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郭嘉、荀彧和曹操是怎麼評價袁紹的?

當孔融一本正經地在曹操集團宣揚袁紹不可戰勝的言論時, 大部分曹操集團的人都選擇了沉默。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其中就包括下面幾位:

郭嘉曾經在一次與曹操的私聊中對袁紹進行了深刻批判, 認為袁紹有十個缺點而曹操有十個優點, 所以曹操一定能在最後的決戰中戰勝對方——但是我們並不清楚郭嘉是否有公開發表過類似的言論。 唯一一個站出來公開反駁孔融的人是荀彧, 面對大文豪的投降言論, 他毫不客氣地對其予以了逐條批判。

荀彧說道:“袁紹的軍隊雖然眾多但卻沒有良好的紀律, 田豐這個人很喜歡頂撞上司, 許攸又十分的貪婪, 審配有很強的權力欲望卻沒什麼智謀, 逢紀處事很果斷卻非常的自負。 一旦我們雙方開戰, 這些人組合到一起後的結果只可能是:審配和逢紀負責料理袁紹的後方就一定會逮捕貪婪的許攸的家屬,

這時許攸就必然叛變。 至於顏良、文醜, 拿只是兩個有勇無謀的武將, 一旦開戰就肯定會被我們俘虜的!”

荀彧本人曾經在袁紹手下工作過, 而他的親兄弟此時還在在袁紹的身邊, 所以他對袁紹的幕僚集團有很深的瞭解。 正如他所說的,

袁紹集團的內部有著極其複雜的情況, 沮授和田豐似乎是兩位有著極高戰略眼光的人物, 但他們因為自己是冀州的本土勢力代表而經常在袁紹面前表現出偏執的性格, 所以一直受到袁紹的猜忌。 而身為田豐同鄉的審配確實沒有什麼頭腦, 為人比較死板, 但這樣人往往更受領導青睞, 但即便如此, 他的忠誠後來仍然有遭到袁紹的懷疑, 幸虧有逢紀說情才得以被開脫嫌疑。

逢紀和許攸是同鄉, 他們是最早追隨袁紹的兩個人。 逢紀以前曾在何進手下工作, 許攸年輕時曾參與前冀州州長王芬試圖廢黜劉宏的陰謀(見第七講), 兩人都是出道比較早的職業政客, 在政壇小有名氣, 但我們卻不能從歷史中看出他們有任何真才實幹,

倒是逢紀也在袁紹不道德奪取冀州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似乎兩人都更懂得耍陰謀詭計而不是正常政治。

至於辛評和郭圖, 兩人是同鄉, 然後同在前冀州刺史韓馥手下工作, 後來又共同勸說韓馥向袁紹投降, 這似乎就是他們為袁紹作出的唯一貢獻。 後來郭圖曾作為袁紹特使前往洛陽探望剛從李傕手上逃出的劉協, 但因為歷史記載的矛盾, 我們並不能知道他對袁紹的決定有起到何種作用。 至於顏良、文醜二人, 他們都是剛出現在史書上便立刻死去的人物, 所以我不會比別人更多瞭解他們在歷史上的事蹟。

流傳下來的文字多次記載了袁紹幕僚集團在各種問題上出現的分歧, 其中包括是否迎接皇帝、如何攻略南方、如何分配軍權等等, 而這些分歧隨著袁紹在繼承人問題的搖擺而徹底爆發。

袁紹有三個成年的兒子, 原本長子袁譚應該是日後繼承他地位的人物, 但袁紹本人卻給與了三子袁尚以更多的愛, 於是他的集團內部也分作了兩大派別, 一派以審配、逢紀為首,他們支持袁尚取代袁譚成為繼承人;另一派則以辛評(一個相對不算起眼的幕僚人物)、郭圖為首,他們主張維護袁譚的家族繼承人地位。很顯然,這兩派人已經從之前單純的政見分歧而變成了完全的利益衝突了。

面對屬下的矛盾,袁紹不但沒有公開表示以袁尚或者袁譚作為繼承人,反而讓長子袁譚鎮守青州,次子袁熙鎮守幽州,外甥高幹鎮守並州,最後自己和袁尚一起呆在冀州。這種曖昧的態度大大加深了大家對袁譚繼承人地位的懷疑,以至於之前並不太關注此事的沮授都做出了表態,認為這樣做會導致整個集團的分裂,而袁紹自己卻並不以為然,於是沮授便發表了一句很不討人喜歡的牢騷:“禍患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啊!”

