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在中國為什麼汽車總要強制報廢?

在中國, 一部汽車很難活過15年。 對於汽車, 人們只愛慕它們年輕時的容顏, 卻沒幾個人願意陪它們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所以,

當中國一些地方也熱衷於搞老爺車活動(當然, 基本都是洋老爺車)顯示品味時, 總會讓人想到汽車文化在中國有限的生存空間。

中國現在也時不時地搞個老爺車展覽、巡遊什麼的, 甚至搞過老爺車的拉力賽。 顯然, 比賽的組織者是拉了洋人的大旗,

借了中外文化交流之名, 否則, 這些無牌無證的車根本上不了路, 更何況, 現在中國的城市正在圍剿“黃標車”, 環保上連“黃標”都不可能拿到的老爺車, 怎麼可能讓你在城市裡溜達?

BMW寶馬8系

在2012年發佈新版《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的時候, 大家以為中國終於有了培養老爺車的沃土。

按照此前的規定, 轎車跑到10年或者50萬公里, 就該當廢鐵處理掉了, 新版的報廢標準, 取消了轎車的報廢年限, 只要檢驗能過, 就可以一直開下去。 這樣一來, 中國的愛車人士就可以像那些老外一樣, 挑一款自己喜歡的車子, 小心駕駛、精心保養, 幾十年後還能開著上街兜風——老爺車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一台2005年出品的柴油版開迪, 已經黃標了

不幸的是, 汽車在中國剛剛躲過強制報廢這一劫, 又趕上了倒楣的霧霾。 假環保之名, 各地開始對“黃標車”先禮後兵, 以補貼誘車主爭取主動, 以上門勸說向車主施加壓力, 然後, 再通過限行圍追堵截。 任你的車況再好, 任你對自己的車再有感情, 車輪戰之下, 不乖乖受降者能有幾人?

“黃標車”, 就是那些領取了黃色環保標誌的汽車, 就汽油車而言, 就是達不到“國一”排放標準的車。 中國的環保進程實在是快, 從“國一”到“國五”, 汽車環保標準四連跳, 不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 現在, “黃標車”強遭淘汰, 引發了國人新一輪對於汽車壽命的悲觀:現在買台車, 搞不好過個十來年就“黃標”了, 再珍惜又有什麼用?

車子什麼時候“黃標”?或者說, 什麼時候“國一”、“國二”的車子也到處限行?這個問題誰也說不好, 全看“有關部門”的臉色了。

車子買來的時候, 完全符合國家的所有相關標準;按《物權法》的精神, 車子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有關部門”不能隨意替人家處置。然而,只要想搞定你,辦法總是有的,我不強制你去報廢,但可以禁止你上路,今天不讓你進入城市中心區,明天不讓你上高速公路,後天不讓你上國道——四面圍堵之下,一台開不上路的車子,留著還有什麼用?於是,黃標車主們紛紛繳械,把車況或好或壞的車子交出去報廢。

現在看來,絕大多數“黃標車”的車況確實不咋樣。十幾年前,汽車還沒有向家庭普及,車子數量少而且多數為公用,用起來比較狠,一年能跑出現在車子好幾年的里程,跑到現在,車況不夠報廢也成雞肋。私家車普及之後的情況卻大有不同,一台私家車,一年也就跑個一兩萬公里,十年十來萬公里,只要保養得當,車況一般都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但“黃標”的影響已經大大影響到車主對於汽車壽命的預期,大家普遍以為,車子過個十來年就有可能“黃標”,保養再好也難免被淘汰。於是,車主們出現了兩種心態:一是車子開個五六年就賣掉換新車;二是,既然要換新車,維持保養也就不怎麼上心。

發動機的耐用性顯著提高、潤滑油的性能顯著提高、車身的防銹工藝也在顯著提高,以現在的造車技術而言,一台車隨隨便便跑個三五十萬公里、用個二十來年都不會有問題。在德國,車齡超過20年的汽車大約有300萬輛,占整體保有量近一成。20年前的造車技術,不論是車子的環保標準還是耐用性,跟現在的車都沒法比,但人家的車還在跑,我們的車卻要被批量趕進拆車廠。即使政策將來寬鬆一些,車主們把車看成快速消費品的觀念已經養成,又有幾人能把車子當心肝寶貝一樣嬌慣,讓它們在幾十年後還能青春永駐?

