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樂善好施,積德甚厚,喜得風水寶地,蔭護後代子孫,終成霸業

春秋時吳國軍事家孫武的子孫, 因功得封富春為食邑, 孫氏遂定居富春。 孫明後裔在漢代一度移居北方, 孫子遠曾出任天水太守。 孫子遠的兒子孫厚重新由北方遷回富春。 至後漢時期, 傳至孫鐘, 雖家業已經破落, 但仍保留仕宦傳統, 大家風範。

孫鐘家裡很窮, 從小就失去了父親, 但他對母親非常孝敬, 在當地有“孝子”之稱, 他母子倆相依為命, 靠種西瓜謀生, 樂善好施, 遇賢達長者, 必設瓜相餉。

孫鐘積德深厚, 感動了上蒼, 上蒼欲給他家一塊風水寶地, 派出司命之神前去試探指點。 一天, 突然三個相貌異常的少年, 來到孫鐘的西瓜攤前向他討瓜吃, 他從這三個少年風塵朴朴的臉上, 看到了一絲絲倦意, 並感到有些突然, 不過心地善良的孫鐘雖有些奇怪, 但還是給了他們每人一塊西瓜, 三個人毫不客氣地吃了起來, 吃完以後渴意未解, 並再向孫鐘討要,

孫鐘並沒有猶豫, 就再給每人一塊。

他們吃完後對孫鐘說:“小兄弟心地真好, 我等沒有錢付你, 但受到你的如此好意的饋贈, 真是無以為報, 我們是司命之神, 因為你孝順母親的德行, 感動了上天, 所以派我們三位到此考驗你的孝行, 沒想到你不僅孝順母親, 而且心存善念, 所以我們要指點你”。

孫鐘聽後正感驚異, 其中一位小夥指著山下的一個樹叢說:“小夥, 這座山的風水很好, 山環水抱, 真龍結地, 案山秀挺, 你把父骨遷于此處, 不久當出天子”。 另一位接著說:“你馬上向山下走百步, 再回頭看我們, 然後你所站的腳下就是可以下葬的寶地了”, 孫鐘將信將疑, 在三人的催促下, 還是朝那個方向走去, 孫鐘約走了七十步左右, 就回頭看那三人, 三個小夥子齊歎:“你回頭太早了, 葬下只能封王”。

說完, 三個小夥子就化為三支白鶴飛入雲中, 這時孫鐘大吃一驚, 朝天就拜, 口中念道“謝謝上蒼與神仙的指點”, 於是記下了這塊地, 擇得良晨吉日遷父骨于此地。

孫鐘仍在洋漲沙土上經營瓜園, 勤於耕作, 作風樸實。 幾年後, 在他的辛勤經營下日漸富裕, 並娶妻生子。 孫鐘重視家教, 令子弟于農事之餘, 不廢修文習武之習。 東漢末季桓靈之世, 弊政叢生, 亂象畢露, 其子孫堅等便萌生經略之志。

一次, 孫鐘帶16歲的孫堅, 乘船沿富春江去錢唐, 途遇盜匪, 商旅畏縮不前, 惟孫氏父子見義勇為, 提刀上岸, 猛衝上前, 驅散盜匪, 孫堅還追殺了一名強人。 此事遠近傳開, 使少年孫堅名顯地方, 受到西部都尉注意。 孫鐘就留下孫堅在駐錢唐的會稽郡西部都尉處任職, 自己仍折回富春經營瓜業。 他還告誡孫氏其他弟子都應以孫堅為榜樣, 奮發上進。

有次孫鐘祭典祖墳,看見墳頭上有五色光彩的雲氣,直沖天空,他知道這是陰宅的福蔭與龍力的吉氣,在為孫家禱福,於是更行善事。

孫堅的初露頭角,促使孫家年少一輩大受鼓舞,群起習武,待機而起。俗語所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積善積德,三世其昌。果然第三代的孫策、孫權、孫翊、孫瑜、孫皎、孫奐等,均一一成才。後來孫鐘的兒子孫堅果然做了吳王,並封孫鐘為“武皇帝”,孫堅的兒子孫權、孫子孫亮都做吳王。

奮發上進。

有次孫鐘祭典祖墳,看見墳頭上有五色光彩的雲氣,直沖天空,他知道這是陰宅的福蔭與龍力的吉氣,在為孫家禱福,於是更行善事。

孫堅的初露頭角,促使孫家年少一輩大受鼓舞,群起習武,待機而起。俗語所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積善積德,三世其昌。果然第三代的孫策、孫權、孫翊、孫瑜、孫皎、孫奐等,均一一成才。後來孫鐘的兒子孫堅果然做了吳王,並封孫鐘為“武皇帝”,孫堅的兒子孫權、孫子孫亮都做吳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