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帳面損失到血本無歸:中基協投訴96%為私募維權

投資者的維權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第一財經瞭解到, 2016年基金業協會收到1454件的投訴事項和線索, 比上一年增長逾1倍。 其中, 私募基金相關投訴高達96%, 協會投訴回應率100%。

10投訴9私募

據基金業協會披露的資料, 2016年收到的全部投訴事項和線索中, 私募基金相關投訴高達96%, 其中私募證券占47%, 私募股權和創投占49%。

基金業協會方面表示, 投資者在面對市場上紛繁複雜的各類基金和理財工具, 在投資時不能識別風險, 不能厘清所投產品的風險收益屬性, 不能判斷這只產品是否合法、是否適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財需要,

無法做出理性的決策。 在投資發生問題時, 投資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因此, 投資者掉進不法機構騙局陷阱的事例屢次發生。 基金業協會表示, 對投訴事項進行分析歸因後發現, 私募證券投訴主要因為基金管理人資訊披露不到位、投資運作不規範、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發生較大波動時無法做出有效判斷、採取合理措施, 讓帳面損失成為事實損失。 私募股權投訴主要涉及違規募集、延期兌付和非法集資行為, 一旦發生問題, 投資者往往血本無歸。

除此之外, 對於很多陽光私募, 從短期看投資者利益和管理人利益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衝突。 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 平衡投資者利益和管理人利益,

是資產管理機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比如牛市時股市狂飆突進, 基金公司紛紛在高位發行產品, 但系統性下跌後, 一批投資者損失慘重。

“狂飆突進之時, 也是投資者瘋狂搶購基金產品, 規模增長最容易之際, 鑒於我們判斷後市難以為繼並存在較大的下行風險, 所以主動關閉了所有產品的申購, 也沒有發行新產品, 以免投資者買進之後遭受損失。 ” 重陽投資副董事長湯進喜坦言, 重陽沒有乘著風口去盲目擴張規模, 甚至犧牲了規模, “但是投資者利益得到了保障”。

為了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基金業協會創新投資者教育形式, 借助市場服務機構等社會各方力量。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檔明確確立了中小投資者的核心地位,

中國證監會出臺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 進一步加強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措施, 也是行業今後必須遵守的規則。

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

在相當長時間內, 公募基金行業都被認為是一個純粹的二級市場投資者角色, 是財務投資者角色, 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股東。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也有基金公司通過主動介入上市公司治理, 引導上市公司更為有效地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2010年3月, 雙匯發展發生“投票門”, 包括興全基金在內的眾基金公司集體否決雙匯發展董事會提出的“放棄低價購買9家公司股權的優先權”提案,

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2012年興全基金致函要求熔盛重工對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事宜召開情況說明會。 隨後多次督促熔盛重工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合約, 並用合理的法律手段為廣大基金持有人進行維權。 ”楊衛東透露。

第一財經也瞭解到, 在基金銷售中, 銷售適當性原則是基金公司做所有投資者教育工作的前提。

諸如興全等很多基金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機制, 以確保客戶理性識別自己的風險, 保障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

同時, 基金公司會對銷售人員定期進行銷售適當性相關的培訓, 並與各類銷售機構積極溝通,

共同保證對於投資者銷售適當性原則的堅持和有效執行。

“我們在產品設計層面也盡可能地採用多種策略, 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風險定位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當然我們力求以更穩健的操作風格來追求長期穩健的收益, 並通過定期報告, 特殊時點的發聲等方式告知投資者我們所判斷的市場的風險和機會。 ”楊衛東表示。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 中小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在相當長時間內不可能發生根本變化。 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保護投資者, 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是資本市場歷來的重要目標, 也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投資者教育工作是一件貫穿所有投資行業自始至終的工作, 需要更為長久的耐心,更為細緻的執行。”楊衛東說。

需要更為長久的耐心,更為細緻的執行。”楊衛東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