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儀征石橋村有一座宋代法華庵 傳韓世忠修建 紀念抗金犧牲將士

儀征的法華庵 馬越供圖

自從本報昨天刊登《法華庵石額現身羊胡巷居民家》一文後, 有興趣研究太平天國歷史以及太平天國在揚州歷史遺跡的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

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歷史資訊。

儀征也有法華庵

紀念抗金犧牲將士而建

鳳凰橋的法華庵早已無存, 羊胡巷居民家所藏法華庵石額已斑駁不清, 該石額是否就是法華庵的遺存, 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讀者陳先生告訴記者, 他在馬越女士寫的《禪智山光——揚州佛教文化遺產》中看到收錄有法華庵。 記者隨後找到了這本書查閱, 得知此法華庵又名諸公廟, 位於儀征大儀鎮石橋村。

“相傳該庵始建于宋代, 宋朝名將韓世忠在大儀抗擊金兵取得大捷, 修建這座寺廟紀念犧牲的將士, 名為諸公廟。 清咸豐年間, 改名法華庵。 該庵為一座四合院式建築, 有前殿三間, 後殿三間, 兩邊廂房七間,

院中植有兩棵銀杏樹。 前殿內塑供都天、火星、瘟神等神像, 後殿內塑供如來佛、阿彌陀佛、觀世音、地藏王等佛像。 廂房內設殿房、客堂、齋堂、寮房等。 ”馬越告訴記者, 1944年,原江蘇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靈谷寺及棲霞寺方丈真慈法師在此剃度。 1996年, 在真慈法師的資助下, 由其師弟真元法師主持, 重新修復寺院,恢復法華庵寺名。

馬越說, 如今, 法華庵占地約三畝, 山門正前方有一座靈穀寺贈送的三層鑄鐵香爐寶鼎, 山門西側有一片小竹林, 竹林中矗立兩座三層石靈塔, 分屬真慈和真元兩位禪師。 前殿有一尊彌勒佛, 背後為護法神韋馱, 殿東有一隻靈谷寺住持等捐資建造的銅鐘, 後殿供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像。 目前,

法華庵負責人為本如法師。

“此庵在儀征, 應該與我收藏的石額沒有關係。 ”孔先生看過後表示。

太平軍未動泰州?

洪秀全的恩師遷居泰州

市民李乃昆聯繫記者稱, 他是道光年間狀元李承霖的後代, 他們家有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 為什麼太平軍起義期間攻打了南京、鎮江、揚州, 其中還三下揚州, 那時泰州隸屬於揚州, 但太平軍沒有動過泰州分毫, 其根本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李承霖。

李承霖, 鎮江人, 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進士第一名, 為道光皇帝欽點狀元。 據史料記載, 李承霖的際遇也很神奇, 30歲時還是童生, 僥倖考上了秀才, 後遇到朝廷慶典設恩科, 到南京鄉試中舉後, 又赴京會試, 殿試後被皇帝點了狀元, 也就是說, 李承霖從中秀才到被點狀元,

僅用了八個月時間, 後來就有了李承霖“讀書三十年, 發達八個月”之說。

李承霖與太平軍有何淵源?原來李承霖是天王洪秀全的老師。 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 李承霖出任廣西鄉試主考官, 遇到了考秀才屢試不中的洪秀全, 李承霖認為洪秀全是個人才, 就點了洪秀全為秀才。 洪秀全對李承霖十分尊重, 以致後來當了太平天國的天王, 依然不忘李承霖的知遇之恩, 執意勸解恩師到南京幫他打天下, 無奈李承霖一直不答應。

“我們家裡口口流傳的故事, 就是洪秀全贈李承霖‘棗梨’。 ”李乃昆表示, 清咸豐初年, 李承霖的母親去世, 他回丹徒守孝, 恰逢太平軍攻打鎮江, 洪秀全怕牽連到老師, 連夜讓親兵給李承霖送去了一袋棗、一袋梨,

李承霖一看就明白了, 這是洪秀全讓他早點離開丹徒。 後來, 李承霖就舉家遷到泰州, 隱居生活30年。

“太平軍三下揚州, 沒有動泰州, 與李承霖有很大關係。 ”李乃昆表示, 他們家是李承霖後代的一支, 移居到揚州來的, 這也是家族的傳說, 至於真實性, 還要經過史料考證。

虞蟾陳崇光二人領銜

太平天國壁畫盛極一時

市民羅先生是揚州文史愛好者, 他給記者提供了一條資訊, 1853年, 太平軍攻克南京, 更名天京, 那時候需要大量的壁畫裝飾太平軍的王府, 就在鄰近地區徵召畫家, 其中, 揚州兩位畫家虞蟾和陳崇光就到天京作畫, 眾畫家集體協作, 在天平天國美術史上留下了不少傳世作品。 “虞蟾擅長山水、人物、花鳥, 其山水畫師承石濤,是晚清揚州畫壇的佼佼者。”

市民倪先生致電記者,揚州畫家虞蟾,甘泉人,畫風雄健,太平天國建國後,成為太平天國的畫師,並親自到揚州招募畫工。當時太平天國比較出名的揚州畫師有5位,虞蟾、洪福祥、陳崇光、鄭長春、李匡濟,他們的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鳥,更有大型的壁畫裝飾王府。南京堂子街王府的壁畫《江天亭立圖》、《江防望樓圖》、《雲帶環山圖》等均為虞蟾等人所作,當時眾畫家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藝,太平天國的美術水準盛極一時。

揚州曾是清王朝東南地區的鹽業中心和漕運樞紐,對於維持清王朝有著重要的關係。太平天國在天京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久,三下揚州和清軍打起了拉鋸戰,其戰略目的不言自明。

如果有市民研究這段歷史,知道太平天國在揚州還有那些歷史遺跡,歡迎撥打本報熱線:18952723450。 記者 余佳

其山水畫師承石濤,是晚清揚州畫壇的佼佼者。”

市民倪先生致電記者,揚州畫家虞蟾,甘泉人,畫風雄健,太平天國建國後,成為太平天國的畫師,並親自到揚州招募畫工。當時太平天國比較出名的揚州畫師有5位,虞蟾、洪福祥、陳崇光、鄭長春、李匡濟,他們的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鳥,更有大型的壁畫裝飾王府。南京堂子街王府的壁畫《江天亭立圖》、《江防望樓圖》、《雲帶環山圖》等均為虞蟾等人所作,當時眾畫家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藝,太平天國的美術水準盛極一時。

揚州曾是清王朝東南地區的鹽業中心和漕運樞紐,對於維持清王朝有著重要的關係。太平天國在天京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久,三下揚州和清軍打起了拉鋸戰,其戰略目的不言自明。

如果有市民研究這段歷史,知道太平天國在揚州還有那些歷史遺跡,歡迎撥打本報熱線:18952723450。 記者 余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