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削骨級的眉毛到底什麼樣?

01號計畫 眉毛哲學

出品 | 7天改變計畫 (ID:onday7)

不懷疑任何改變的可能性, 歡迎關注 7天改變計畫

這是《眉毛哲學》的第一期, 眉毛哲學探討所有跟眉毛相關的美學問題,

第一期將會探索眉毛對於臉型的修飾作用。

這得從一個舊皮開始扒起。

真是仙裡仙氣的。

然而就在某一天,

我又看到了這樣一組照片。

這……不就是那位仙女小姐姐嗎?

然而仙氣仿佛少了幾分, 年齡反倒大了幾歲。

為什麼寫真照片和新聞照上, 一個人的氣質會相差那麼多?

寫真中的臉部線條是十分流暢的, 顴骨和下頜骨的線條都恰到好處;而新聞圖中的照片未經PS, 顴骨的線條微微凸出, 腮部的脂肪下垂不精緻, 整體上的臉部流暢感大大減弱。

本期的重點來了。

隨便打開一個整形醫院的網站的面部整形版塊, 無外乎減法和加法兩大項, 減法包括削骨、瘦臉針等, 加法則是注射玻尿酸填充。

削骨可以削顴骨、下頜角, 瘦臉針可以針對性地瘦咬肌、雙下巴等, 而注射玻尿酸可以填充臉頰、額頭、蘋果肌等等。

通過這些加加減減的步驟, 把外凸的線條往裡收, 再把凹陷的線條填起來, 圖什麼呢?

圖的就是面部的流暢感

說到流暢感, 就不得不說劉亦菲。

神雕俠侶可以說是劉亦菲的顏值巔峰,當時的劉亦菲滿臉的膠原蛋白,順著顴骨剛好形成一個飽滿的側面線條。她被稱作神仙姐姐,並不是五官比其它女明星有多大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她的臉部流暢感。

那麼要如何擁有面部的流暢感?

當然不是靠肉和水腫。

面部的流暢感,需要骨骼的比例恰當,同時骨骼上覆蓋的軟組織厚度適中、走向溫和流暢,如果二者搭配得恰到好處,就會有流暢的線條。平時我們所使用的的美顏相機,把臉上各種不必要的線條磨皮掉後,顏值也能上升不止一個度。

後來劉亦菲的活動照偶爾會出現膠原蛋白流失的跡象。比如臉頰微微凹陷,臉頰略微內陷,腮部些微下垂。但是縱使如此,也可以看出她臉部不必要的線條很少,仍然比大多數路人甚至一些女明星要好得多,也是仙女的級別了。

既然“流暢感”這麼重要,到底怎麼做呢?

第一步,從整體上減少臉部的棱角。

以一個典型圖為例:

▲2005年楊丞琳在《新聊齋志異》中飾演阿寶的扮相

這是楊丞琳早期的一個影視角色形象。單看臉有以下幾個問題:

①臉型不規則,顴骨外擴

②臉部扁平

②山根塌陷、鼻翼寬闊

早年的妝發和審美水準都有點過時,那時候對修容還沒有太多依賴,所以對顏值的缺陷也暴露得更多。嘗試對眉毛修改一下:

▲修改前後對比

很明顯,修改後的臉看著順眼多了。一方面是因為,原來的眉毛確實畫得太過分,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稍微改一改都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另一方面,修改後的眉毛的確遵循了一些視覺原理。

通常來說,我們希望追求面部線條的流暢感,而棱角越多,流暢感越弱。

楊丞琳這個造型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充分地暴露了楊丞琳臉型的缺點:額頭窄、顴弓外擴、臉頰微凹、下頜角寬大,臉的輪廓棱角非常多,儼然一個不規則的七邊形。

在這樣的臉型條件下,她的兩條眉毛角度也非常“鋒利”,眉毛高挑,眉峰迅速轉折,把原本已經是七條邊的臉,又切割成了一個七邊形和一個十邊形(如圖左)。臉部棱角增多,不規則感就會加重,而眉尾的走向也十分刁鑽,直接把顴骨變成了著重強調的區域;

▲幾何示意圖

修改後的眉毛(如圖右)從顴骨處將原來的七邊形分成了更為規整的一個梯形和一個五邊形,減少了視覺上邊和角的數量,原先的不規則感相應減弱;而顴骨成為分割點,原本對於顴骨的過於關注被弱化,視覺上不會再過於關注凸出的顴骨。

