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高俅推薦的名將,大破金兀術,讓金國皇帝不敢直呼其名!

文/省油的燈

《水滸傳》中的高俅作為書中的反派人物, 一副奸臣嘴臉, 讓人恨的咬牙切齒。 不過在歷史上的高俅, 在《宋史》中沒有單獨的列傳,

僅有隻言片語的記載,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給了施耐庵寫作的發揮空間, 真實的高俅是忠是奸, 我們暫且不說, 但是他卻做了一件非常有功於宋朝的事情, 舉薦了一位戰場良將。

高俅舉薦的這個人, 就是劉錡。 此人本是宋朝將門之後, 他父親是滬川軍節度使劉仲武。 劉錡小夥子長得非常高大帥氣, 說話聲音如洪鐘般響亮, 一副器宇軒昂的模樣。 他不僅長得帥有氣質, 武藝也是相當精湛, 尤以弓箭最為擅長。

他曾經跟隨著父親劉仲武出兵征戰, 軍營門口的水斛裝滿了水, 劉錡一箭射在水斛上, 將箭拔了以後, 水就開始往外流, 轉眼功夫, 劉錡又是一箭, 正好射到了原來的箭眼上, 又把水流堵住了, 軍中將士都佩服其精湛的箭術。 後來高俅推薦劉錡擔任閣門祗候。

劉錡後來四處征戰, 在西夏, 打得西夏人拿他當洪水猛獸, 孩子一哭就提劉錡的名字, 聞其名啼哭即止。 在陝西, 他力戰金國大將完顏顏宗弼, 後來宋高宗又調任劉錡兼權提舉宿衛親軍, 宋高宗的對於劉錡的信任可見一般。

後來劉錡奔赴抗金第一線, 在順昌阻擊金兵南下, 最後逼迫金兀術親率十萬人馬前來。 面對強敵, 劉錡清楚雙方實力, 差距明顯, 硬碰硬必然不敵, 於是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防禦。 第一步劉錡派部將曹成率兵佯攻, 曹成的部隊一遇到金兵即潰不成軍,

本人也被俘虜。

曹成在接受金兀術審問時, 故意將劉錡說成一個好虛張聲勢的紈絝子弟形象, 這讓金兀術開始輕視劉錡, 也正因為這樣兀術連攻城的重裝備都不帶, 就率兵沖向順昌。 劉錡的示弱之計, 初見成效, 然後他又在順城附近的主要河流潁河投毒, 下嚴令城內軍民不准引用潁河之水。

兀術急行軍殺到順城腳下, 人困馬乏, 很自然的就飲用潁河的水。 劉錡這邊以逸待勞, 看到金兵人馬又喝了有毒的水, 當即派兵和金兵交戰。 金兵本就疲憊, 又飲了有毒的水, 戰鬥力銳減, 可是就是在這樣情況下, 雙方也是激戰良久。 兀術派出自己的精銳, 鐵浮屠和拐子馬。

說起這鐵浮屠, 只有三千人, 但是人馬皆披掛重甲, 三騎一隊, 以鎖鏈相連, 衝鋒之時只進不退, 威力無比。 在鐵浮屠兩翼又輔以拐子馬輕騎。 這樣組合在戰場上一出現, 無異於今天的坦克集團軍衝鋒, 實在是勢不可擋, 這只軍馬也因此被稱為常勝軍。 不過劉錡在戰前已經對兀術的戰法進行充分研習, 對於他的秘密武器也早就想好了對策。

正當金兵的鐵浮屠和拐子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不對。宋軍無半點慌亂跡象,甚至還有種早就準備好的自信。果然,鐵浮屠上陣,宋軍用長槍挑開馬身上的鎧甲,然後用大刀躲馬腿。對於馬上的騎兵,更是用了非常不人道的手段,有一隻專門的斧頭軍,等著伺候他們,用的斧子也都是加強版巨斧,史載:“大斧斷其臂,碎其首。”

長槍、大刀、巨斧的組合讓金兀術的常勝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宋史》記載:“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如山阜。”兀術平時倚仗的精銳部隊,這一戰十損七八,讓他非常心痛,然而讓他更心痛的是剩下的那十之一二,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早就挖好坑的嶽飛,被收拾的一乾二淨,這就是後話了。

劉錡此戰時候威名更勝,並且多次在抗擊金軍的戰役中取得勝利。以至於金國皇帝曾經列舉南宋諸將,問及自己的將軍誰敢應敵,包括岳飛韓世忠在內的一干宋將都有人敢接,但是唯獨劉錡卻無人敢敵,最後金國皇帝只能說:“那就只能我親自迎戰了。”由此可見,劉錡給大金諸將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在金國皇帝親征時,對軍中下了一道軍令:“有敢言錡姓名者,罪不赦。”這裡面固然有畏懼,但是其中恐怕也有非誠敬重的味道。

【省油的燈】閑看風雲,扯淡人生

對於他的秘密武器也早就想好了對策。

正當金兵的鐵浮屠和拐子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不對。宋軍無半點慌亂跡象,甚至還有種早就準備好的自信。果然,鐵浮屠上陣,宋軍用長槍挑開馬身上的鎧甲,然後用大刀躲馬腿。對於馬上的騎兵,更是用了非常不人道的手段,有一隻專門的斧頭軍,等著伺候他們,用的斧子也都是加強版巨斧,史載:“大斧斷其臂,碎其首。”

長槍、大刀、巨斧的組合讓金兀術的常勝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宋史》記載:“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如山阜。”兀術平時倚仗的精銳部隊,這一戰十損七八,讓他非常心痛,然而讓他更心痛的是剩下的那十之一二,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早就挖好坑的嶽飛,被收拾的一乾二淨,這就是後話了。

劉錡此戰時候威名更勝,並且多次在抗擊金軍的戰役中取得勝利。以至於金國皇帝曾經列舉南宋諸將,問及自己的將軍誰敢應敵,包括岳飛韓世忠在內的一干宋將都有人敢接,但是唯獨劉錡卻無人敢敵,最後金國皇帝只能說:“那就只能我親自迎戰了。”由此可見,劉錡給大金諸將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在金國皇帝親征時,對軍中下了一道軍令:“有敢言錡姓名者,罪不赦。”這裡面固然有畏懼,但是其中恐怕也有非誠敬重的味道。

【省油的燈】閑看風雲,扯淡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