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放學後媽媽這樣安排,孩子竟然主動寫作業!

晚飯後, 本想領著女兒去一樓的張姐家坐坐, 順便問問她女兒的羽毛球在哪學的。

結果我們還沒進門, 隔著窗戶就聽見一通劈頭蓋臉的數落:

“你那是寫了個橫嗎?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

“你擦個橡皮那麼用力幹嘛?嫌本子爛的慢是不?”

“整天為了這點作業, 我得讓你愁死。 ”

……

得, 張姐心情不好, 我們就別去添堵了, 於是就拉著女兒又回家了……

其實平日裡, 張姐是個挺沒脾氣的人, 很少發火。 可是每次在家陪一年級的女兒寫作業, 就會莫名地煩躁, 氣不打一處來。

其實, 這幾乎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都會遇到的煩心事兒,

就像網上的一個笑話說的那樣:

“不看孩子寫作業時, 母慈子孝, 連摟帶抱。 一看孩子寫作業, 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路人恥笑, 老人血壓升高, 鄰居沒法睡覺。 前一秒還如膠似漆, 後一秒就分道揚鑣……”

不陪孩子寫作業吧, 老師還得要求簽字;陪孩子寫作業吧, 整天鬧得大人孩子都生氣。 到底該咋辦呢?怎麼管管孩子寫作業這事兒, 才能讓家長省點心, 孩子也更自覺呢?

今天我們請來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羅靜老師, 曾講過一些很實用的技巧, 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爸爸媽媽們。

01

在低年級, 陪孩子寫作業肯定更好

心理學上有個“觀眾效應”, 就是說, 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 當事人的工作效率會發生明顯變化。

這個“觀眾效應”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 有大人在場的情況下, 孩子無論寫作業還是做家務, 效率都會提高;如果沒有大人在場, 有些事磨蹭起來沒完沒了。

比如說, 很多孩子在學校裡寫作業的時候, 還是比較認真、積極的, 但是一回到家就管不住自己了, 一會想看電視,

一會想吃水果。

低年級的孩子, 身心發育本來就不成熟, 自律能力跟大人比起來更是差很多, 所以說, 過於相信小孩子的自覺性, 其實有點不靠譜。

另外, 一二年級的孩子正是握筆姿勢、坐姿、用眼距離等培養的關鍵時期, 如果寫作業時沒有家長的陪伴、糾正, 很容易養成不良習慣, 對孩子身體發育很不利。

02

孩子要的是陪伴, 而不是“監工”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很多父母雖然也在旁邊, 但他們不是“陪伴”, 而是“監工”, 不斷地挑孩子的毛病、訓斥孩子,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張姐那樣:

“你那是寫了個橫嗎?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

“你擦個橡皮那麼用力幹嘛?嫌本子爛的慢是不?”

“整天為了這點作業, 我得讓你愁死。 ”

……

這樣做有兩個副作用:

一是會干擾孩子注意力, 我們看似在糾正孩子的錯誤, 其實無形中把孩子的注意力分解地支離破碎.

二是會令孩子感到緊張、厭煩, 當媽媽在一旁嘮叨時, 孩子腦袋裡想的往往不是如何改正錯誤, 而是“我媽什麼時候走啊?”

03

陪孩子寫作業, 陪的是“習慣”

梳理作業的習慣:

孩子放學後, 先不要急著催他回家寫作業, 可以跟孩子放學路上、社區花園裡溜達一會兒, 用平常的語氣跟孩子聊聊:

今天都有哪些作業、哪一科比較多, 哪些作業是需要動腦子的“腦力活兒”、哪些作業是需要下力氣抄寫背誦的“體力活兒”, 你想先幹體力活還是腦力活兒……

孩子只有學著把作業梳理好了,真正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才有計劃、有條理,要不然到了高年級,作業一多,孩子很容易手忙腳亂。

按時、優先寫作業的習慣:

有些孩子放學後會向媽媽提要求:“能不能先看會兒動畫片,再寫作業?”

