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淮豔姬勾起了吳三桂的淫☆禁☆欲,才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劇情

李留雲知道這位元田宏遇十分講義氣, 於是投靠了田宏遇。 由於留雲才華橫溢, 田宏遇也非常賞識他, 並在首輔溫體仁面前竭力推薦留雲。 李留雲因此仃了與體仁相談的機會, 獲得了體仁的賞識。 沒過一個月, 李留雲便任徐州通判, 三月後又被提升為淮揚知府, 六個月後又成為了湖南守道。 在田宏遇別墅建造完後, 李留雲已當上了安徽巡撫兼承宣使。

李留雲對田宏遇的推薦十分感激, 經常想著該如何報答他。 當他知道宏遇喜好歌舞音韻, 便用三萬金買下了二十四名豔姬, 組成了一女子歌妓班。 這二十四名豔姬, 個個是秦淮的歌妓, 不但個個長得如花似玉、十分漂亮, 而且技藝超群。 田宏遇正在家中大宴賓客時, 李留雲的歌妓班送到。 田宏遇見這二十四名歌妓, 個個美如天仙, 自然非常喜愛, 她們又能在此時為酒宴助興, 田宏遇更是高興不已,

所以田宏遇不僅收下了這二十四名豔姬, 還賞給李留雲的來使三百兩紋銀, 並且親自寫了一封感謝李留雲的謝書。

使者去後, 田宏遇便將歌妓的班頭叫來, 向她問了劇碼後, 立即命令她們在內室表演起來。 那歌妓班的班頭姓謝, 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

專在親王府邸教姬妾們唱歌。 這個女人的父親謝龜年, 當年在晉豫一帶, 編歌譜曲, 開堂授徒, 是個有名的樂師。 楊雲史是這個女人的丈夫, 是武宗時著名樂師楊騰的重孫, 在秦淮一帶非常有名。 只可惜他三十歲剛過, 便得病離開了人世。 這謝氏本來就出自音樂世家, 又經丈夫楊雲史的指點, 對於南昆北曲, 非常精通。 她的腹中有四五百出名劇, 都是當時獨一無二的。 於是, 她接了她父親和丈夫的班, 教授女徒學習音樂, 因此聲名遠播。 親王大臣都請她去家中教授侍姬, 學歌劇一年要交給她五百兩金作為學費。 在當時, 這個數目是很多的了。 不過那些親王大臣有的是錢, 並不在乎這些錢, 而且, 王公大臣既然愛好聲色,
當然不會可惜這些金錢, 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 謝氏雖然是樂師的妻子, 但是長得非常漂亮。 那張臉蛋兒, 紅潤中帶幾分細膩、又白又嫩, 笑起來嘴角上淺淺顯出兩個酒窩兒, 更讓人心動。 特別是她那雙黑白分明、勾魂攝魄的眼神非常誘人。 因此, 那些親王大臣, 個個你爭我奪, 請她去教姬妾。 其實他們的真正用意都不在此, 不過借教曲子的名義戲弄謝氏而已。 謝氏也十分迎合、十分識時務。 當朝的親王們, 也都十分喜歡她。 謝氏此刻受了安徽巡撫李留雲的聘請, 來到田皇親的府中, 充當二十四名歌妓的班頭, 教授歌劇。 田宏遇見謝氏雖已年近四十, 但風韻猶存, 並且應酬功夫很好, 田宏遇早已感覺到這個歌妓班頭, 並非普通歌妓班頭所能比擬,
心裡開始暗自觀察謝氏。 田宏遇吩咐謝氏去指揮這班歌妓, 田宏遇父子則在外面招呼酒宴上的來賓, 開懷暢飲。

這些來賓當中, 有一位少年英雄名叫吳三桂, 是遼東人, 祖籍高郵, 現任京營兵馬都督, 吳襄是他的父親。 田宏遇和吳襄是莫逆之交, 因此知道吳三桂的為人。吳三桂這位少年,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人品更是無可挑剔,說起話來,聲音極其洪亮。吳三桂平時的一舉一動都相當灑脫,談吐間時刻流露出他的獨特見解。吳三桂因他的父親是個武官,所以對於行兵的方略,極其精通。至於文才,吳三桂也還算過得去。田宏遇也是武將出身,經常和吳三桂談論兵法,見吳三桂對答敏捷,並且有獨特見解,心裡十分賞識他。田宏遇常對吳襄講起見解三桂少年練達,智勇兼備,日後前程不可限量。吳襄見別人誇獎他的兒子,不禁眉開眼笑,口上雖然十分謙虛,內心卻暗自高興,到了酒酣耳熱的時候,便拈著鬍鬚笑道:“三桂是吾家的甯馨兒,將來光耀門庭,蔭封祖宗,當勝過老夫!”說完便大笑起來。吳三桂也相當自負,就連滿朝文武大臣,也經常對吳襄說:“三桂英勇有為,來日必有出息。”這樣地受人稱讚,吳三桂被捧上了天,他的名聲因此一天一天高了起來,不到一年。都下所有人都知道吳三桂是個後輩英雄。三桂在田皇親的門下走動,田府中經常來的朋友,見田宏遇如此賞識吳三桂,大家的眼光自然都落在了他的身上,都把他看成是一位大英雄。

