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兩次出現董超與薛霸,施耐庵想表達什麼?

董超、薛霸, 兩位防送公人, 戲份不多, 但很特別, 先後出場兩次。 第一次是第七回、第八回押林沖去滄州;第二次是第六十二回押盧俊義去沙門島。

董超、薛霸原是開封府公人, 押解林沖去滄州, 路上害不得林沖, 回來被高太尉尋事刺配北京。 梁中書見他兩個能幹, 就留在留守司勾當。

後來, 梁中書需要監押盧俊義, 令他兩個前去。 董超、薛霸上次拿了陸虞侯的錢殺林沖, 這次拿了李固的錢殺盧俊義。 結果, 運氣沒上次好, 被燕青殺了。

作惡多端、欺軟怕硬、貪財忘義的董超和薛霸, 終於死了, 大快人心。 但是, 他們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此二人是絕對的配角, 出現一次很正常, 可出現兩次, 就有問題了。 問題出在哪呢, 施耐庵先生借此二人表達什麼呢?兩點:

一、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相信看過董超、薛霸殘害林沖的朋友, 一定對他們恨之入骨。 這樣的兩位酷吏,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可林沖不讓殺, 魯智深也沒辦法, 他們活了下來。 回到高俅處, 也沒被殺。

總之, 他們不死, 大家心裡都不舒服。 我們時常說“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可這兩位惡人卻活得好好的。

從古至今, 很多人對“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持懷疑態度, 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壞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 施耐庵先生呢?也一樣。

壞人活得好好的, 這與勸人為善不相符。 作為小說作者, 難道要宣揚惡不一定有惡報?不能啊。 所以, 施耐庵再次安排董超、薛霸出場, 讓燕青將他們殺死。

行善者, 究竟有沒有善報呢?當然有。 很多情況下, 善者都是有善報的, 只是大家沒有發現罷了。 我們可以仔細去看身邊的人和事, 行善之人最終得到了善報, 作惡之人也得到了惡報。

只是, 來的快慢不一。 正應了那句:“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二、官與民

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 總體上可分成兩類, 一是百姓;二是官吏。

魯智深和燕青, 便是最好的對比。

魯智深面對即將殺林沖的薛霸, 沒有選擇殺, 而是用禪杖阻止了他。

魯智深曾是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 他很清楚殺了防送公人的後果, 給林沖添麻煩不說, 自己也會再次成為朝廷追緝的犯人, 連大赦的希望都沒了。 魯智深雖然嚷嚷著殺, 但他也僅限於嚷嚷, 只是對防送公人的恐嚇罷了。

防送公人的確不對, 但他們也是奉命而為, 魯智深和林沖都清楚這一點, 所以不殺他們。 不是怕, 而是官場中人的顧慮。

燕青面對即將殺盧俊義的薛霸, 選擇了殺。 他是民, 本不敢殺官, 連打罵都不敢。 可是, 當為百姓服務的官變成踐踏百姓尊嚴、損害百姓利益等的貪官、昏官、酷吏的時候, 百姓恨透了他們, 欲殺之而後快。

面對即將被冤殺的主人, 面對即將行兇的酷吏, 燕青下了殺手。 他怕嗎?怕, 盧俊義也怕。

怕有用嗎?沒用。 要想活命, 只有一個辦法, 奮起反抗。

我們經常從歷史中看到欺壓百姓的官員說“刁民”, 是啊, “刁民”。 可是, 沒有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 怎麼可能出現反抗的“刁民”呢?問題出在哪?相信一目了然。

“民不與官鬥, 官逼則民反”, 這是千百年來老百姓的處世哲學之一。

林沖、魯智深也好,盧俊義、燕青也罷,都是那個官場黑暗,民不聊生的時代的代表。但凡有點良知的官員,都會失去希望,選擇麻木不仁。但是,他們沒有理由反抗。因為,他們是官。我們經常說宋江卑鄙無恥,確實如此。可正是這位卑鄙無恥的宋江喚醒了某些有良知的官員,喚醒了那些還有心為國效力的人才。沒有宋江,有良知的官員、有心為國效力的人才依然會受貪官污吏的鳥氣。

董超、薛霸,兩個不起眼的防送公人。但,通過他們,施耐庵先生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小人物有小人物存在的意義,董超、薛霸的意義便是上述提到了兩件事。

萌書生解讀《西遊記》、《水滸傳》、歷史與傳統文化等持續更新。不媚俗、不借鑒,觀點獨特,耐人尋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及時關注。

林沖、魯智深也好,盧俊義、燕青也罷,都是那個官場黑暗,民不聊生的時代的代表。但凡有點良知的官員,都會失去希望,選擇麻木不仁。但是,他們沒有理由反抗。因為,他們是官。我們經常說宋江卑鄙無恥,確實如此。可正是這位卑鄙無恥的宋江喚醒了某些有良知的官員,喚醒了那些還有心為國效力的人才。沒有宋江,有良知的官員、有心為國效力的人才依然會受貪官污吏的鳥氣。

董超、薛霸,兩個不起眼的防送公人。但,通過他們,施耐庵先生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小人物有小人物存在的意義,董超、薛霸的意義便是上述提到了兩件事。

萌書生解讀《西遊記》、《水滸傳》、歷史與傳統文化等持續更新。不媚俗、不借鑒,觀點獨特,耐人尋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及時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