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幹活居家必備農具之篾器,還有人認識麼

鄂西大山深處是我的老家所在, 父母在家中還使用一些上個世紀篾匠師傅製作的篾器。 如簸箕, 背簍, 竹篩子......, 它們相對於叉筢掃帚犁鏵等農具要精緻細膩許多, 可以說是一件件實用的藝術品。 流露著土家人另一面的婉約, 小意(方言, 有客氣、低調之意)。

首先來說說簸箕:我家大大小小簸箕有四五個。 一種最大最深的簸箕我們叫它“桃臥(音譯)”, 上口直徑4尺有餘, 底部三尺, 高半尺有餘。 可以用來臨時裝水、裝醬、盛漿, 再則小時候夏天要脫包穀粒兒, 母親規定每天要脫滿滿的一“桃臥”, 為了偷懶, 偶爾偷偷埋幾個包穀棒子在玉米粒下面。

第二種簸箕是平簸箕, 很矮, 口徑只有2-3公分, 直徑4尺有餘。 通常用來曬東西, 大多曬一些乾菜, 例如菜薹, 土豆, 紅薯乾等等。 第三種是用來瀝菜的, 本地方言叫“沙粗子(音譯)”。 廚房裡少不了它, 比塑膠製品要耐用的多。 第四種就是放針線的簸兒, 裡面裝的滿滿的是樸實, 勤儉。 母親總是在寒冷的夜裡抽出一根棉細線, 縫補日子的冷暖。

桃臥(使用快20年了)

瀝菜的簸箕

第二類說一說背簍:根據容積大小分為二鬥背、三鬥背、五鬥背。 “鬥”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量詞, 做量詞十升為一鬥,

十鬥為一石。 顧名思義, 五鬥背是能裝最多的, 村裡強壯的漢字才能去嘗試的背簍, 二鬥背裝的少, 婦女們用的多。 地裡收莊稼的時候比如包穀、紅薯、土豆, 這些個背簍都是功臣, 背簍一面被莊稼漢的背磨的錚光發亮。 還有一個款式的背簍叫花背簍也俗稱“兒背”, 哪家要是接了兒媳婦兒, 婆婆得趕緊找人制這個背簍, 等到玉樹生枝, 得用它來背孫子, 享受含飴弄孫之福。

花背簍

二鬥背

三鬥背

第三類說一說竹篩子:也是用竹子做的一類用來篩選過濾農作物的器具, 根據孔目的大小分為大篩, 二篩和細篩。 細篩通常用來慮包穀面兒, 二篩用來慮米粒大小的作物, 大篩用來慮黃豆大小的作物。 記得加里磨豆腐的時候, 沒有專門的豆腐箱就在篩子上放一層細細的紗布, 再把豆腐佬倒進去瀝。 講到篩子, 想起一段民謠“一籮窮, 二籮富, 三籮四籮住瓦屋, 五籮六籮挑屎賣.........”。沒有籮的就是“十把篩箕,銀子挑起 ”。

二篩(用了進20年了)

還有許許多多的竹器篾貨不能一一道來,如籮筐,撮箕,糞箕,涼席,竹刷子.......。這些農耕文化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小編只能用文字去挽留些許記憶。

五籮六籮挑屎賣.........”。沒有籮的就是“十把篩箕,銀子挑起 ”。

二篩(用了進20年了)

還有許許多多的竹器篾貨不能一一道來,如籮筐,撮箕,糞箕,涼席,竹刷子.......。這些農耕文化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小編只能用文字去挽留些許記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