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賢德張妃助夫成帝業

唐朝末年, 宋州碭山有一飽學先生名喚朱誠,妻王氏, 生有三子, 老大名全昱, 老二名存, 老三就是朱溫, 鄉人喚作朱阿三。 人言:半大小子,

吃煞老子。 朱阿三十幾歲時, 弟兄三人恰似飯桶, 尤其這阿三更是食量如虎。 一家五口全靠老朱誠微薄脩資度日I。 眼見得入不敷出, 四壁蕭條, 生活艱辛, 老朱誠免不得愁悶成疾, 竟致謝世。 老爹一死,一家人立刻斷了煙火, 不得已, 一路乞討至蕭縣。 也是天無絕人之路, 當地富戶劉崇收留他一母三子作了傭工。 老大全昱為人誠實, 性情敦厚, 做活很是勤快。 可這阿二、阿三恰似一對混世魔王、脫韁野馬, 只要填飽了肚皮便東遊西逛, 惹事生非。 一日, 劉崇將阿二、阿三喚來教訓道:“你兄弟兩個一無所能!自從到我家做工以來, 何田是汝耕種?何園是汝灌溉?如今你二人已長大成人, 不該這般撒野貪玩, 如不去學得一技之長, 將來如何活在世上?難道讓我養你們一輩子?”阿二低頭不語,
朱阿三叫道:“休道我弟兄無能!吾平生所喜只是騎射。 員外不如贈我好馬硬弓, 讓我弟兄去崇山峻嶺中獵些野味與主人充庖, 如何?”劉崇想了想道:“也好!只是別射死平民百姓家的畜禽就好。 ”自此, 阿二與阿三各騎馬搭弓, 在山林中逐獵野獸。 不久便練就一身馬上功夫。 阿三雖小, 但矯捷絕倫, 逐鹿捉兔飛步擒來。 從此, 劉崇家庖廚之內獵物不斷, 全家人甚是歡喜。 朱母王氏亦覺面上光彩, 很是歡暢。

翌年春。 一日, 弟兄二人逐獵于宋州城郊外, 但見豔陽天氣, 明媚春光, 繁花似錦, 飛鳥啁啾。 二人沉醉於其中, 忽見陌上兵役數百人擁著香車兩乘前行。 阿三知車內必是官家女眷, 不覺觸動癡情,