車子其實是一種耐用消費品,而且是我們日常能夠擁有的最為複雜的物件。。當然,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它又是一部能陪伴你幾十年、能一直傳給兒子甚至孫子的交通工具。

在當下的中國,這一切還是幻想。官方一方面鼓勵汽車大賣,一方面又加速汽車的淘汰,以之為治理空氣污染的靈丹妙藥;百姓一方面熱衷於買新車,一方面又做好了過幾年就換車的心理準備。這種環境之下,一台車想體面地成為經典車甚至古董車,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按美國人的標準,30年往上的車算經典車,50年往上的車算准古董車,100年往上的車算古董車;按英國人的標準,二戰以後的車都不算什麼,只跑了這幾十年,只能算是交通工具。在歐美,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在路上跑著的老車,比如在歐洲,高爾夫這樣的普及性汽車,第一代車和最新一代車同時出現在路上並不奇怪。

歐美汽車的密度並不比我們小,但卻並沒有以環保之名大規模剿殺汽車。在歐盟,一台30年以上仍可正常工作的汽車可以在保險等方面享受優惠,德國更是提供一種帶有字母“H”的車牌,以示對那些經典老爺車的尊重。

這台車基本還是出廠時的樣子,當小李看著裝在儀錶臺上的後視鏡(現在裝在前風擋上),或者撥動儀錶臺上的轉向杆(現在裝在轉向柱上),然後聽著那古老的“哢噠、哢噠”聲——牛逼啊,這就是汽車文化!

車子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有關部門”不能隨意替人家處置。然而,只要想搞定你,辦法總是有的,我不強制你去報廢,但可以禁止你上路,今天不讓你進入城市中心區,明天不讓你上高速公路,後天不讓你上國道——四面圍堵之下,一台開不上路的車子,留著還有什麼用?於是,黃標車主們紛紛繳械,把車況或好或壞的車子交出去報廢。

現在看來,絕大多數“黃標車”的車況確實不咋樣。十幾年前,汽車還沒有向家庭普及,車子數量少而且多數為公用,用起來比較狠,一年能跑出現在車子好幾年的里程,跑到現在,車況不夠報廢也成雞肋。私家車普及之後的情況卻大有不同,一台私家車,一年也就跑個一兩萬公里,十年十來萬公里,只要保養得當,車況一般都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但“黃標”的影響已經大大影響到車主對於汽車壽命的預期,大家普遍以為,車子過個十來年就有可能“黃標”,保養再好也難免被淘汰。於是,車主們出現了兩種心態:一是車子開個五六年就賣掉換新車;二是,既然要換新車,維持保養也就不怎麼上心。

發動機的耐用性顯著提高、潤滑油的性能顯著提高、車身的防銹工藝也在顯著提高,以現在的造車技術而言,一台車隨隨便便跑個三五十萬公里、用個二十來年都不會有問題。在德國,車齡超過20年的汽車大約有300萬輛,占整體保有量近一成。20年前的造車技術,不論是車子的環保標準還是耐用性,跟現在的車都沒法比,但人家的車還在跑,我們的車卻要被批量趕進拆車廠。即使政策將來寬鬆一些,車主們把車看成快速消費品的觀念已經養成,又有幾人能把車子當心肝寶貝一樣嬌慣,讓它們在幾十年後還能青春永駐?

車子其實是一種耐用消費品,而且是我們日常能夠擁有的最為複雜的物件。。當然,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它又是一部能陪伴你幾十年、能一直傳給兒子甚至孫子的交通工具。

在當下的中國,這一切還是幻想。官方一方面鼓勵汽車大賣,一方面又加速汽車的淘汰,以之為治理空氣污染的靈丹妙藥;百姓一方面熱衷於買新車,一方面又做好了過幾年就換車的心理準備。這種環境之下,一台車想體面地成為經典車甚至古董車,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按美國人的標準,30年往上的車算經典車,50年往上的車算准古董車,100年往上的車算古董車;按英國人的標準,二戰以後的車都不算什麼,只跑了這幾十年,只能算是交通工具。在歐美,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在路上跑著的老車,比如在歐洲,高爾夫這樣的普及性汽車,第一代車和最新一代車同時出現在路上並不奇怪。

歐美汽車的密度並不比我們小,但卻並沒有以環保之名大規模剿殺汽車。在歐盟,一台30年以上仍可正常工作的汽車可以在保險等方面享受優惠,德國更是提供一種帶有字母“H”的車牌,以示對那些經典老爺車的尊重。

這台車基本還是出廠時的樣子,當小李看著裝在儀錶臺上的後視鏡(現在裝在前風擋上),或者撥動儀錶臺上的轉向杆(現在裝在轉向柱上),然後聽著那古老的“哢噠、哢噠”聲——牛逼啊,這就是汽車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