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學習小兒推拿重在辯證,解析小兒腹瀉病例啟發你打開中醫思維!

小兒推拿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現在很多家長特別喜歡而且正在學習這種中醫綠色調理寶寶的方法, 但很多不得其法, 不懂中醫基礎, 搞不清辯證盲目推拿, 往往適得其反, 錯誤的推拿穴位反而給寶寶身體造成影響。 下面, 舉一個臨床病例, 大家看看中醫小兒推拿的辯證過程, 望對大家學習小兒推拿的方向有所啟示。

女, 8個月, 腹瀉1月餘, 大便日4~6次, 色綠淸稀, 完穀不化, 味微腥不臭, 面色淡白, 舌淡苔薄白, 睡時露睛, 四肢不溫, 時吐唾液量多, 伴流清口水, 指紋色淡而沉, 脈細弱。

診斷:脾腎陽虛瀉

治則:溫補脾腎, 固澀止瀉;取穴:外勞宮, 二馬, 補脾, 平肝

方義:外勞宮溫中健脾止瀉, 二馬溫補腎陽, 補脾健脾益氣, 平肝扶土抑木, 調和中氣。

【外勞宮】

【二馬】

【補脾】

【內八卦】

【平肝】

辯證:本患兒見於久瀉, 以大便淸稀, 完穀不化, 四肢不溫為特點。 脾陽虛, 面色淡白, 睡時露睛, 流清口水;腎陽虛精神萎靡,

唾液量多。

患兒推拿一次後, 大便變成一天2次, 大便次數雖減少, 但其他均無變化。 繼而按原穴推拿3天后, 大便變成1天1次, 品質微軟, 精神好轉, 時吐唾液量多, 但清口水減少。 第4天推拿完後, 一天沒拉, 家長想觀察一下再推, 被我拒絕, 並告訴家長不繼續治療怕有反復, 於是家長又按我的要求推足一療程。

療程結束後雖然每日一次, 質軟, 但仍睡時露睛, 四肢不溫, 時吐唾液伴少量清口水, 我教給家長每天揉二馬穴5分鐘, 補脾5分鐘, 平肝2分鐘, 掐四縫穴。

隨訪, 大便正常, 日1次, 軟便, 精神活潑, 睡時露睛已有改善, 唾液、口水減少, 四肢漸溫。

脾腎陽虛瀉其他療法:

外治法丁香1份, 肉桂2份, 共研細末。 每次1~2克, 姜汁調成糊狀, 敷於臍部, 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

艾灸法取足三裡、中脘、神闕。隔姜灸或艾條溫和灸。每日1~2次。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每服2~3克,每日3~4次。

病因病機:小兒腹瀉發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傷於飲食、脾胃虛弱為多見。其主要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脾主運化水濕和水穀精微。若脾胃受病,則飲食入胃之後,由於“脾長不足”,受邪則困,運化失健,水穀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職,清濁不分,合汙下流,致成泄瀉。因此,無論感受外邪或內傷飲食,都影響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而產生泄瀉,故有“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之說。脾虛失運,生化乏源,氣血不足以榮養臟腑肌膚,久則形成疳證。

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

艾灸法取足三裡、中脘、神闕。隔姜灸或艾條溫和灸。每日1~2次。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每服2~3克,每日3~4次。

病因病機:小兒腹瀉發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傷於飲食、脾胃虛弱為多見。其主要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脾主運化水濕和水穀精微。若脾胃受病,則飲食入胃之後,由於“脾長不足”,受邪則困,運化失健,水穀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職,清濁不分,合汙下流,致成泄瀉。因此,無論感受外邪或內傷飲食,都影響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而產生泄瀉,故有“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之說。脾虛失運,生化乏源,氣血不足以榮養臟腑肌膚,久則形成疳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