第二步,就要進行針對性的修改。

通常來講面部線條不流暢的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顴骨和下頜骨。顴骨和下頜骨是兩個外凸點,只要顴骨和下頜骨稍微寬一點,線條的流暢感就會被破壞。

首先是顴骨。

顴骨凸出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可以從劉濤開始說起。

▲兩張圖片對比,左邊更好看,而右邊顴骨更突出

觀察可以發現,兩張圖的光源方向有些不同,左圖的光源在頭頂,而右側的光源在右邊。而右邊的光源就暴露了劉濤的一個臉型問題——太陽穴凹陷。

▲太陽穴凹陷,顯得顴骨更高

同為顴骨凸出,楊丞琳和劉濤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楊丞琳是單純的顴骨凸出,而劉濤是因為太陽穴凹陷。下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劉濤的髮際線是沒有問題的,上下幾乎等寬,而且臉型屬於長臉,並不顯寬;楊丞琳的髮際線明顯是上窄下寬,整張臉顯得寬。

▲兩種寬顴骨對比

這時候就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內部線條和外部線條。

外部線條是指包括髮際線的整個面部輪廓,而內部線條是指外部線條以內的面部骨骼線條。

對於楊丞琳來說,外部線條(顴骨)有缺陷,內部線條(太陽穴)沒問題;而劉濤的外部線條(髮際線)並沒有問題,但是內部線條(太陽穴)有問題。

要解決這兩種線條的問題,先要瞭解面部的正側面關係。

以吳彥祖為例,一張好看而立體的臉,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有一個“正面”和兩個“側面”的。圖中所示陰影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側面”。在看這樣一張臉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會告訴我們,只有中間的部分才是正臉,兩側是屬於側臉的,所以視覺上,我們看到的臉只有中間部分,比絕對面積的臉要小得多。

▲正側面

眉毛與正側面的關係就在於眉峰。

從解剖學上說,眉毛覆蓋在眉弓上,眉弓有一個突兀的拐角,也就是眉峰自然生長的位置。人的顱骨從這個拐角開始就由“正面”切進了“側面”,所以在為眉毛添加了眉峰之後,視覺上就有了一個正側面的分界點。

▲眉骨示意圖

▲眉毛擔任T區的分界,而眉峰擔任側面的分界

上圖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示了面部的正側面關係,綠色部分屬於正面T區,藍色部分屬於側面,而綠色和藍色的交界處,即為眉峰的位置。

我們可以通過強調眉峰,來強調正側面的關係,來打造小臉的效果;也可通過弱化眉峰,來減弱太陽穴的凹陷。

▲正側面關係

同樣是正側面劃分,左邊角度更小,顯得縱深更長,正側面更分明。即眉峰角度越小,“側臉”的後拉效果越強,立體感越強。

依據這個理論,我們嘗試來進行一下改造。

▲在上次修改的基礎上添加了眉峰

上圖僅用於展示眉峰的效果,可能些微有些誇張。楊丞琳屬於單純的寬顴骨類型,應該做的是利用眉峰盡可能明顯地劃分正側臉。圖中刻意地下壓了眉尾,延長了眉尾的長度,使其與眉頭水準,甚至低於眉頭。

這樣做的效果是,可以將關注範圍內收,使目光集中在眉毛圈定的範圍內——即包括眼睛、鼻子、嘴在內的中心五官區。相應的,中心區以外的區域被弱化,臉部輪廓在視覺上被“柔焦”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額外的效果:鼻子看起來更小。

