭村建造的房子,

去到四川南溪縣的李莊。

當然, 林徽因的昆明足跡並沒有就此結束。 1946年, 為了養病, 也為了會老朋友, 林徽因還在這座城市做過短暫的停留, 當時的她在張奚若等好友的安排下, 住進了唐家花園。 林徽因對這座花園十分喜愛, 她在給費慰梅的信中寫道:“所有最美麗的東西都在守護著這個花園, 如洗的碧空、近處的岩石和遠處的山巒……”

雲南大學映秋院, 由梁思成和林徽因設計。 新華網 念新洪 攝

三載艱辛的歲月:

“轟炸越來越厲害, 通貨膨脹來得相當猛烈和無情!”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才貌雙全的林徽因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 然而若深入瞭解她在昆明三年的經歷, 你會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的林徽因。

梁再冰回憶, 剛到昆明後不久, 梁思成就因脊椎骨關節硬化症復發病倒了,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背痛不止, 林徽因一人盡全力維持著這個五口之家的正常生活, “物價的不斷上漲是一個現實災難, 媽媽每次去買米買菜都會感到口袋裡的鈔票更不值錢了, 而且通貨膨脹來得相當猛烈和無情,日甚一日,使人難以應對……”

儘管經濟狀況捉襟見肘,操持家務也讓人精疲力竭,但林徽因仍盡全力讓家人過得舒適一些,梁再冰回憶,他們一家住在麥地村一個尼姑庵的時候,林徽因把半間起居室鋪了粗木地板、裝了玻璃窗,並在牆上做了簡單的小書架,晚上林徽因就在這半間起居室的煤油燈下給她和弟弟梁從誡講《莊子》《戰國策》中的篇目。

除了通貨膨脹和繁重的家務,日機的轟炸更讓他們時時生活在恐懼當中。林徽因在1940年寄給好友費慰梅的信中寫道:“日本鬼子的轟炸或殲擊機的掃射都像是一陣暴雨,你只能咬緊牙關挺過去,在頭頂還是在遠處都一個樣,有一種讓人嘔吐的感覺。”

更加讓林徽因痛苦的,是戰爭造成的死別。在從湖南前往雲南的途中,林徽因一家結識了空軍航校的七八個學生。梁再冰回憶,到昆明後幾個學生經常結伴來家裡做客,畢業時還請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典禮上充當臨時家長,與他們一家感情非常深,林徽因總像對待親弟弟一樣對待他們。然而此後在和日本侵略者的作戰中,這幾個學生先後為國捐軀,無一倖免,這讓林徽因十分傷心。費慰梅在《林徽因與梁思成》一書中也寫道:每當有飛行員的私人遺物寄到梁家,林徽因都要哭一場。

而艱苦環境中的一份執守,則又展現出林徽因性格中堅韌的一面,在昆明的三年裡,除了筆耕不輟、堅持文學創作外,在梁思成外出考察期間林徽因還幫忙打理營造學社事務,並與梁思成一起完成了雲南大學映秋院等的設計工作。

林徽因與親友在昆明時的留影。圖片來自網路

幾行雋永的詩:

“每晚你留下對話/正是西山最好的夕陽”

戰爭讓林徽因備受磨難,而昆明的美景則給她帶來了些許慰藉,梁再冰回憶,林徽因非常喜歡這個美麗的城市,“她愛這裡的藍天、白雲、燦爛的陽光、繁茂的林木、如茵的草地、多彩的鮮花,這一切常常使她興奮得不能自已。每當看到秀麗的翠湖、浩瀚的滇池和蒼翠如畫的西山,她更是如癡如醉,暫時忘記了自己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在1946年再次造訪昆明時,林徽因也在給費慰梅的信中稱讚昆明是個“天氣晴朗、熏風和暢、遍地鮮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而昆明的不少元素,也被林徽因寫進了詩裡,《對北門街園子》一首詩中寫到了西山:你樹梢盤著飛鳥/每早雲天/吻你額前/每晚你留下對話/正是西山最好的夕陽。

