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長城、獵豹汽車被投訴 私家車維權為何難?

中國山東網3月15日訊 (記者 張敏敏) 隨著購買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 私家車方面的投訴也逐年上升。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 2016年度全國消協共錄入受理汽車產品(含零部件)投訴15247件, 居所有品類投訴的第二位。 其中售後服務問題、合同爭議和產品品質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 超過投訴總量的七成。

中國山東網山東民聲欄目也收到了大量汽車方面的投訴, 涉及的汽車品牌有長安、長城等, 記者就其中比較典型的三起案例進行了整理, 分析總結了私家車維權難的原因。

案例一:不辦理牌照保險不給合格證

今年2月份, 聊城市的王先生在聊城萬達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簡稱“4S店”)購買了一輛長安CS15汽車, 當時並沒有在店裡辦理牌照保險。 當王先生想辦理牌照保險時, 卻發現沒有汽車合格證無法辦理, 於是他聯繫4S店索要汽車合格證。 讓王先生沒想到的是, 4S店稱“不辦理牌照保險不給合格證”, 車輛因為無法正常辦理牌照不能上路。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 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 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

王先生告訴記者, 經過多方維權,

最終4S店的客服又給了他一個說法:不是故意不給他汽車合格證, 而是想等他去店裡辦理牌照保險時再給。 最終, 4S店將汽車合格證快遞給王先生, 並承擔了快遞費。

案例二:4S店查不出車輛品質問題, 只催車主保養

煙臺的呂先生購買了一輛長城汽車, 當車輛跑到4.5萬公里時, 他發現機油消耗很快;當車輛跑到5.5萬公里時, 他發現機油表的指標快要接近零了, 於是他到4S店修理。 4S店表示, 車輛機油消耗快是因為需要保養了, 同時給他的車輛做了機油測試。

在機油測試期間, 呂先生一共跑了6000公里, 換了2次機油。 4S店承諾, 如果最後查出是因為車輛品質問題導致燒機油, 會把測試期間的兩次保養費用退還給他。 測試完後, 4S店給的結果是“車輛沒有品質問題,

並不燒機油”。

呂先生找了一家汽車修理店對車輛進行了檢查, 工作人員告訴他, 長城汽車從C50時就出現了一個通病:氣缸蓋罩總漏機油。 呂先生拿著車輛檢查結果找到4S店, 4S店才給他進行了免費的修理, 解決了相關問題。

鑒於4S店曾承諾退還測試期間的兩次保養費, 呂先生要求其履行承諾退還626元。 又是多番協商, 4S店才把錢退還給他。 呂先生說, 買車的時候4S店說得天花亂墜, 但是真要出問題, 他們並不給好好解決, 給車主增添了很多麻煩。

案例三:不影響駕駛不給換車

2015年底, 東營市王先生購買了一輛獵豹Q6越野車, 買來不到一個月, 車輛的發動車故障燈就開始亮, 在以後一年多的時間裡, 因為這一問題, 他去4S店維修了十多次,

至今仍沒有修好。

“每次報故障的時候, 4S店就讓我去店裡修理, 但是從來沒修好過, 他們也說不出故障的原因是什麼。 我要求換車, 銷售經理以‘不影響駕駛’為由拒絕了。 ”王先生說, 經過多方詢問, 他得知“發動機故障燈亮”是獵豹Q6的通病, 沒有辦法修好。

“我去4S店來回要走140多公里, 花費很多油錢, 於是我就放棄修了, 修也修不好。 ”王先生說, 他只能湊活著開了, 不知道會不會有安全隱患。

分析:私家車維權為何難?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發佈的投訴熱點顯示, 2016年, 山東省家用汽車投訴居高不下, 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是:有品質問題發生爭議, 4S店多以“人為造成”為由規避責任, 拒不執行新消法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4S店強制搭售保險,

強制代理掛牌, 加價提車;購車不簽訂書面合同;合同條款過於簡單或提車後將合同收回;4S店配件只換不修, 過度保養, 小毛病大修等。

記者瞭解到, 中國在汽車維權方面的法律法規並不健全, 起步也比較晚, 在2004年才出了召回制度, 2013年才正式出臺汽車“三包”政策。 雖然有了維權的依據, 但是消費者在實際維權過程中依然很難。 根據多名消費者的維權經歷和相關媒體的報導, 記者就維權難的主要原因進行了總結:資訊不對等使得消費者處於弱勢, 維權成本高、難度大、效率低。

在維權的過程中, 很多車主一般不具備專業的汽車知識, 汽車出現問題時, 也搞不清楚是自己操作失誤還是車輛品質問題, 4S店經常消極對待甚至隱瞞消費者, 拿出一些技術參數來糊弄,欺負消費者不懂。

通常情況下,車輛是否有問題,總是4S店進行檢測,公平性和權威性有待商榷。如果消費者對4S店的檢測結果不滿意,需要自己付出高昂的檢測費、鑒定費,而鑒定報告等關鍵內容確認也十分複雜。

為了討一個公道,消費者往往要付出高昂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很多行政部門承諾幫協調卻總不見成效,如此往復,消費者的維權決心慢慢被消耗殆盡,最終只能無奈地接受強勢的廠商並不公平的處理結果。

拿出一些技術參數來糊弄,欺負消費者不懂。

通常情況下,車輛是否有問題,總是4S店進行檢測,公平性和權威性有待商榷。如果消費者對4S店的檢測結果不滿意,需要自己付出高昂的檢測費、鑒定費,而鑒定報告等關鍵內容確認也十分複雜。

為了討一個公道,消費者往往要付出高昂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很多行政部門承諾幫協調卻總不見成效,如此往復,消費者的維權決心慢慢被消耗殆盡,最終只能無奈地接受強勢的廠商並不公平的處理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