原來的造型之所以會顯得鼻子大,是因為眉弓是上庭的最高處,本身就十分凸出,而眉尾飄到了眉弓上方,眉尾部分自然也會顯得凸出。

▲眉尾畫得偏上

對比之下,眉頭就會顯得凹陷,從而與眉頭靠近的山根也不會高——根據空間透視中的近大遠小的原理,鼻頭顯得更加靠近視線,而山根更加遠離,鼻頭就會顯得更大。

▲眉尾和鼻頭視覺凸出,山根視覺凹陷

修改後將脫離眼眶的眉毛收回來,並用眉尾用來強調側面,眉尾部分在視覺上更加遠離視線,而眉心更加靠近,整個T區都更加凸出,鼻子的大小也就趨於協調。

▲眉頭視覺凸出,眉尾視覺凹陷,眉心不再顯得凹陷

而劉濤的外部線條沒有問題,要做的是保留髮際線,弱化對太陽穴的關注。

眉峰的作用是劃分正側面,對於劉濤來說,就要避免眉峰將太陽穴劃分到側面區。即需要弱化眉峰,橫向延長眉尾,利用平緩流暢的眉毛,使太陽穴看起來更平坦。

▲劉濤最近的造型會畫的長平眉

也就是說,如果臉部較大,單純性顴骨寬,想要強調正側面,引導關注五官,那麼應該強化眉峰;如果太陽穴凹陷顯得顴骨寬,希望避免正側面劃分使太陽穴顯得更加凹陷,則應該弱化眉峰。

眉峰運用的好,能夠帶來非常明顯的提升;而用得不好,可能就是災難。蔡依林就是一個典型反例。

▲蔡依林經常畫這種眉尾很低的眉毛

蔡依林的臉型比較接近鵝蛋型,沒有明顯的硬傷,而且額頭光潔飽滿,給了眉毛很多發展空間,一般來說各種形狀的眉毛安上去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她偏偏選擇了壓低眉尾。前面說到,壓低眉尾會加強側面,讓人更加關注中心區,蔡依林臉並不大,但五官很大,眉尾一低,放眼望去只看到中心區滿滿都是五官,尤其是嘴。這個時候壓低眉毛,屬於突出缺點的典型。

而只要稍微抬高眉尾,整體就好了很多。

▲同樣的大紅唇,抬高眉尾之後,臉的區域更大,五官與臉的相對大小變小,紅唇也不再大得嚇人

說完了顴骨,接下來就要說下頜骨。

下頜骨寬大一般在面相上呈現臉方的特徵,腮部相對較大。

國際超模劉雯就是下頜角較大的類型。

▲劉雯

作為模特來說,尤其是混跡在歐美時尚界的模特,通常會以分明的顴骨和下頜骨為美,所以劉雯的妝容大多數並不會可以地修飾顴骨和下頜骨。

劉雯本身的眉毛並不長,差不多與眼尾平齊,她也不會刻意延長眉尾的長度。

▲眉毛與眼睛一般長

不算長的眉毛和歐美感的修容格外突出了她的下頜骨,這也是T台所需要的。

但需要通過化妝通勤的我們,從眉毛的角度來說,需要做的就是平衡下腮部面積。

那麼想要弱化舞臺感很重的下頜骨,可以嘗試把劉雯的眉毛加粗加長。

▲修改前 vs 修改後

原理很簡單:當眉毛比較短時,視覺上額頭部分就更加窄,對比之下,下頜骨就會格外的寬;加長眉毛、後移眉峰,實際上是通過眉峰將額頭的更多面積劃分給了正面,額頭看起來更寬,和下頜骨的面積就相對平衡了。

加粗眉毛的目的則是希望將視覺重心上移,人能關注到的線條有限,當更加濃重的線條佔據的視線之後,也就忽略了其它線條。

▲徐璐

臉型教方的徐璐所用妝容大多數是又長又粗的眉毛。

說完了長度和粗細,接下來要說說形狀。形狀的意義主要在於側面的美感。

先來看幾張圖片。

▲米蘭達可兒

▲徐璐

米蘭達可兒和徐璐都屬於臉寬且下頜角較方的類型,她們倆的眉形有一個共同點: 眉毛平直不上挑。

為什麼?再看看這一張。

▲泰勒斯威芙特

其實泰勒斯威芙特也是屬於下頜角比較方的類型,早期的照片非常明顯,但是現在她偏愛有劉海的髮型,顏值和氣質都今非昔比。

▲泰勒斯威芙特現在偏愛的造型

早期下頜角之所以那麼方,是因為她的眉毛天生上揚得厲害,眉毛露出來之後很容易發現,眉毛上揚的角度比下頜角的角度還要高。

▲按視覺對比之下,下頜角顯更方、更低

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周筆暢。

▲周筆暢

周筆暢的眉毛總是挑得比下頜角的角度還要高,加上眼鏡的角度也是上揚的,所以下頜角看起來就更方。

▲早期的現場截圖更加明顯

嘗試將眉毛壓低加粗。

▲有效緩解下頜骨過方的問題

雖然本文一開頭闡述了“流暢感”對於顏值的意義,但是生活中平凡的我們也無需過多追求“流暢感”,有時候只需要修飾一些明顯的硬傷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美人在骨不在皮,眉骨是骨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眉毛相當於外顯的眉骨,找到適合自己的眉毛角度和眉峰位置,其實是在探尋一種美的骨相,在搭建好框架之後,是上色和填充。