對於這樣的要求,最好不要輕易答應孩子。因為孩子剛放學的時候,頭腦裡還保留有部分學習的狀態,儘快寫作業的話,比較容易“入戲”。一旦看完動畫片兒,孩子內心就會對作業抱有排斥感。

如果真想讓孩子休息一會的話,吃點水果、優酪乳,聊聊天,都是不錯的選擇。

整理文具和資料的習慣:

看一個孩子文具和試卷收納得怎麼樣,基本可以猜出孩子的學習成績。

無論學習還是生活

條理、有序的孩子總是顯得

有計劃、有素養,效率也更高

當孩子上小學後,建議家長給孩子買幾個檔袋或者資料夾,把學校發的試卷、講義、資料,都按照學科整理好。不但用的時候好找,也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收納整理習慣。

正確的握筆姿勢、筆劃順序、坐姿:

正確的姿勢,首先是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每年體檢的時候,都能發現有些孩子因錯誤的坐姿、執筆姿勢,導致脊柱、肩膀的畸形。

另外,正確的握筆姿勢、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書寫速度,對今後的各種大考很有幫助。

04

陪孩子寫作業,陪的是“氛圍”

我之前的一個女學生,去年從北大心理學系碩士畢業了。

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從來不懂什麼科學育兒,也不懂如何去引導、培養孩子的習慣。但就是這樣的老兩口,養出了個北大碩士女兒。

之前跟這個學生聊天的時候,她不止一次地說:“小時候,我趴在堂屋的方桌上寫作業,媽媽就著燈光納鞋底,偶爾抬頭,母女倆相視一笑,然後低頭各幹各的……那種靜謐、溫馨氛圍,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時常在想,這位媽媽雖然沒文化,但是她認真做自己的事情、不打擾孩子,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吧。

就是這麼奇怪,有些父母煞費苦心地盯著孩子寫作業,一個錯誤一個錯誤地糾正,到頭來惹一肚子氣,還被孩子埋怨;有些父母,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安安靜靜做自己的手頭工作,看似不上心,但孩子卻爭氣得很。

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先生,提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說: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鐘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那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所以,每當我們嫌棄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愛玩手機、不愛讀書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我們真的是孩子的好榜樣嗎?

文章轉載自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200萬媽媽的貼心之選,每天一刻鐘,教子很輕鬆。

關注新東方繪本館公眾帳號(ID:xdf-hbg)海量免費資源等你領取

你想先幹體力活還是腦力活兒……

孩子只有學著把作業梳理好了,真正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才有計劃、有條理,要不然到了高年級,作業一多,孩子很容易手忙腳亂。

按時、優先寫作業的習慣:

有些孩子放學後會向媽媽提要求:“能不能先看會兒動畫片,再寫作業?”

對於這樣的要求,最好不要輕易答應孩子。因為孩子剛放學的時候,頭腦裡還保留有部分學習的狀態,儘快寫作業的話,比較容易“入戲”。一旦看完動畫片兒,孩子內心就會對作業抱有排斥感。

如果真想讓孩子休息一會的話,吃點水果、優酪乳,聊聊天,都是不錯的選擇。

整理文具和資料的習慣:

看一個孩子文具和試卷收納得怎麼樣,基本可以猜出孩子的學習成績。

無論學習還是生活

條理、有序的孩子總是顯得

有計劃、有素養,效率也更高

當孩子上小學後,建議家長給孩子買幾個檔袋或者資料夾,把學校發的試卷、講義、資料,都按照學科整理好。不但用的時候好找,也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收納整理習慣。

正確的握筆姿勢、筆劃順序、坐姿:

正確的姿勢,首先是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每年體檢的時候,都能發現有些孩子因錯誤的坐姿、執筆姿勢,導致脊柱、肩膀的畸形。

另外,正確的握筆姿勢、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書寫速度,對今後的各種大考很有幫助。

04

陪孩子寫作業,陪的是“氛圍”

我之前的一個女學生,去年從北大心理學系碩士畢業了。

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從來不懂什麼科學育兒,也不懂如何去引導、培養孩子的習慣。但就是這樣的老兩口,養出了個北大碩士女兒。

之前跟這個學生聊天的時候,她不止一次地說:“小時候,我趴在堂屋的方桌上寫作業,媽媽就著燈光納鞋底,偶爾抬頭,母女倆相視一笑,然後低頭各幹各的……那種靜謐、溫馨氛圍,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時常在想,這位媽媽雖然沒文化,但是她認真做自己的事情、不打擾孩子,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吧。

就是這麼奇怪,有些父母煞費苦心地盯著孩子寫作業,一個錯誤一個錯誤地糾正,到頭來惹一肚子氣,還被孩子埋怨;有些父母,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安安靜靜做自己的手頭工作,看似不上心,但孩子卻爭氣得很。

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先生,提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說: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鐘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那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所以,每當我們嫌棄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愛玩手機、不愛讀書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我們真的是孩子的好榜樣嗎?

文章轉載自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200萬媽媽的貼心之選,每天一刻鐘,教子很輕鬆。

關注新東方繪本館公眾帳號(ID:xdf-hbg)海量免費資源等你領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