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上海特色小鎮之青浦區朱家角鎮

朱家角鎮, 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 位於上海市西部、青浦區中南部, 緊靠澱山湖風景區。 東臨西大盈與環城分界, 西瀕澱山湖與大觀園風景區隔湖相望, 南與沈巷鎮為鄰(2001年與之合併), 北與江蘇省昆山市澱山湖鎮接壤。

朱家角鎮處於北緯30°~31°, 東經120°~121°之間, 東距青浦鎮6公里, 上海市中心48公里。 318國道貫穿鎮境。 全鎮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含水域), 全鎮GDP總值71.7億人民幣。 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36197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496元。

1991年, 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2007年, 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2016年10月14日,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朱家角鎮衛星地圖

歷史沿革

朱家角之地, 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 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

唐朝以前分別隸屬於由拳縣、婁縣、嘉興縣、信義縣、昆山縣。

1949年5月14日, 朱家角全境解放,

隨即成立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青浦縣朱家角市, 下轄沈巷、萬龍、葑沃、薛間四鄉及朱家角鎮。 原屬昆山縣的東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條街劃歸朱家角鎮。

1951年4月, 撤銷市建制, 建立朱家角區, 從所轄沈巷、薛間二鄉各劃出三個村, 組成安莊鄉, 遂成五鄉一鎮。

1954年, 原屬松江縣的天心鄉, 劃歸朱家角區, 同時把萬龍鄉的諸家村劃歸城廂區的城南鄉, 把葑沃鄉的南橫村劃歸松江縣天馬鄉;是年夏, 整編機構, 撤銷朱家角區。 將沈巷、安莊、葑沃三鄉劃歸練塘區, 萬龍、薛間、天心三鄉劃歸城廂區。 複建朱家角鎮建制, 直屬縣領導。

1955年, 重新建立朱家角區, 對原劃出的六個鄉全部劃回, 並把城廂區的盈中、萬壽、城南三個鄉劃歸朱家角區管轄。

朱家角鎮仍為縣屬鎮, 鎮人民政府改稱鎮人民委員會, 建制不變。

1957年, 葉龍鄉萬隆片劃歸朱家角鎮。

1958年9月, 朱家角鎮和葉龍鄉合併, 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59年, 改名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 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鎮工作組, 負責城鎮工作, 籌備鎮社分治。

1962年2月, 鎮社正式分設, 朱家角鎮恢復為縣屬鎮, 成立鎮人民政府。

1968年, 鎮政府改名為"鎮革命委員會"。

1980年, 恢復鎮人民政府名稱。

1991年, 朱家角鎮和朱家角鄉合併成一個縣屬建制鎮。

2000年, 青浦區行政區劃調整中與沈巷鎮合併為新建制鎮--朱家角中心鎮。

自然資源

朱家角鎮的自然資源主要集中在澱山湖一塊, 湖泊是上海境內唯一的淡水湖, 面積62.0平方公里, 其中青浦境內面積為47.5平方公里。 青浦境內包括青、草、鰱、鱅四大家魚, 鯉、鯿、魴、鯽、澱山湖銀魚等養殖魚, 還有河蝦、中華絨螯蟹、甲魚、螺螄、黃蜆、河蚌。 外地引進的鯝魚、羅非魚也在當地繁育完成。

鱸魚

鱸魚體形似紡錘, 巨口細鱗, 兩鰓膨大, 頭兩側各有一對紅紋, 故名“四鰓鏟”, 可以用其紅燒、煮羹或者燉雞湯更。

“四鰓護”過去是上貢朝廷的珍品。

澱山湖所產鱸魚, 以肉質細嫩鮮美著稱。 唯因近年河河湖泊的水質污染, 以及建閘後阻斷了洄游通道, 產量日漸減少。

清水大閘蟹

清水大閘蟹是澱山湖特產, 連一岸之隔、湖水相通的元蕩湖出產的蟹, 其形狀與味道都不可同日而語。 清水大閘蟹殼青、體壯、螯肥、腳細、膏多, 在農曆六月就見之於市, 俗稱“六月黃”。 民諺雲:“忙中忙, 不能忘記六月黃”。 意即不能錯過這吃蟹的季節。 待到金秋時節, 特別是秋風一起, 蟹殼堅硬, 肉質飽滿, 有“九雌十雄之諺, 意為農曆九月以雌蟹為佳, 十月則以雄蟹為上。

1964年, 陳毅副總理視察青浦, 過澱山湖時詩興大發, 留有“我願秋涼再來此, 滿筐大蟹醉糊塗”的美好詩句。

河蝦

澱山湖所產河蝦體壯肉嫩,殼薄透明,身體長形,色澤青綠,頭部有長短角各一對,有密排的細足,生命力旺,力道大,假如把活蝦投入盆中,會向檯面四面八方跳躍,因此人們把澱山湖蝦稱作“滿台飛”。

