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幾乎殺光所有開國功臣,為何不殺湯和?

讀過《明史》的人應該都知道, 明朝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朝代, 裡面發生過許許多多好玩的事, 尤其是宮廷裡面的奇聞趣事, 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 是有關於明太祖朱元璋的事。

朱元璋(1328~1398), 1368年登基, 改國號為“明”, 建元“洪武”, 在位期間, 勤奮治國, 整肅吏治, 這些都對國家的統一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他大興文字獄, 尤其是誅殺開國功臣, 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 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 最終導致明末宦官專權, 民亂紛起。

網路配圖

今天要說的, 就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之事。 朱元璋在平定天下, 奪取北方, 就開始了對那些開國功臣、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的無情絞殺。 如大家所熟知的空印案, 胡惟庸案, 藍玉案等事件, 被牽扯的人數達到了5萬人, 一時之間, 京城官員被斬殺一般有餘。 經常是一些官員第二天上朝, 發現旁邊站著的同僚沒了, 同僚何在?都被關在大牢呢?

先介紹一下這幾個大事件。

第一, 空印案。 按照當時的規定, 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戶部報告財政收支帳目, 所有帳目須經戶部審核後方能結算。 若與事實不符, 駁回重新造冊, 且須加蓋地方大印。 在古代, 交通一直不便, 即使是在擁有較為完備的驛站制度的中國, 由於路途遙遠, 也讓人倍感艱辛。 要說古代的那些官員就是懂得變通, 他們往往攜帶有加蓋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結果有一天朱元璋前往戶部巡查, 發現了這一事件, 當即以欺君之罪對戶部和地方官員進行處罰。 對戶部尚書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處死, 其餘重責一百, 充軍邊地。

第二, 胡惟庸案。 1380年, 朱元璋以謀逆之罪誅殺胡惟庸及其同黨, 受牽連者多達30000餘人。

為什麼朱元璋要啥胡惟庸這個開國功臣呢?一方面是因為胡驕奢淫逸, 在朝中拉幫結派, 打擊異己, 如涉嫌殺害朱元璋的寵臣劉基。 另一方面, 朱元璋對丞相之職早以心存芥蒂, 胡惟庸的“擅權亂政”, 成為壓死朱元璋保留丞相之念的最後一根稻草。 胡惟庸案後, 朱元璋即廢除宰相制度。

第三, 藍玉案。 是在朱元璋統治末期所出現的, 以誅殺大將藍玉為目的的一個大事件。 當時朱元璋時代的許多開國功臣都以被誅殺, 使本身戰功赫赫的藍玉成了出頭鳥。 朱元璋當即以謀逆罪誅殺藍玉, 受牽連者時人稱為“藍党”, 多達2萬餘人。

但是其中有一位開國功臣卻逃脫了死亡的命運。 他就是徐達。 《明史》上對徐達的介紹是機警沉敏多智數, 懂得急流勇退, 才讓自己逃過一劫。

早年時期, 湯和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 湯和比朱元璋資格還要老一些, 但是他不爭寵。 後來朱元璋脫穎而出, 逐漸成為首領, 底下的將士們看不過去了, 心裡很不服氣。 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

湯和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 這份功勞, 朱元璋是一直認帳的。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 故意將湯和降了一個官職, 而湯和從不發牢騷, 只是默默承受, 還是一樣盡心盡責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 並及時向皇上作出誠懇而深刻的自我檢討, 這才被寬恕, 幾年後進封為信國公。

朱元璋“杯酒釋兵權”一事中, 湯和也是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的人, 皇帝看到他如此有心懂得自己, 於是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 讓他衣錦還鄉。

湯和回到家後還是低調做人,從來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善待鄉鄰,不授人以柄。他心裡清楚,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裡,所以他小心翼翼,不讓人抓住把柄,最後朱元璋也是放心了,覺得殺不殺他都沒有必要。便放他一馬。

湯和回到家後還是低調做人,從來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善待鄉鄰,不授人以柄。他心裡清楚,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裡,所以他小心翼翼,不讓人抓住把柄,最後朱元璋也是放心了,覺得殺不殺他都沒有必要。便放他一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