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夜啼的中醫辯證調治

嬰幼兒一到夜間就哭鬧不安, 或每夜定時啼哭, 甚至通宵達旦地哭鬧, 但白天卻很正常, 這種現象稱為小兒夜啼症, 從初生的嬰兒到3歲以內的孩子比較常見。

小兒夜啼症的原因

夜啼的孩子一般情況良好, 沒有發熱、嘔吐、泄瀉、口瘡、外傷等。 也多不是因傷乳食、饑餓、皮膚瘙癢等引起啼哭。 孩子內臟有寒涼, 入夜陰寒氣盛則髒更寒, 致使心煩腹痛, 引起夜啼。 也有的是因受到驚嚇或心火內熱所致。 總之, 夜啼是因寒、因熱、因驚所致。 其病在脾、心。

小兒夜啼症的中醫辯證調治

因夜啼的原因不同, 中醫主張對其進行辯證分型調治。

其一, 脾臟虛寒。

嬰幼兒吃了過冷的東西或寒性的母乳(母親過量吃生冷、冰鎮食品), 或外受風寒侵襲肚腹而感寒傷脾, 會出現哭聲低微、睡喜蜷曲、腹喜摸按、四肢欠溫、吮乳無力、大便溏薄、小便色青、面色青白、唇舌淡紅的現象。

治療時可服用溫脾散寒的藥物, 比如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脾虛的孩子在飲食上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以及堅果等零食。 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 如粳米、薏米、山藥、扁豆、蓮子、大棗等, 既能健脾益氣, 又能和胃。

其二, 心經積熱。

一般因為母親喜食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 奶水為熱性, 孩子吃後產生內熱, 或重衣厚被、室內悶熱造成嬰兒熱郁于內而成心火上炎, 心熱躁擾而哭啼。 表現為啼哭時哭聲較響, 見燈火則哭聲更劇, 哭時面赤唇紅, 煩躁不安, 身腹俱暖,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等。

可以用具有清心導赤作用的中藥治療, 如導赤丹內服, 每次1丸, 每日2-3次。

其三, 暴受驚恐。

孩子神志怯弱, 心氣不足, 突見異物, 則暴受驚恐。 驚則傷神, 恐則傷志, 造成驚恐神怯而啼。 表現為夜間突然啼哭, 似見異物狀, 哭聲不已, 精神不安, 睡中時作驚惕, 面色青灰等。

應用鎮靜安神的藥物治療, 如琥珀抱龍丸, 每次1丸, 一日2次。

預防和護理

保持居室安靜, 調節室溫, 避免受涼, 母親注意保養。

飲食上少吃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寒涼、冰鎮、生冷等食品。

脾寒夜啼者注意保暖, 心熱夜啼者慎勿過暖, 驚恐夜啼者保持居室安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