河蝦有多種食法,如用白酒浸漬的活蝦稱為”醉蝦”。鮮食有鹽水蝦、油爆蝦、炒蝦仁、蝦餅子,還可由蝦仁和蛋做成“蝦仁拉絲蛋”。或者曬成蝦幹,能久藏不壞,用以煮湯。

民風民俗

珠裡興市

農曆七月初七,是舊時朱家角

朱家角鎮上獨有的民間節日,稱"泥河灘香訊",也稱"珠裡興市"。朱家角幾百年來一直叫"珠裡",朱家角不過是後來改名沿襲至今,"珠裡興市"討個口彩,祝願古鎮生意興隆,人氣旺盛,歲歲平安。

珠裡興市其實就是舊鎮上一年一度的搖快船比賽,或日賽龍舟。只不過古鎮上賽龍舟非同尋常,其起源與規模系由松江、浦東一帶進香船隻自泥河灘三官堂進香歸來,途經朱家角鎮歇夜而形成。每到節日,在一星期前,各地商賈都趕來鎮上,設立臨時店鋪,還有拉洋片、賣膏藥、玩猴戲等,各種雜耍也都來此趕集。到農曆七月六日晚上,達到高潮,是夜,松江等地進香船隻留宿本鎮大小客棧,四鄉農民都集于鎮上,外地鄉民也都紛紛前來投親趕集,街上行人如潮湧,摩肩接踵、各商鋪店面燈火通明,通宵達旦,顧客盈門。沿街小吃,吆三喝四,香氣四溢。

清明放風箏

放風箏在朱家角鎮上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是鎮上民間娛樂活動重要內容。先由鎮上一些孩子,由自己紮起簡易風箏,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然後再請大人們在風箏上畫些西遊記、梁山伯祝英台、八仙過海等人物造型,待得清明節前,田梗郊外春暖花開,全家出動一起到空曠地放風箏嬉戲。大人們也會在此時此刻,向孩子們講些風箏面上的民間故事,給下一代從小薰陶中華民族悠久文化。

他們專門請了竹匠,劈竹紮鷂,製成碩大的百腳鷂、蜈蚣鷂、蝴蝶鷂。放飛那天,主人選擇在日落西下的傍晚,先用好酒好菜請客,爾後燒香點燭三叩九跪,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十分虔誠,最後,主人點亮密密的鷂燈,打開自家的後園大門,慢慢將風箏放上天,讓左鄰右舍共同賞玩

朱家角教堂

城隍廟

還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我們沒曬出來嗎?歡迎朱家角鎮鄉里鄉親評論互動。

本文內容參考網路,感謝原作者及發佈者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河蝦

澱山湖所產河蝦體壯肉嫩,殼薄透明,身體長形,色澤青綠,頭部有長短角各一對,有密排的細足,生命力旺,力道大,假如把活蝦投入盆中,會向檯面四面八方跳躍,因此人們把澱山湖蝦稱作“滿台飛”。

河蝦有多種食法,如用白酒浸漬的活蝦稱為”醉蝦”。鮮食有鹽水蝦、油爆蝦、炒蝦仁、蝦餅子,還可由蝦仁和蛋做成“蝦仁拉絲蛋”。或者曬成蝦幹,能久藏不壞,用以煮湯。

民風民俗

珠裡興市

農曆七月初七,是舊時朱家角

朱家角鎮上獨有的民間節日,稱"泥河灘香訊",也稱"珠裡興市"。朱家角幾百年來一直叫"珠裡",朱家角不過是後來改名沿襲至今,"珠裡興市"討個口彩,祝願古鎮生意興隆,人氣旺盛,歲歲平安。

珠裡興市其實就是舊鎮上一年一度的搖快船比賽,或日賽龍舟。只不過古鎮上賽龍舟非同尋常,其起源與規模系由松江、浦東一帶進香船隻自泥河灘三官堂進香歸來,途經朱家角鎮歇夜而形成。每到節日,在一星期前,各地商賈都趕來鎮上,設立臨時店鋪,還有拉洋片、賣膏藥、玩猴戲等,各種雜耍也都來此趕集。到農曆七月六日晚上,達到高潮,是夜,松江等地進香船隻留宿本鎮大小客棧,四鄉農民都集于鎮上,外地鄉民也都紛紛前來投親趕集,街上行人如潮湧,摩肩接踵、各商鋪店面燈火通明,通宵達旦,顧客盈門。沿街小吃,吆三喝四,香氣四溢。

清明放風箏

放風箏在朱家角鎮上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是鎮上民間娛樂活動重要內容。先由鎮上一些孩子,由自己紮起簡易風箏,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然後再請大人們在風箏上畫些西遊記、梁山伯祝英台、八仙過海等人物造型,待得清明節前,田梗郊外春暖花開,全家出動一起到空曠地放風箏嬉戲。大人們也會在此時此刻,向孩子們講些風箏面上的民間故事,給下一代從小薰陶中華民族悠久文化。

他們專門請了竹匠,劈竹紮鷂,製成碩大的百腳鷂、蜈蚣鷂、蝴蝶鷂。放飛那天,主人選擇在日落西下的傍晚,先用好酒好菜請客,爾後燒香點燭三叩九跪,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十分虔誠,最後,主人點亮密密的鷂燈,打開自家的後園大門,慢慢將風箏放上天,讓左鄰右舍共同賞玩

朱家角教堂

城隍廟

還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我們沒曬出來嗎?歡迎朱家角鎮鄉里鄉親評論互動。

本文內容參考網路,感謝原作者及發佈者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