欲看究竟為何人家眷, 模樣如何。 便揚鞭打馬追趕過去。 阿二不知阿三想做什麼, 也隨後來。 阿三一路隨車曲曲折折繞入山麓。 忽見綠樹濃蔭中閃出一紅牆角, 再一轉彎, 方見一處禪林僧院大門。 那兩乘香車已停住, 由婢媼們扶下二人。 一個是半老婦人, 卻是官家貴婦氣派。 另一個是一閨秀, 看年齡不過十六七歲, 生得儀容秀雅, 身段窈窕, 舉步輕盈, 楚楚動人。 阿三遠遠望見, 兩眼都看呆了。 那母女二人進了禪院, 沒了蹤影。 朱阿三猛然醒過神來, 也裝作遊玩之人, 放膽進了禪院。 等那母女拜過如來, 參過羅漢, 由主客僧導入客堂, 朱阿三恰與這母女打了個照面。 仔細端詳那少女, 卻是絕世美人。 朱阿三不禁心跳如鼓, 勉強定了定神,
強作若無其事狀踱步入內。 那母女二人步入客堂, 稍作休息, 便傳喚兵役伺候, 緩步出寺上車, 一陣呼喝便飛也似地去了。 朱阿三迎住主客僧謙恭相問, 才知此母女乃是宋州刺史張蕤的妻女。 朱阿三道:“巧得很啦!這張蕤也是碭山人, 與俺正是同鄉。 卻不知他竟做了宋州刺史哩!”主客僧答道:“聞聽他不久將卸任回鄉了。 ”告別主客僧, 朱阿三出了寺院, 正遇上在找他的二哥。 回途中, 朱阿三道:“二哥!你可記得阿爹在世時所講的漢光武帝的故事麼?”朱阿二不解地問:“不知三弟所言何意?”阿三道:“漢光武未做皇帝時, 曾自歎:為官當做執金吾, 娶妻當娶陰麗華。 後來果然如願以償。 今日張刺史之女美貌決不遜色于當年的陰麗華。
只是不知我阿溫可做得漢光武否?”朱阿二笑道:“三弟你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哩!想我母子四人寄人籬下, 只盼有個溫飽已是幸事, 怎敢奢想什麼榮華富貴?”朱阿三卻道:“二哥難道不知時勢造英雄麼?想當初那劉秀有何權勢?有何財產?後來還不是平地升天, 做了皇帝, 娶了陰麗華為皇后?這正是將相本無種, 皇帝輪流坐。 劉秀坐得皇位, 我為何卻不能?”朱阿二道:“就算你說的有理, 也須有些依靠, 豈能平白成了大事?”朱阿三驚喜道:“二哥!如今唐室已亂, 兵戈四起, 正是蛟龍騰空, 猛虎下山之時。 近聞黃巢在曹州起兵造反聲勢不小。 似你我這般勇武, 若去隨他起事, 搶些子女玉帛還不容易!何必在此廝混, 埋沒了英雄!”阿三這一番言語把阿二也哄動起來。 道:“且回去辭別母親與大哥,明日動身如何?”阿三道:“若母親知曉,必不會放我弟兄出門去闖蕩。不如就攜此現成的好馬雕弓前去投軍。等將來掙得出頭之日再來迎接母親享受榮華富貴。”阿二點頭稱是,便與阿三催馬向曹州而去。

唐僖宗乾符四年,黃巢起義軍佔據曹州後,破州掠縣,橫掃山東,不久便攻佔了鄆州、沂州。朱存與朱溫來投軍時,黃巢正是用人之際,見他二人身材高大,有些武藝,便將二人留下。二人從軍後,每遇戰陣總要奮力衝殺,所向披靡,殺得官軍聞風喪膽。黃巢很是賞識朱家弟兄的勇武,便提拔朱存為隊長,選拔朱溫為親軍統領,保護黃巢於左右。後來黃巢封朱溫為同州防禦使,率大軍十萬留守山東,自己親率三十萬人馬南攻廣粵。阿二朱存隨黃巢南下,一次在嶺南混戰中死於官軍刀下,拋屍荒野,再難北歸。

卻說朱溫率軍在山東南征北殺,聲勢大振。黃巢一向軍紀嚴明,但這朱溫遠離黃巢,對帳下將士無所約束。可憐黎民百姓老弱餓死,丁壯四散,青年婦女被兵士掠取任意糟蹋。朱溫從軍多年,身在將位,況且年輕力壯,岜能做那不吃腥的貓兒?平時將士們掠得美貌女子怎敢不獻於帳下?也算這小子有些良心,心中唯念念不忘昔日禪院邂逅的張小姐。也是天緣命定,一日,朱溫正在帳中飲酒歡樂,有員偏將擄得逃難女子數人,選了一名美貌靚麗者獻到帳下。朱溫斜眼看一眼那女子,覺得似曾相識,圓睜環眼仔細辨認,阿呀!這美人明明就是那日思夜盼的張小姐嘛!但見張小姐雖然衣衫襤褸,仍是風韻萬千;荊釵亂鬂,不失傾城之色;塵沾衩裙,掩不住嬌豔光彩。朱溫看得真切,禁不住心猿意馬,急步向前甕聲叫道:“你可是俞宋州刺史張大人的女公子麼?”張小姐滿面驚恐之色,只是輕輕點了點頭。朱溫連聲道:“小姐莫怕,小姐莫驚。我與小姐是同鄉,也是碭山人,我不會為難與你。請問小姐,家中景況可好?你為何流落此地?”張小姐聞聽朱溫稱為鄉鄰心下稍安,含羞稱謝,禁不住淚水盈眶,回道:“爹爹卸任歸鄉不久即去世。近來官軍與黃巢軍爭戰,民不聊生,鄉親們結伴逃難離了鄉井。途中突然遇兵亂,母親與我走散,難女隨鄉民數十人流落至此。還望將軍念及同鄉之情,給予關照,奴家感恩不盡。”朱溫聽了大喜道:“張小姐,實不相瞞,自那年于宋州郊外得睹小姐芳容後,傾心已久。近年來雖東奔西走,但時常派人探問小姐府居,可歎竟無著落。我已私下立誓,今生今世若娶婦不得張小姐,情願終身鰥居。所以到了今朝仍是孤身一人,不曾婚配。感謝上天有靈,使我今日重與小姐相會,真乃三生有幸矣!不知小姐肯否明珠暗投,使我了此終生所願?”