這是7天改變計畫“眉毛哲學”的第一期,本篇主要講了眉毛與整體臉型的關係,下一篇會用更具體事例來講將眉毛與三庭五眼的關係。

神雕俠侶可以說是劉亦菲的顏值巔峰,當時的劉亦菲滿臉的膠原蛋白,順著顴骨剛好形成一個飽滿的側面線條。她被稱作神仙姐姐,並不是五官比其它女明星有多大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她的臉部流暢感。

那麼要如何擁有面部的流暢感?

當然不是靠肉和水腫。

面部的流暢感,需要骨骼的比例恰當,同時骨骼上覆蓋的軟組織厚度適中、走向溫和流暢,如果二者搭配得恰到好處,就會有流暢的線條。平時我們所使用的的美顏相機,把臉上各種不必要的線條磨皮掉後,顏值也能上升不止一個度。

後來劉亦菲的活動照偶爾會出現膠原蛋白流失的跡象。比如臉頰微微凹陷,臉頰略微內陷,腮部些微下垂。但是縱使如此,也可以看出她臉部不必要的線條很少,仍然比大多數路人甚至一些女明星要好得多,也是仙女的級別了。

既然“流暢感”這麼重要,到底怎麼做呢?

第一步,從整體上減少臉部的棱角。

以一個典型圖為例:

▲2005年楊丞琳在《新聊齋志異》中飾演阿寶的扮相

這是楊丞琳早期的一個影視角色形象。單看臉有以下幾個問題:

①臉型不規則,顴骨外擴

②臉部扁平

②山根塌陷、鼻翼寬闊

早年的妝發和審美水準都有點過時,那時候對修容還沒有太多依賴,所以對顏值的缺陷也暴露得更多。嘗試對眉毛修改一下:

▲修改前後對比

很明顯,修改後的臉看著順眼多了。一方面是因為,原來的眉毛確實畫得太過分,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稍微改一改都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另一方面,修改後的眉毛的確遵循了一些視覺原理。

通常來說,我們希望追求面部線條的流暢感,而棱角越多,流暢感越弱。

楊丞琳這個造型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充分地暴露了楊丞琳臉型的缺點:額頭窄、顴弓外擴、臉頰微凹、下頜角寬大,臉的輪廓棱角非常多,儼然一個不規則的七邊形。

在這樣的臉型條件下,她的兩條眉毛角度也非常“鋒利”,眉毛高挑,眉峰迅速轉折,把原本已經是七條邊的臉,又切割成了一個七邊形和一個十邊形(如圖左)。臉部棱角增多,不規則感就會加重,而眉尾的走向也十分刁鑽,直接把顴骨變成了著重強調的區域;

▲幾何示意圖

修改後的眉毛(如圖右)從顴骨處將原來的七邊形分成了更為規整的一個梯形和一個五邊形,減少了視覺上邊和角的數量,原先的不規則感相應減弱;而顴骨成為分割點,原本對於顴骨的過於關注被弱化,視覺上不會再過於關注凸出的顴骨。

第二步,就要進行針對性的修改。

通常來講面部線條不流暢的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顴骨和下頜骨。顴骨和下頜骨是兩個外凸點,只要顴骨和下頜骨稍微寬一點,線條的流暢感就會被破壞。

首先是顴骨。

顴骨凸出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可以從劉濤開始說起。

▲兩張圖片對比,左邊更好看,而右邊顴骨更突出

觀察可以發現,兩張圖的光源方向有些不同,左圖的光源在頭頂,而右側的光源在右邊。而右邊的光源就暴露了劉濤的一個臉型問題——太陽穴凹陷。

▲太陽穴凹陷,顯得顴骨更高

同為顴骨凸出,楊丞琳和劉濤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楊丞琳是單純的顴骨凸出,而劉濤是因為太陽穴凹陷。下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劉濤的髮際線是沒有問題的,上下幾乎等寬,而且臉型屬於長臉,並不顯寬;楊丞琳的髮際線明顯是上窄下寬,整張臉顯得寬。