這些情況當然瞞不過南方的曹操。所以面對眾人對自己集團未來的質疑,曹操本人表現得非常自信,他說道:“我知道袁紹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很大的志向卻沒有足夠的智商,樣子很嚇人膽子卻很小,經常嫉妒有才能的人,沒有什麼威儀,軍隊雖然多但卻管理得很亂,部將都很驕傲以至於命令經常不能通行,所以他的地盤雖然廣大、糧食雖然豐富,卻也只是為我而準備的禮物而已!”

從已交待的歷史和事後的情況來看,曹操對袁紹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但問題在於,一個集團的領導人物雖然對集團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古往今來我們都有看到許多小組織的首領非常有才能嗎,但因為缺乏一個好的平臺,所以他們對歷史的影響也十分的有限。袁紹可能真的像曹操所說的那樣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他的平臺比曹操的要更好,掌握的資源也比曹操更豐富,所以兩人決戰的勝負還為未可知。更何況曹操本人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缺點也和優點一樣鮮明,至少袁紹至今還沒有因為什麼桃色問題而險些死於非命,而這種事情已經在曹操身上發生了一次,誰能保證他不會再犯?

西元199年夏天的時候袁紹終於在河北地區發佈總動員令,一支多達十余萬人的大部隊開始在黃河以北形成,而他們的敵人,正是南方的曹操。一場圍繞官渡這個地點展開的大戰,已經開始無聲地打響了,中國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摘自:《劍橋三國史·第十八講 袁紹曹操兩大集團實力對比》

一派以審配、逢紀為首,他們支持袁尚取代袁譚成為繼承人;另一派則以辛評(一個相對不算起眼的幕僚人物)、郭圖為首,他們主張維護袁譚的家族繼承人地位。很顯然,這兩派人已經從之前單純的政見分歧而變成了完全的利益衝突了。

面對屬下的矛盾,袁紹不但沒有公開表示以袁尚或者袁譚作為繼承人,反而讓長子袁譚鎮守青州,次子袁熙鎮守幽州,外甥高幹鎮守並州,最後自己和袁尚一起呆在冀州。這種曖昧的態度大大加深了大家對袁譚繼承人地位的懷疑,以至於之前並不太關注此事的沮授都做出了表態,認為這樣做會導致整個集團的分裂,而袁紹自己卻並不以為然,於是沮授便發表了一句很不討人喜歡的牢騷:“禍患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啊!”

這些情況當然瞞不過南方的曹操。所以面對眾人對自己集團未來的質疑,曹操本人表現得非常自信,他說道:“我知道袁紹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很大的志向卻沒有足夠的智商,樣子很嚇人膽子卻很小,經常嫉妒有才能的人,沒有什麼威儀,軍隊雖然多但卻管理得很亂,部將都很驕傲以至於命令經常不能通行,所以他的地盤雖然廣大、糧食雖然豐富,卻也只是為我而準備的禮物而已!”

從已交待的歷史和事後的情況來看,曹操對袁紹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但問題在於,一個集團的領導人物雖然對集團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古往今來我們都有看到許多小組織的首領非常有才能嗎,但因為缺乏一個好的平臺,所以他們對歷史的影響也十分的有限。袁紹可能真的像曹操所說的那樣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他的平臺比曹操的要更好,掌握的資源也比曹操更豐富,所以兩人決戰的勝負還為未可知。更何況曹操本人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缺點也和優點一樣鮮明,至少袁紹至今還沒有因為什麼桃色問題而險些死於非命,而這種事情已經在曹操身上發生了一次,誰能保證他不會再犯?

西元199年夏天的時候袁紹終於在河北地區發佈總動員令,一支多達十余萬人的大部隊開始在黃河以北形成,而他們的敵人,正是南方的曹操。一場圍繞官渡這個地點展開的大戰,已經開始無聲地打響了,中國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摘自:《劍橋三國史·第十八講 袁紹曹操兩大集團實力對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