張小姐聽了不禁兩頰生紅,俯首不語,心想:想不到這莽漢竟如此癡情。我若不應婚事,朱溫乃一介武夫難免強令侍寢,豈不甘受玷辱又怎能逃離這魔窟?想到此處也只好點頭應允了婚事。朱溫心中大喜,即刻召集將士數十人做一番佈置,又令婢僕人等擁張小姐住居別室,選擇吉日好正式成婚。到了吉期,同州城裡鼓樂喧天,旌旗飄揚,朱溫身著黃巢大齊朝官服披紅跨馬出作新郎,張小姐更是珠圍翠繞,裝束得美若天仙與朱溫並立紅氈,行過交拜禮,爾後是洞房花燭。眾將士大吃大喝一場,深夜方盡歡而散。

張夫人出身書香門第,不只容貌秀麗,而且腹有良謀,頗識兵機。朱溫每遇軍國大事往往請教于夫人,張夫人每每計高一籌,出奇制勝。朱溫依靠張夫人幫助,南征北戰二十年,橫掃中原,竟成霸業。

卻說朱溫與張小姐成婚不久,忽接到黃巢詔令,命他率軍進攻河中。朱溫別了張夫人率三萬兵馬與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進行了一場大戰,竟被殺得一敗塗地。最後聚集殘兵敗將又調集同州軍馬數萬人退至渭北與王重榮軍對峙。朱溫自料難以持久,便火速派人到長安求援,黃巢不允。朱溫連上十表,言明軍情緊急,不想卻遭黃巢回詔嚴詞駁責,責他手握重兵不肯效力。朱溫氣得大罵黃巢無情無義。後來朝中有人報信,才知是中尉孟楷在黃巢面前進了讒言。朱溫聽了更是氣得七竅生煙。帳下幕客謝瞳獻計道:“如今唐天子在蜀避難,諸鎮兵馬一心向蜀,協力複唐,可見唐天子一呼百應,深得人心。黃巢軍起自亂民,不經戰陣,雖攻佔長安,必難久長。目前大勢還是唐強黃弱。試想將軍目前處境,您在外不顧生死孤軍奮戰,可恨庸奴在內牽制,偏黃巢聽信讒言昏庸無能,試想將軍還能成功?想當年章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願將軍三思。”朱溫聽了也動了心,一時難下決心。當下急派人到同州請教張夫人可否背黃巢而歸唐。不幾日張夫人複書表示贊成。朱溫立即修書王重榮,托他表奏唐僖宗,情願悔過投誠,輔保唐室。

唐僖宗一聽大喜,於是下詔授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任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自此,朱溫改旗易幟與各地官軍聯絡,反攻黃巢起義軍。不久,唐僖宗駕崩,昭宗嗣位。朱溫此時聲威大振,兼任宣武、宣義、天平三鎮節度使,自封為晉王,封張夫人為妃。後來,朱溫率軍南下巴蜀消滅了叛軍主力李茂貞部,救了唐昭宗,並護駕還京。