▲兩種寬顴骨對比

這時候就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內部線條和外部線條。

外部線條是指包括髮際線的整個面部輪廓,而內部線條是指外部線條以內的面部骨骼線條。

對於楊丞琳來說,外部線條(顴骨)有缺陷,內部線條(太陽穴)沒問題;而劉濤的外部線條(髮際線)並沒有問題,但是內部線條(太陽穴)有問題。

要解決這兩種線條的問題,先要瞭解面部的正側面關係。

以吳彥祖為例,一張好看而立體的臉,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有一個“正面”和兩個“側面”的。圖中所示陰影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側面”。在看這樣一張臉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會告訴我們,只有中間的部分才是正臉,兩側是屬於側臉的,所以視覺上,我們看到的臉只有中間部分,比絕對面積的臉要小得多。

▲正側面

眉毛與正側面的關係就在於眉峰。

從解剖學上說,眉毛覆蓋在眉弓上,眉弓有一個突兀的拐角,也就是眉峰自然生長的位置。人的顱骨從這個拐角開始就由“正面”切進了“側面”,所以在為眉毛添加了眉峰之後,視覺上就有了一個正側面的分界點。

▲眉骨示意圖

▲眉毛擔任T區的分界,而眉峰擔任側面的分界

上圖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示了面部的正側面關係,綠色部分屬於正面T區,藍色部分屬於側面,而綠色和藍色的交界處,即為眉峰的位置。

我們可以通過強調眉峰,來強調正側面的關係,來打造小臉的效果;也可通過弱化眉峰,來減弱太陽穴的凹陷。

▲正側面關係

同樣是正側面劃分,左邊角度更小,顯得縱深更長,正側面更分明。即眉峰角度越小,“側臉”的後拉效果越強,立體感越強。

依據這個理論,我們嘗試來進行一下改造。

▲在上次修改的基礎上添加了眉峰

上圖僅用於展示眉峰的效果,可能些微有些誇張。楊丞琳屬於單純的寬顴骨類型,應該做的是利用眉峰盡可能明顯地劃分正側臉。圖中刻意地下壓了眉尾,延長了眉尾的長度,使其與眉頭水準,甚至低於眉頭。

這樣做的效果是,可以將關注範圍內收,使目光集中在眉毛圈定的範圍內——即包括眼睛、鼻子、嘴在內的中心五官區。相應的,中心區以外的區域被弱化,臉部輪廓在視覺上被“柔焦”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額外的效果:鼻子看起來更小。

原來的造型之所以會顯得鼻子大,是因為眉弓是上庭的最高處,本身就十分凸出,而眉尾飄到了眉弓上方,眉尾部分自然也會顯得凸出。

▲眉尾畫得偏上

對比之下,眉頭就會顯得凹陷,從而與眉頭靠近的山根也不會高——根據空間透視中的近大遠小的原理,鼻頭顯得更加靠近視線,而山根更加遠離,鼻頭就會顯得更大。

▲眉尾和鼻頭視覺凸出,山根視覺凹陷

修改後將脫離眼眶的眉毛收回來,並用眉尾用來強調側面,眉尾部分在視覺上更加遠離視線,而眉心更加靠近,整個T區都更加凸出,鼻子的大小也就趨於協調。

▲眉頭視覺凸出,眉尾視覺凹陷,眉心不再顯得凹陷

而劉濤的外部線條沒有問題,要做的是保留髮際線,弱化對太陽穴的關注。

眉峰的作用是劃分正側面,對於劉濤來說,就要避免眉峰將太陽穴劃分到側面區。即需要弱化眉峰,橫向延長眉尾,利用平緩流暢的眉毛,使太陽穴看起來更平坦。

▲劉濤最近的造型會畫的長平眉

也就是說,如果臉部較大,單純性顴骨寬,想要強調正側面,引導關注五官,那麼應該強化眉峰;如果太陽穴凹陷顯得顴骨寬,希望避免正側面劃分使太陽穴顯得更加凹陷,則應該弱化眉峰。

