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牛人自製13寸平刨詳細過程

台鋸切圓(具體看視頻)

土法夾到台鋸上砂一下

一大一小兩個圓旋上去(開比絲杆小0.5mm的孔),這裡也構成雙螺母限位

裝手輪的把(就是一個圓頭櫃門把手),擰鎖死緊螺母

角磨機切掉多餘的絲杆

測試成功,位移順暢,漲緊有力!

做兩個木把螺絲

從機身底部往上擰緊電機底板

這樣就徹底鎖死了。

第一次試刨!+ 擋屑板

有了進料台和電機就能試刨了,沒有裝鐵板,推起來摩擦力比較大,但刨出來的表現還是滿意的。但左側的電主機殼進了很多木屑,因此擋屑板是必須的。

裝固定條

整塊板無法嵌入這個空間,因此裁成兩塊安裝

出料檯面的安裝 + 調教

先要裝好固定出料台的基礎板

完了之後加一根木條把這裡的縫填掉,這樣電主機殼裡木屑就徹底進不去了

在出料台底部開孔(孔比絲杆小0.5mm),在木頭上攻絲(不攻也行),旋入絲杆,旋緊

固定板上面放四個墊片

四根朝下的絲杆對準穿進去

接下來就是調教了,但先裝一下3mm的鍍鋅鐵板檯面

開孔打沉孔

擰螺絲固定

調教出料台,每根絲杆在固定板的上下有一對防松螺母+墊片,用來各自上下調節並鎖死。這個調節過程很繁瑣,需要耐心。

首先調和刨刃的平行度及高低關係

刨刃理論上是稍稍微弱地比出料台高一點點,有人拿磁座百分表來測,我則直接用這種簡單直觀的方法來判斷(因為是動態的,如果不理解視頻裡有演示)。

平行度則通過刨刃兩頭分別帶出角尺的量十分相等來判定,都是直觀的,你可以再拿把尺量一量這個角尺被刨刃刮到後帶出的位移量,兩頭一致即可。大家也可以用這個辦法來對自己家裡的平刨刨刃。

出料台尾部的兩個孔位元的調節需要借助一根可以跨整個平刨檯面的長直的料,比如平尺,我用兩根鋁型材。

把進料台調到和出料台一樣高,目標是把這兩個檯面調成一個平面,這樣在升降時兩者也是平行的。

明顯靠尾部的地方低了

又是一番調節

經過盡我所能地的調節後,實測很滿意,我覺得應該都平了,用一張紙全程是插不進的。

刨軸護板的結構

這個圓盤要被彈簧拉住,所以必須和絲杆鎖死,我用了點樹脂膠,底下又有螺母鎖死。

從去年夏天開始我自製平刨之旅,期間斷斷續續去做其他東西,因此直到現在才完成。由於我本身有一台6寸的平刨,所以一般性木料(我常用2x4寸)的刨削工作都能順利進行,去年更換了新壓刨後,我就把舊壓刨可再利用的部件拆下。

就像這樣,一根彈簧負責始終讓護板往裡靠。

護板和檯面部分我用一個半圓螺母頂著,不然護板會垂下和檯面摩擦,這樣頂著接觸面是點,摩擦少了很多。

靠山的結構 + 裝皮帶保護罩

這張圖是靠山拉到最內的位置

靠山的面板是一塊戶外底板的類似於密度板的料(不知道為什麼戶外的底板會用這種密度板,我撿到的)

雖然平整,但裡頭是中空的,擰螺絲是一個問題

我在背面和靠山支架連接的部位埋了這樣的多層板,為擰固定螺絲用。

靠山機構是固定在出料台一側的,在這個部位鑽孔,並攻絲

旋一根絲杆並鎖死

放一張3mm厚的墊板(因為鍍鋅鐵板也是3mm厚)

鎖緊螺母後,靠山紋絲不動

裝皮帶保護罩

完了上好漆之後就好看了。

平刨的開關就是用的舊壓刨的開關,它帶一個超載保護,所以旁邊還有一個恢復按鈕

比較一下

我原來的平刨是6寸的,你最大可以刨15.5cm

而自製的平刨則有32cm!

終於可以一口氣刨寬板了

實測!

刨完後很平整,很激動!

再刨一下側面,拿這條鋁合金側一下,沒有縫,紙也都插不進,可以用來拼版了。

經過實際測試,證明我調教的思路是有效的。

露個臉

想像一下買一台13寸商品平刨的價格吧。這台自製平刨的材料都是普通的,多層板是廉價的,切開來要搖頭的,但物盡其用吧,還是能滿足要求的。經過上漆讓它變得更美觀一些,當然也是為了遮醜。

自製工具很辛苦,也很繁瑣,但卻充滿樂趣,讓人沉迷,這種快樂想必論壇的許多木友也有同感吧!