到了長安,昭宗賜朱溫號為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大功臣,加爵朱溫為梁王,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可惜這竭忠守正大功臣是既不忠亦不正。今日唐室大權盡握手中,他便情不自禁要謀劃著篡奪唐室,登基稱帝了。偏在此時得了汴梁急報,稱張妃抱病臥床,勢將不起。朱溫忙入宮闕辭別昭宗,日夜兼程趕回汴梁。來到軍中,只見那張妃僵臥榻上,已是骨瘦如柴,氣息奄奄。朱溫此時不禁悲從中來,握住張妃的手,淚如雨下,張妃道:“妾已病入膏肓,不久將要長別大王了。”朱溫淒然答道:“溫自從同州得配夫人,二十年來全仗夫人主持內政,參議外事,今已大功告成,轉眼間將登基做皇帝。實指望與夫人同享尊榮,做幾十年太平帝后,哪知夫人忽然病重致此,這便如何是好?”張妃亦流淚道:“人生總有一死,死有何懼?況妾身已得到王妃,還想什麼榮華富貴!妾身以為,夫君倍受唐室厚恩,還須忠心輔翊昭宗才是,萬萬不可驟然謀奪大唐江山。試想古今有幾個太平天子?可見做皇帝並不容易呢!”朱溫歎道:“夫人言之有理,但時勢逼人,溫已不得不如此。”張妃道:“看來大王主意已定,妾恐無力挽回。但上臺容易下臺難,大王總宜三思後行。日後果然稱王稱帝,妾尚有一言,作為遺諫可好麼?”朱溫道:“卿儘管說來,溫無不樂從。”張妃沉默半晌方道:“大王勇武過人,萬事無慮,惟有‘戒殺遠色’四字望大王時時銘記在心,也許可保大王半生平安。若如此,妾死也瞑目了。”言罷,氣向上湧,喘作一團,不再出聲,過了一夜竟去世了。

張妃賢德聰慧不亞于長孫皇后,可惜朱阿三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流。張妃死後,那“戒殺遠色”四字諍言便被朱溫殉葬張妃於地下。回得長安便急忙要奪大唐江山。先暗使兒子朱友恭刺殺了唐昭宗,弄得朝野大嘩。為掩天下口舌,又殺了朱友恭以做替罪羊,讓十三歲的太子李柷即位,就是唐昭宣帝。不久朱溫遣心腹大將蔣玄暉誘殺唐室諸王共九人,又將裴樞、崔遠、獨孤損、王溥等唐室重臣及告老歸鄉舊臣一一誅殺。唐昭宣帝天佑四年四月,朱溫逼唐天子禪位,在汴梁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梁朝,定都汴梁,並改汴梁為開封府。

自從張妃謝世,朱溫篡唐登基十幾年始終不立皇后。

道:“且回去辭別母親與大哥,明日動身如何?”阿三道:“若母親知曉,必不會放我弟兄出門去闖蕩。不如就攜此現成的好馬雕弓前去投軍。等將來掙得出頭之日再來迎接母親享受榮華富貴。”阿二點頭稱是,便與阿三催馬向曹州而去。

唐僖宗乾符四年,黃巢起義軍佔據曹州後,破州掠縣,橫掃山東,不久便攻佔了鄆州、沂州。朱存與朱溫來投軍時,黃巢正是用人之際,見他二人身材高大,有些武藝,便將二人留下。二人從軍後,每遇戰陣總要奮力衝殺,所向披靡,殺得官軍聞風喪膽。黃巢很是賞識朱家弟兄的勇武,便提拔朱存為隊長,選拔朱溫為親軍統領,保護黃巢於左右。後來黃巢封朱溫為同州防禦使,率大軍十萬留守山東,自己親率三十萬人馬南攻廣粵。阿二朱存隨黃巢南下,一次在嶺南混戰中死於官軍刀下,拋屍荒野,再難北歸。

