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霽翔對話周功鑫:兩地故宮如何相互借鑒發展文創產業

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 大家還記得紅極一時的“朕知道了”膠帶、“故宮貓”手機殼、“萬萬歲”口罩等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嗎?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瞭解, 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源自兩家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今天上午,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坐到了一起, 暢談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兩地故宮同根同源, 在文創產品開發上有哪些相同, 又有哪些不同?

單霽翔的觀點非常鮮明, 就是讓參觀者 “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

單霽翔說, 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成立的60多年來, 其實誕生了一系列的文化產品, 比如書畫系列、瓷器系列、銅器系列等。 但如何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走進千家萬戶, 這方面是故宮博物院過去的短板。 “這些產品中間缺了兩個字——創意, 基本都是複製。 此外, 我們的行銷有兩個不足, 一個就是故宮商店售賣的文化產品80%都不是自己研發, 都是市面上什麼好賣就進什麼, 滿足不了人們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願望;第二個就是商店商業氣息太濃, 缺少文化氣息, 博物館的商店應該是人們參觀的延續, 最好是人們走之前參觀的最後一個展廳。 ”

單霽翔說, 在不斷的研討和探索中, 故宮博物院逐漸認識到, 在文化創意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 以文化創意研發為支撐。 “我們進行文化創意, 進行文化產品研發, 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人們的生活, 人們在過什麼日子, 生活中需要什麼, 人們在用什麼方式接收資訊, 研發實用性強的產品。 ”

於是, 一系列“宮廷配方”的文化創意產品不斷問世。 如“故宮貓”手機殼, 印有 “正大光明”的移動電源、“宮廷寶貝”系列手錶, 小太監書簽等, 讓故宮文化走進百姓日常。

單霽翔通過PPT現場展示了不少富有創意的文化產品。 “要從這些藏品資源中, 深入挖掘他們的文化內涵。 乾隆皇帝騎白馬, 我們把乾隆皇帝放一邊, 把白馬提取出來, 做成領帶。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時, 我就代表故宮博物院送給他一條黃色領帶。

在博物館文化創意方面, 臺北“故宮博物院”並不遜色, 甚至在市場化方面領先一步。 其實,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很早就表達過跟單霽翔類似的觀點, 她認為, 文化產品的價值在於讓參觀者把美好記憶帶回家。 幾乎是相同的表述, 但產品的開發路徑並不完全相同。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多的是依靠產業融合, 更傾向於市場化。 比如, 臺北“故宮博物院”很早就啟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研習營”, 邀請社會上不同的產業公司前來聽課, 進行跨領域合作。 “參與的產業, 包括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科技產業、工業產業, 甚至傳統紡織產業。 讓他們懂得跨領域合作, 讓我們的產品與眾不同, 多元多樣。 ”

就這樣, 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品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吊墜、“朕知道了”膠帶成了名噪一時的經典。

如今, 無論是有著1800多萬件珍貴藏品的故宮博物院, 還是文化創意產業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功能都有相同的認知, 就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說, 希望兩地博物館在文創方面有更多的交流。 “其實兩個各有其長, 臺北‘故宮’產業面大, 全世界銷售。 故宮的產品, 一般民眾接觸比較大。 兩邊是同源的, 來自同一個家庭。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