《昆明即景·小樓》中,林徽因則用靈動的筆調描寫了昆明當時的建築:張大爹臨街的矮樓/半藏著/半挺著/立在街頭/瓦覆著它/窗開一條縫/夕陽染紅它/如寫下古遠的夢。

而在《昆明即景·茶鋪》中,林徽因則寫了順城的茶鋪:這是立體的構畫/描在這裡許多樣臉/在順城腳的茶鋪裡/隱隱起喧騰聲一片。(完)

而且通貨膨脹來得相當猛烈和無情,日甚一日,使人難以應對……”

儘管經濟狀況捉襟見肘,操持家務也讓人精疲力竭,但林徽因仍盡全力讓家人過得舒適一些,梁再冰回憶,他們一家住在麥地村一個尼姑庵的時候,林徽因把半間起居室鋪了粗木地板、裝了玻璃窗,並在牆上做了簡單的小書架,晚上林徽因就在這半間起居室的煤油燈下給她和弟弟梁從誡講《莊子》《戰國策》中的篇目。

除了通貨膨脹和繁重的家務,日機的轟炸更讓他們時時生活在恐懼當中。林徽因在1940年寄給好友費慰梅的信中寫道:“日本鬼子的轟炸或殲擊機的掃射都像是一陣暴雨,你只能咬緊牙關挺過去,在頭頂還是在遠處都一個樣,有一種讓人嘔吐的感覺。”

更加讓林徽因痛苦的,是戰爭造成的死別。在從湖南前往雲南的途中,林徽因一家結識了空軍航校的七八個學生。梁再冰回憶,到昆明後幾個學生經常結伴來家裡做客,畢業時還請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典禮上充當臨時家長,與他們一家感情非常深,林徽因總像對待親弟弟一樣對待他們。然而此後在和日本侵略者的作戰中,這幾個學生先後為國捐軀,無一倖免,這讓林徽因十分傷心。費慰梅在《林徽因與梁思成》一書中也寫道:每當有飛行員的私人遺物寄到梁家,林徽因都要哭一場。

而艱苦環境中的一份執守,則又展現出林徽因性格中堅韌的一面,在昆明的三年裡,除了筆耕不輟、堅持文學創作外,在梁思成外出考察期間林徽因還幫忙打理營造學社事務,並與梁思成一起完成了雲南大學映秋院等的設計工作。

林徽因與親友在昆明時的留影。圖片來自網路

幾行雋永的詩:

“每晚你留下對話/正是西山最好的夕陽”

戰爭讓林徽因備受磨難,而昆明的美景則給她帶來了些許慰藉,梁再冰回憶,林徽因非常喜歡這個美麗的城市,“她愛這裡的藍天、白雲、燦爛的陽光、繁茂的林木、如茵的草地、多彩的鮮花,這一切常常使她興奮得不能自已。每當看到秀麗的翠湖、浩瀚的滇池和蒼翠如畫的西山,她更是如癡如醉,暫時忘記了自己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在1946年再次造訪昆明時,林徽因也在給費慰梅的信中稱讚昆明是個“天氣晴朗、熏風和暢、遍地鮮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而昆明的不少元素,也被林徽因寫進了詩裡,《對北門街園子》一首詩中寫到了西山:你樹梢盤著飛鳥/每早雲天/吻你額前/每晚你留下對話/正是西山最好的夕陽。

《昆明即景·小樓》中,林徽因則用靈動的筆調描寫了昆明當時的建築:張大爹臨街的矮樓/半藏著/半挺著/立在街頭/瓦覆著它/窗開一條縫/夕陽染紅它/如寫下古遠的夢。

而在《昆明即景·茶鋪》中,林徽因則寫了順城的茶鋪:這是立體的構畫/描在這裡許多樣臉/在順城腳的茶鋪裡/隱隱起喧騰聲一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