卻說朱溫率軍在山東南征北殺,聲勢大振。黃巢一向軍紀嚴明,但這朱溫遠離黃巢,對帳下將士無所約束。可憐黎民百姓老弱餓死,丁壯四散,青年婦女被兵士掠取任意糟蹋。朱溫從軍多年,身在將位,況且年輕力壯,岜能做那不吃腥的貓兒?平時將士們掠得美貌女子怎敢不獻於帳下?也算這小子有些良心,心中唯念念不忘昔日禪院邂逅的張小姐。也是天緣命定,一日,朱溫正在帳中飲酒歡樂,有員偏將擄得逃難女子數人,選了一名美貌靚麗者獻到帳下。朱溫斜眼看一眼那女子,覺得似曾相識,圓睜環眼仔細辨認,阿呀!這美人明明就是那日思夜盼的張小姐嘛!但見張小姐雖然衣衫襤褸,仍是風韻萬千;荊釵亂鬂,不失傾城之色;塵沾衩裙,掩不住嬌豔光彩。朱溫看得真切,禁不住心猿意馬,急步向前甕聲叫道:“你可是俞宋州刺史張大人的女公子麼?”張小姐滿面驚恐之色,只是輕輕點了點頭。朱溫連聲道:“小姐莫怕,小姐莫驚。我與小姐是同鄉,也是碭山人,我不會為難與你。請問小姐,家中景況可好?你為何流落此地?”張小姐聞聽朱溫稱為鄉鄰心下稍安,含羞稱謝,禁不住淚水盈眶,回道:“爹爹卸任歸鄉不久即去世。近來官軍與黃巢軍爭戰,民不聊生,鄉親們結伴逃難離了鄉井。途中突然遇兵亂,母親與我走散,難女隨鄉民數十人流落至此。還望將軍念及同鄉之情,給予關照,奴家感恩不盡。”朱溫聽了大喜道:“張小姐,實不相瞞,自那年于宋州郊外得睹小姐芳容後,傾心已久。近年來雖東奔西走,但時常派人探問小姐府居,可歎竟無著落。我已私下立誓,今生今世若娶婦不得張小姐,情願終身鰥居。所以到了今朝仍是孤身一人,不曾婚配。感謝上天有靈,使我今日重與小姐相會,真乃三生有幸矣!不知小姐肯否明珠暗投,使我了此終生所願?”

張小姐聽了不禁兩頰生紅,俯首不語,心想:想不到這莽漢竟如此癡情。我若不應婚事,朱溫乃一介武夫難免強令侍寢,豈不甘受玷辱又怎能逃離這魔窟?想到此處也只好點頭應允了婚事。朱溫心中大喜,即刻召集將士數十人做一番佈置,又令婢僕人等擁張小姐住居別室,選擇吉日好正式成婚。到了吉期,同州城裡鼓樂喧天,旌旗飄揚,朱溫身著黃巢大齊朝官服披紅跨馬出作新郎,張小姐更是珠圍翠繞,裝束得美若天仙與朱溫並立紅氈,行過交拜禮,爾後是洞房花燭。眾將士大吃大喝一場,深夜方盡歡而散。

張夫人出身書香門第,不只容貌秀麗,而且腹有良謀,頗識兵機。朱溫每遇軍國大事往往請教于夫人,張夫人每每計高一籌,出奇制勝。朱溫依靠張夫人幫助,南征北戰二十年,橫掃中原,竟成霸業。

