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戚夫人當了皇后,呂後的結局會是怎樣

呂後, 真名呂雉,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是稱制的女主, 她手握漢朝最高權力十五年, 殘殺劉姓皇族, 肆意廢立皇帝, 一手遮天, 群臣敢怒不敢言。

拋開這些因素不談, 讓呂後“名留千古”的是她對於競爭對手戚夫人的殘忍, 自古成王敗寇, 戚夫人敗就敗了, 可呂後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這種血腥殘酷的手段, 讓今天的人聽來都不寒而慄。 後人在分析戚夫人得到如此結局的時候, 把原因歸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戚夫人咎由自取

身處帝王之家, 自古對最高權力就有覬覦之心, 本來無可厚非。 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信, 向皇后之位發起挑戰, 本就是件風險極大, 收益也極大的事情。

戚夫人當時獨得劉邦寵愛, 自己又有兒子劉如意, 更被劉邦誇讚說劉如意最像自己, 在如此情況下, 是個人都會有取皇后之位元代之的想法。 換成是劉夫人, 馬夫人, 估計都會這樣做。

千不該萬不該, 戚夫人的對手呂後如此強大, 如果戚夫人老老實實不去競爭, 就不會最終失敗, 落得個悲慘下場。 這是絕大多數人認同的原因。

二、呂後生性殘忍

有人說呂後對待失敗者過於殘忍, 這個理由也站得住腳。 歷來勝利者對於失敗者都是以殺了事,

如果呂後也僅僅是把戚夫人一刀殺了, 後人也不會對呂後有那麼大的非議, 可偏偏把一個活人以如此手段對待, 已經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突破了心裡承受極限, 也把呂後定在了歷史十大惡婦之首。

三、劉邦頭腦昏庸

劉邦從一個小小亭長起家,

奪得天下, 政治手腕謀慮都非常出色, 可是在家庭問題的處理上, 就顯得極其不明智。

首先廢長立幼就不符合傳統, 其次皇后之位也不能輕易廢掉。 劉邦因為自己的寵信, 在還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 就對戚夫人許下諾言, 準備讓劉如意當太子, 過於草率。

大家都認為如果劉邦能很好的平衡戚夫人和呂雉的關係, 說不定就沒有後來事情的發生。

以上三點原因, 各有道理, 也是主觀上的因素, 確實存在。 然而從最深層的原因來分析, 我們做個假設, 如果戚夫人當了皇后, 劉如意當了太子, 那呂雉和他兒子劉盈的結局會怎樣呢?

無一例外, 呂雉和劉盈最終也會以死於非命告終。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中國封建制度所決定的,

最高的權利頂峰上面, 只允許一個人存在。 所有明的暗的威脅, 都必須要清除掉, 不然最高權利者肯定會坐立不安。

就算那些可能的威脅者自身不會威脅到皇權統治, 保不齊有投機者會“教唆”有實力的人, 去進行些陰謀詭計呢?因為只要封建制度存在, 就不會允許威脅的存在, 不管是親情、人性, 都會在它的“統治”下, 毀滅得乾乾淨淨。

結局不會改變, 改變的只是勝利薄上寫的名字是誰而已。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