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千古遺憾:漢朝的甘英為什麼沒能到達羅馬帝國?

班超是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與外交家, 為經營西域與“絲綢之路”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留下了“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著名的歷史典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班超當時的一個計畫能夠成功的話, 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有可能被改寫。

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 時任西域都護的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 但甘英在行至當時安息帝國境內的西海(波斯灣)東岸後卻返回了漢朝, 東西方文明兩大中心就此失去提前幾千年的直接交流機會, 實乃千古遺憾。

那麼甘英為什麼沒能到達羅馬帝國呢?

說法一, 甘英缺乏勇氣

甘英雖然曾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三十六位勇士之一, 但整體素質和意志還是比不上班超。 再加上甘英是北方人, 面對一望無際的波斯灣或許也會心生恐懼。 清末的維新領袖康有為就評價甘英是“愚怯”,

稱其犯有“大罪”。

說法二, 安息人的阻止

當時漢朝每斤絲綢的價格約為一石一鬥粟, 而在羅馬的價格則高達一磅黃金, 因此從安息帝國“絲綢之路”中所獲得的利潤非常巨大。 如果甘英出使羅馬帝國成功, 那麼安息帝國的利益將受到極大損害。

安息人阻止甘英繼續前進也就不奇怪了。

說法三, 戰亂阻隔

當時安息帝國內部矛盾很多, 經常發生內亂, 與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也不好, 兩房之間發生了數次戰爭, 邊境上是衝突不斷。 因此就算安息人沒有有意阻止甘英前進, 缺乏各種準備的甘英也很難到達羅馬,

只好返回漢朝。

說法四, 地理認知的局限

由於受到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的水準限制, 認為“天圓地方”甘英一行人根本無法想像再往前走會遇到什麼, 而安息人還將希臘神話中的“塞壬海妖”故事當做現實介紹給甘英。 甘英本來就沒有想到要渡海,

因此才會在波斯灣岸邊停止前進。

塞壬海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