台鋸切圓(具體看視頻)

土法夾到台鋸上砂一下

一大一小兩個圓旋上去(開比絲杆小0.5mm的孔),這裡也構成雙螺母限位

裝手輪的把(就是一個圓頭櫃門把手),擰鎖死緊螺母

角磨機切掉多餘的絲杆

測試成功,位移順暢,漲緊有力!

做兩個木把螺絲

從機身底部往上擰緊電機底板

這樣就徹底鎖死了。

第一次試刨!+ 擋屑板

有了進料台和電機就能試刨了,沒有裝鐵板,推起來摩擦力比較大,但刨出來的表現還是滿意的。但左側的電主機殼進了很多木屑,因此擋屑板是必須的。

裝固定條

整塊板無法嵌入這個空間,因此裁成兩塊安裝

出料檯面的安裝 + 調教

先要裝好固定出料台的基礎板

完了之後加一根木條把這裡的縫填掉,這樣電主機殼裡木屑就徹底進不去了

在出料台底部開孔(孔比絲杆小0.5mm),在木頭上攻絲(不攻也行),旋入絲杆,旋緊

固定板上面放四個墊片

四根朝下的絲杆對準穿進去

接下來就是調教了,但先裝一下3mm的鍍鋅鐵板檯面

開孔打沉孔

擰螺絲固定

調教出料台,每根絲杆在固定板的上下有一對防松螺母+墊片,用來各自上下調節並鎖死。這個調節過程很繁瑣,需要耐心。

首先調和刨刃的平行度及高低關係

刨刃理論上是稍稍微弱地比出料台高一點點,有人拿磁座百分表來測,我則直接用這種簡單直觀的方法來判斷(因為是動態的,如果不理解視頻裡有演示)。

平行度則通過刨刃兩頭分別帶出角尺的量十分相等來判定,都是直觀的,你可以再拿把尺量一量這個角尺被刨刃刮到後帶出的位移量,兩頭一致即可。大家也可以用這個辦法來對自己家裡的平刨刨刃。

出料台尾部的兩個孔位元的調節需要借助一根可以跨整個平刨檯面的長直的料,比如平尺,我用兩根鋁型材。

把進料台調到和出料台一樣高,目標是把這兩個檯面調成一個平面,這樣在升降時兩者也是平行的。

明顯靠尾部的地方低了

又是一番調節

經過盡我所能地的調節後,實測很滿意,我覺得應該都平了,用一張紙全程是插不進的。

刨軸護板的結構

這個圓盤要被彈簧拉住,所以必須和絲杆鎖死,我用了點樹脂膠,底下又有螺母鎖死。

從去年夏天開始我自製平刨之旅,期間斷斷續續去做其他東西,因此直到現在才完成。由於我本身有一台6寸的平刨,所以一般性木料(我常用2x4寸)的刨削工作都能順利進行,去年更換了新壓刨後,我就把舊壓刨可再利用的部件拆下。

就像這樣,一根彈簧負責始終讓護板往裡靠。

護板和檯面部分我用一個半圓螺母頂著,不然護板會垂下和檯面摩擦,這樣頂著接觸面是點,摩擦少了很多。

靠山的結構 + 裝皮帶保護罩

這張圖是靠山拉到最內的位置

靠山的面板是一塊戶外底板的類似於密度板的料(不知道為什麼戶外的底板會用這種密度板,我撿到的)

雖然平整,但裡頭是中空的,擰螺絲是一個問題

我在背面和靠山支架連接的部位埋了這樣的多層板,為擰固定螺絲用。

靠山機構是固定在出料台一側的,在這個部位鑽孔,並攻絲

旋一根絲杆並鎖死

放一張3mm厚的墊板(因為鍍鋅鐵板也是3mm厚)

鎖緊螺母後,靠山紋絲不動

裝皮帶保護罩

完了上好漆之後就好看了。

平刨的開關就是用的舊壓刨的開關,它帶一個超載保護,所以旁邊還有一個恢復按鈕

比較一下

我原來的平刨是6寸的,你最大可以刨15.5cm

而自製的平刨則有32cm!

終於可以一口氣刨寬板了

實測!

刨完後很平整,很激動!

再刨一下側面,拿這條鋁合金側一下,沒有縫,紙也都插不進,可以用來拼版了。

經過實際測試,證明我調教的思路是有效的。

露個臉

想像一下買一台13寸商品平刨的價格吧。這台自製平刨的材料都是普通的,多層板是廉價的,切開來要搖頭的,但物盡其用吧,還是能滿足要求的。經過上漆讓它變得更美觀一些,當然也是為了遮醜。

自製工具很辛苦,也很繁瑣,但卻充滿樂趣,讓人沉迷,這種快樂想必論壇的許多木友也有同感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