眉峰運用的好,能夠帶來非常明顯的提升;而用得不好,可能就是災難。蔡依林就是一個典型反例。

▲蔡依林經常畫這種眉尾很低的眉毛

蔡依林的臉型比較接近鵝蛋型,沒有明顯的硬傷,而且額頭光潔飽滿,給了眉毛很多發展空間,一般來說各種形狀的眉毛安上去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她偏偏選擇了壓低眉尾。前面說到,壓低眉尾會加強側面,讓人更加關注中心區,蔡依林臉並不大,但五官很大,眉尾一低,放眼望去只看到中心區滿滿都是五官,尤其是嘴。這個時候壓低眉毛,屬於突出缺點的典型。

而只要稍微抬高眉尾,整體就好了很多。

▲同樣的大紅唇,抬高眉尾之後,臉的區域更大,五官與臉的相對大小變小,紅唇也不再大得嚇人

說完了顴骨,接下來就要說下頜骨。

下頜骨寬大一般在面相上呈現臉方的特徵,腮部相對較大。

國際超模劉雯就是下頜角較大的類型。

▲劉雯

作為模特來說,尤其是混跡在歐美時尚界的模特,通常會以分明的顴骨和下頜骨為美,所以劉雯的妝容大多數並不會可以地修飾顴骨和下頜骨。

劉雯本身的眉毛並不長,差不多與眼尾平齊,她也不會刻意延長眉尾的長度。

▲眉毛與眼睛一般長

不算長的眉毛和歐美感的修容格外突出了她的下頜骨,這也是T台所需要的。

但需要通過化妝通勤的我們,從眉毛的角度來說,需要做的就是平衡下腮部面積。

那麼想要弱化舞臺感很重的下頜骨,可以嘗試把劉雯的眉毛加粗加長。

▲修改前 vs 修改後

原理很簡單:當眉毛比較短時,視覺上額頭部分就更加窄,對比之下,下頜骨就會格外的寬;加長眉毛、後移眉峰,實際上是通過眉峰將額頭的更多面積劃分給了正面,額頭看起來更寬,和下頜骨的面積就相對平衡了。

加粗眉毛的目的則是希望將視覺重心上移,人能關注到的線條有限,當更加濃重的線條佔據的視線之後,也就忽略了其它線條。

▲徐璐

臉型教方的徐璐所用妝容大多數是又長又粗的眉毛。

說完了長度和粗細,接下來要說說形狀。形狀的意義主要在於側面的美感。

先來看幾張圖片。

▲米蘭達可兒

▲徐璐

米蘭達可兒和徐璐都屬於臉寬且下頜角較方的類型,她們倆的眉形有一個共同點: 眉毛平直不上挑。

為什麼?再看看這一張。

▲泰勒斯威芙特

其實泰勒斯威芙特也是屬於下頜角比較方的類型,早期的照片非常明顯,但是現在她偏愛有劉海的髮型,顏值和氣質都今非昔比。

▲泰勒斯威芙特現在偏愛的造型

早期下頜角之所以那麼方,是因為她的眉毛天生上揚得厲害,眉毛露出來之後很容易發現,眉毛上揚的角度比下頜角的角度還要高。

▲按視覺對比之下,下頜角顯更方、更低

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周筆暢。

▲周筆暢

周筆暢的眉毛總是挑得比下頜角的角度還要高,加上眼鏡的角度也是上揚的,所以下頜角看起來就更方。

▲早期的現場截圖更加明顯

嘗試將眉毛壓低加粗。

▲有效緩解下頜骨過方的問題

雖然本文一開頭闡述了“流暢感”對於顏值的意義,但是生活中平凡的我們也無需過多追求“流暢感”,有時候只需要修飾一些明顯的硬傷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美人在骨不在皮,眉骨是骨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眉毛相當於外顯的眉骨,找到適合自己的眉毛角度和眉峰位置,其實是在探尋一種美的骨相,在搭建好框架之後,是上色和填充。

這是7天改變計畫“眉毛哲學”的第一期,本篇主要講了眉毛與整體臉型的關係,下一篇會用更具體事例來講將眉毛與三庭五眼的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