那天田宏遇新房落成,宴請同僚官員,三桂也在席上高坐。酒宴倒了一半的時候,田宏遇一時興起,叫堂下停止奏樂,命令左中吩咐二十四名歌妓,全部濃妝,來席間向眾客人敬酒。侍役們聽到這句話後,立即離開了。歌妓班頭謝氏,沒過多長時間,便出來給田宏遇請了個安,然後帶著一群美人,慢慢地且井然有序地走出後堂。席上的賓客,聽到一陣珠簾響動過後,聞到有一陣蘭似麝的香氣,從那邊撲鼻而來。那些賓客的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人所吸引,個個精神為之一振。再看這些歌妓,一個個長得亭亭玉立、眉目如畫。此刻席上的歡笑聲和談天說地聲立刻消失,鬧哄哄的大廳立即安靜了下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傻傻地看著那些美人的臉蛋。田宏遇只說:“斟酒!”聲音又高又亮,衝破了廳上寂靜的空氣,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特別是被大家公認為英雄的吳三桂,他正盯著一個歌妓出神,也被田宏遇的喚聲驚醒。這二十四名歌妓,緩緩地走到席上,輕舒玉臂,為眾官員執壺斟酒。

萬盞珠燈將這座大廳照得如同水晶宮一般明亮,千絲萬縷的綢彩懸掛在畫棟雕樑間,遠遠地望去,花團錦簇,誰說這是人間?只怕月殿桂府,也不過如此!這時大廳上悠悠揚揚地響起了雜奏起來的管弦絲竹之聲,那班美如天仙的歌妓,往來於眾賓客之間,為他們斟酒勸飲。一會兒,她們便和著樂聲,展開歌喉,輕聲歌唱起來,那如擊玉、如鳴磬般的歌聲,使幾百個在廳上的嘉賓都聽得日瞪口呆、心迷神醉。

田宏遇很殷勤地向賓客們舉杯勸酒。這樣一來,總算將眾賓客離開身體的靈魂追轉回來。大家定了定神,再次歡呼豪飲起來。只有那位少年英雄吳三桂,依舊神不守舍地時刻盯著那歌舞隊裡的一個豔姬。那豔姬也凝視著三桂,還做出一種似笑非笑的姿態,將這位血氣方剛的少年英雄,弄得魂兒都丟了。

那個美人,就是安徽巡撫李留雲贈送給田皇親的二十四名歌妓中的一個,姓陳,芳名一個沅字,在秦淮做歌妓時,便改名為“圓圓”。這陳圓圓本是個大家閨秀,祖籍太原,她的祖父做過一任侍郎,父親名叫孝廉,圓圓出生不滿一歲,陳孝廉便身染重病,臥榻不起。圓圓的母親,便擔起了撫養圓圓成人的責任。時光飛逝,圓圓很快成了十八歲的大姑娘,出落得腰同楊柳、臉似芙渠、冰肌玉骨、嫋嫋婷婷,真可稱得上絕代佳人。圓圓的母親夏氏,也是出身名門,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見圓圓極為聰明,就將自己平生所學的本領,一一教給女兒。圓圓也一學便會,並能舉一反三,簡直要勝過她母親了。夏氏因圓圓聰慧,非常喜愛她,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但有時也對圓圓說:“女兒聰明過人,又是如此美豔,天生美人,只怕福澤太薄。但願你父親在陰間保護你,千萬別讓你應了‘紅顏薄命’那句話,如果那樣,我將死也不瞑目了!,”夏氏說到這裡,便難過起來。圓圓聽了,眼裡幾乎流出淚水,又怕母親傷心,只好強顏歡笑,把母親的話題移開。沒過半年,夏氏忽然得了重病,她知道大限將到,臨終前含著淚水,握住圓圓的一隻玉臂,很快離開了這個世界。

