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基督教在古羅馬帝國的崛起(一)

基督教誕生於西元一世紀, 然而在誕生之初, 基督教僅僅是流傳在古羅馬帝國巴勒斯坦行省的猶太教的一個古怪的分支。 在羅馬帝國內部, 基督教並不比別的宗教顯得更加突出, 因為羅馬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對宗教信仰相當寬容的國家。 羅馬帝國自古就有從古希臘繼承的多神教的傳統, 不僅神祇林立, 而且各種教派也相當多, 一個見多識廣的國家對於一個遵從單一神的宗教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

然而基督教又是獨特的, 基督教的獨特性為其將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成為一個影響世界歷史的大宗教奠定了基礎。

基督教的獨特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仰的純粹與道德感化相結合

基督教作為早期猶太教的分支之一, 始終強調其一神教的精粹, 就是天上地下僅有一名真神, 掌握唯一的真理。 在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後給他們的信徒留下的十誡中就可以看到他們對於上帝信仰的純粹性。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記載的十誡如下:

第一條:我是耶和華你的天主, 是我帶領你們走出埃及那個奴隸之地。 除我以外, 你不可有別的神。

第二條: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也不可作什麼形象, 仿佛上天、下地, 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 也不可事奉它, 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恨我的, 我必追討他的罪, 自父及子, 直到三四代;愛我, 守我誡命的, 我必向他們發慈愛, 直到千代。

第三條: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 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 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第四條:當紀念安息日, 守為聖日。 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 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 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 耶和華造天、地、海, 和其中的萬物, 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 定為聖日。

第五條:當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 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 得以長久。

第六條:不可殺人。

第七條:不可姦淫。

第八條:不可偷盜。

第九條: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第十條:不可貪戀人的房屋,

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 並他一切所有的。

十誡不僅規定了信仰的唯一性, 保證信仰的純粹, 另外一點是它的道德性。 這是區別其他宗教的重要特徵。 因為在古希臘以及與其一脈相傳的古羅馬的種種多神教中, 各種神祇間相互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並不罕見, 各路大神勾心鬥角、偷情亂倫等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眾神之神的宙斯就是一位朝三暮四沾花惹草的流氓。 因此十誡等宗教戒律使得基督教顯得卓爾不群。 也是由於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 使得猶太人儘管到處受人排擠遭到驅逐, 卻始終認為自己道德高潔, 與異教徒不在同一個境界, 從而更堅定了對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有一種原罪的概念,

就是說人一來到世間, 就是帶著罪孽來的, 耶穌為了替人們贖罪被釘到了十字架上。 原罪的概念讓猶太人他們有一種上帝的選民的感覺, 他們認為異教徒一生渾渾噩噩不知罪惡, 遲早是要被上帝懲罰, 而我們之所以遭受苦難是為了自己的罪惡在贖罪, 贖罪之後就會上天堂, 而異教徒只能墮入地獄遭受火刑。

分開紅海, 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

二、信仰的堅決性

正是由於信仰的純粹性與信徒的道德感, 使得基督教從誕生之初, 基督教就充斥著為信教傳教而堅決不惜犧牲自我的聖徒和門人。 而基督教的教義天然就鼓勵信徒為了信仰而自我犧牲。

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原來只是一名猶太教的佈道者和先知, 然而耶穌的佈道與部分傳統猶太教的教義存在不同, 比如, 對待敵人的態度, 猶太教的主張是“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 而耶穌主張寬容以對待你的敵人, 就如《馬太福音》所說:你們要愛你們的敵人。 因為耶穌的佈道在許多方面與猶太教的教義衝突, 以及耶穌對猶太教上層的不滿, 最終導致他被出賣,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在基督教的歷史傳說裡,耶穌幾天後就復活,並在之後不久就陪侍在上帝身邊。

達芬奇名畫《最後的晚餐》描繪了耶穌被捕前的場景

再比如聖徒彼得,因為羅馬皇帝尼祿放火誣陷基督教徒而被捕。當時尼祿嫌棄自己所住的宮殿太小,派人將其燒毀,然而火勢太大無法控制,從而導致了一場蔓延到羅馬全城的一次大火災。火災過後,尼祿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對外宣佈是基督教徒的人為破壞導致了這場大火。禍從天降的基督教徒在這次災難中多人被捕,其中包括被後來被基督徒視為基督教第一代教皇的聖彼得。尼祿宣判將彼得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彼得認為只有耶穌基督才有資格死於十字架上,自己不配擁有與耶穌基督一樣的死亡方式,所以要求行刑的時候把自己倒掛著釘上十字架,以示於耶穌基督的區別。