卻說朱溫與張小姐成婚不久,忽接到黃巢詔令,命他率軍進攻河中。朱溫別了張夫人率三萬兵馬與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進行了一場大戰,竟被殺得一敗塗地。最後聚集殘兵敗將又調集同州軍馬數萬人退至渭北與王重榮軍對峙。朱溫自料難以持久,便火速派人到長安求援,黃巢不允。朱溫連上十表,言明軍情緊急,不想卻遭黃巢回詔嚴詞駁責,責他手握重兵不肯效力。朱溫氣得大罵黃巢無情無義。後來朝中有人報信,才知是中尉孟楷在黃巢面前進了讒言。朱溫聽了更是氣得七竅生煙。帳下幕客謝瞳獻計道:“如今唐天子在蜀避難,諸鎮兵馬一心向蜀,協力複唐,可見唐天子一呼百應,深得人心。黃巢軍起自亂民,不經戰陣,雖攻佔長安,必難久長。目前大勢還是唐強黃弱。試想將軍目前處境,您在外不顧生死孤軍奮戰,可恨庸奴在內牽制,偏黃巢聽信讒言昏庸無能,試想將軍還能成功?想當年章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願將軍三思。”朱溫聽了也動了心,一時難下決心。當下急派人到同州請教張夫人可否背黃巢而歸唐。不幾日張夫人複書表示贊成。朱溫立即修書王重榮,托他表奏唐僖宗,情願悔過投誠,輔保唐室。

唐僖宗一聽大喜,於是下詔授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任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自此,朱溫改旗易幟與各地官軍聯絡,反攻黃巢起義軍。不久,唐僖宗駕崩,昭宗嗣位。朱溫此時聲威大振,兼任宣武、宣義、天平三鎮節度使,自封為晉王,封張夫人為妃。後來,朱溫率軍南下巴蜀消滅了叛軍主力李茂貞部,救了唐昭宗,並護駕還京。

到了長安,昭宗賜朱溫號為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大功臣,加爵朱溫為梁王,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可惜這竭忠守正大功臣是既不忠亦不正。今日唐室大權盡握手中,他便情不自禁要謀劃著篡奪唐室,登基稱帝了。偏在此時得了汴梁急報,稱張妃抱病臥床,勢將不起。朱溫忙入宮闕辭別昭宗,日夜兼程趕回汴梁。來到軍中,只見那張妃僵臥榻上,已是骨瘦如柴,氣息奄奄。朱溫此時不禁悲從中來,握住張妃的手,淚如雨下,張妃道:“妾已病入膏肓,不久將要長別大王了。”朱溫淒然答道:“溫自從同州得配夫人,二十年來全仗夫人主持內政,參議外事,今已大功告成,轉眼間將登基做皇帝。實指望與夫人同享尊榮,做幾十年太平帝后,哪知夫人忽然病重致此,這便如何是好?”張妃亦流淚道:“人生總有一死,死有何懼?況妾身已得到王妃,還想什麼榮華富貴!妾身以為,夫君倍受唐室厚恩,還須忠心輔翊昭宗才是,萬萬不可驟然謀奪大唐江山。試想古今有幾個太平天子?可見做皇帝並不容易呢!”朱溫歎道:“夫人言之有理,但時勢逼人,溫已不得不如此。”張妃道:“看來大王主意已定,妾恐無力挽回。但上臺容易下臺難,大王總宜三思後行。日後果然稱王稱帝,妾尚有一言,作為遺諫可好麼?”朱溫道:“卿儘管說來,溫無不樂從。”張妃沉默半晌方道:“大王勇武過人,萬事無慮,惟有‘戒殺遠色’四字望大王時時銘記在心,也許可保大王半生平安。若如此,妾死也瞑目了。”言罷,氣向上湧,喘作一團,不再出聲,過了一夜竟去世了。

張妃賢德聰慧不亞于長孫皇后,可惜朱阿三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流。張妃死後,那“戒殺遠色”四字諍言便被朱溫殉葬張妃於地下。回得長安便急忙要奪大唐江山。先暗使兒子朱友恭刺殺了唐昭宗,弄得朝野大嘩。為掩天下口舌,又殺了朱友恭以做替罪羊,讓十三歲的太子李柷即位,就是唐昭宣帝。不久朱溫遣心腹大將蔣玄暉誘殺唐室諸王共九人,又將裴樞、崔遠、獨孤損、王溥等唐室重臣及告老歸鄉舊臣一一誅殺。唐昭宣帝天佑四年四月,朱溫逼唐天子禪位,在汴梁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梁朝,定都汴梁,並改汴梁為開封府。

自從張妃謝世,朱溫篡唐登基十幾年始終不立皇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