有這樣的創始人和宗教領袖,基督教的信徒們對於自己的信仰更是不惜獻身。因為一旦為信仰獻身,他們的信徒就能夠進入天堂,所以一度出現了基督教徒主動爭先恐後去惹惱羅馬當局而被判處死刑的情況。

古羅馬的暴君尼祿雕像

三、基督教的可拓展性

在基督教的教義裡,由於人類有原罪,上帝派遣他的兒子到人間來,當耶穌被釘到十字架上,人類的罪惡得以拯救,免於毀滅的威脅,只要虔誠相信上帝,相信耶穌,你將得到拯救,死後將免於進入地獄接受火的懲罰,而能夠升入天堂上與上帝同在。

就在耶穌去世以後,基督教徒對於教義的理解產生了分歧。一部分傳統派教徒認為,以上所有教義只針對猶太人才有效,不是猶太人,即使你信仰再虔誠,靈魂也無法得到救贖,更無法在死後進入天堂。而另一派認為,只要虔誠信任上帝,無論你是猶太人還是其他民族,都將被救贖。最終,傳統派的說法被拋棄,基督教成為一個相對開放的宗教,這為其他民族的人皈依基督教提供了可能性,為基督教最終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提條件。

通過以上種種努力,基督教終於在古羅馬社會得以立足,但是離基督教最終成為古羅馬的國教,還需要一些外部因素,很快這些外部因素也會到來,此時的基督教剛剛看到曙光。

最終導致他被出賣,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在基督教的歷史傳說裡,耶穌幾天後就復活,並在之後不久就陪侍在上帝身邊。

達芬奇名畫《最後的晚餐》描繪了耶穌被捕前的場景

再比如聖徒彼得,因為羅馬皇帝尼祿放火誣陷基督教徒而被捕。當時尼祿嫌棄自己所住的宮殿太小,派人將其燒毀,然而火勢太大無法控制,從而導致了一場蔓延到羅馬全城的一次大火災。火災過後,尼祿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對外宣佈是基督教徒的人為破壞導致了這場大火。禍從天降的基督教徒在這次災難中多人被捕,其中包括被後來被基督徒視為基督教第一代教皇的聖彼得。尼祿宣判將彼得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彼得認為只有耶穌基督才有資格死於十字架上,自己不配擁有與耶穌基督一樣的死亡方式,所以要求行刑的時候把自己倒掛著釘上十字架,以示於耶穌基督的區別。

有這樣的創始人和宗教領袖,基督教的信徒們對於自己的信仰更是不惜獻身。因為一旦為信仰獻身,他們的信徒就能夠進入天堂,所以一度出現了基督教徒主動爭先恐後去惹惱羅馬當局而被判處死刑的情況。

古羅馬的暴君尼祿雕像

三、基督教的可拓展性

在基督教的教義裡,由於人類有原罪,上帝派遣他的兒子到人間來,當耶穌被釘到十字架上,人類的罪惡得以拯救,免於毀滅的威脅,只要虔誠相信上帝,相信耶穌,你將得到拯救,死後將免於進入地獄接受火的懲罰,而能夠升入天堂上與上帝同在。

就在耶穌去世以後,基督教徒對於教義的理解產生了分歧。一部分傳統派教徒認為,以上所有教義只針對猶太人才有效,不是猶太人,即使你信仰再虔誠,靈魂也無法得到救贖,更無法在死後進入天堂。而另一派認為,只要虔誠信任上帝,無論你是猶太人還是其他民族,都將被救贖。最終,傳統派的說法被拋棄,基督教成為一個相對開放的宗教,這為其他民族的人皈依基督教提供了可能性,為基督教最終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提條件。

通過以上種種努力,基督教終於在古羅馬社會得以立足,但是離基督教最終成為古羅馬的國教,還需要一些外部因素,很快這些外部因素也會到來,此時的基督教剛剛看到曙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