夏氏死後,圓圓一個弱女,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一天到晚掩面哭泣。隔壁和圓圓同姓卻不是同宗的陳姥姥,見圓圓可憐,就幫著圓圓買棺材辦喪事,草草安葬了夏氏,又替她賣了祖產。圓圓因此十分感激那個陳姥姥,陳姥姥也經常來幫助圓圓。陳姥姥有一個年齡和圓圓相仿的兒子,然而卻非常笨,出門不知東南西北,在家連菽麥也不認識,除了吃飯、上矛廁之外,一點事也不懂。陳姥姥只有這個兒子,她愛兒子就像夏氏愛圓圓一樣。陳姥姥覺得自己對圓圓有殮母的恩德,便托人轉告圓圓,希望圓圓嫁給她的兒子。圓圓認為陳姥姥強人所難,但也沒有去得罪她,只是婉言謝絕了此事。誰知圓圓在家守孝不到三個月,山西流賊大起,百姓四處逃散。陳姥姥趁此機會,揩了圓圓,逃往秦淮,最後將圓圓以百金的價格賣了出去。

買圓圓的人,是個有名望的鴇婦。她見圓圓長得花容月貌,如同看見了一棵搖錢樹。當圓圓賣藝的第一天,便有闊少願以三幹金為圓圓脫籍,可是鴇婦貪心極大,打算將圓圓當作一生的搖錢樹,區區三千金,根本無法滿足她的私欲,一場好事就這樣成了泡影。這也是圓圓應該要經歷的磨難,否則英雄美人的情史,有什麼可寫的呢?陳圓圓懸牌應歌,聲譽一天勝過一天,大江南北,對圓圓癡迷的闊少們不知有多少。能與圓圓一度良宵的卻屈指可數,一是因鴇婦要價太高,二是圓圓選擇苛刻,鴇婦同意了的,圓圓卻死不從命;圓圓瞧得上眼的,又都是江淮名士,有才卻少財,只能尋一夕之歡,卻沒有替圓圓贖身的能力。這樣很快又過了兩年,圓圓已二十歲了。巡撫李留雲恰好此時來秦淮搜羅美貌的歌妓,見了圓圓這個大美人,立即給了鴇婦二百金,將圓圓帶走。鴇婦極不情願,但不敢違抗巡撫大人的命令,於是只好忍氣吞聲。在各地的楚館秦樓,李留雲把裡面的美人統統搜刮起來,湊成二十四名,組成一班歌妓,送往田皇親府中,充當侯門的豔姬。這樣一來,田宏遇的確享盡豔福,但是卻苦了那些望梅止渴、吟風弄月的名士。現在經李巡撫一網打盡,桃花依然,玉人已杳。

因此知道吳三桂的為人。吳三桂這位少年,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人品更是無可挑剔,說起話來,聲音極其洪亮。吳三桂平時的一舉一動都相當灑脫,談吐間時刻流露出他的獨特見解。吳三桂因他的父親是個武官,所以對於行兵的方略,極其精通。至於文才,吳三桂也還算過得去。田宏遇也是武將出身,經常和吳三桂談論兵法,見吳三桂對答敏捷,並且有獨特見解,心裡十分賞識他。田宏遇常對吳襄講起見解三桂少年練達,智勇兼備,日後前程不可限量。吳襄見別人誇獎他的兒子,不禁眉開眼笑,口上雖然十分謙虛,內心卻暗自高興,到了酒酣耳熱的時候,便拈著鬍鬚笑道:“三桂是吾家的甯馨兒,將來光耀門庭,蔭封祖宗,當勝過老夫!”說完便大笑起來。吳三桂也相當自負,就連滿朝文武大臣,也經常對吳襄說:“三桂英勇有為,來日必有出息。”這樣地受人稱讚,吳三桂被捧上了天,他的名聲因此一天一天高了起來,不到一年。都下所有人都知道吳三桂是個後輩英雄。三桂在田皇親的門下走動,田府中經常來的朋友,見田宏遇如此賞識吳三桂,大家的眼光自然都落在了他的身上,都把他看成是一位大英雄。

那天田宏遇新房落成,宴請同僚官員,三桂也在席上高坐。酒宴倒了一半的時候,田宏遇一時興起,叫堂下停止奏樂,命令左中吩咐二十四名歌妓,全部濃妝,來席間向眾客人敬酒。侍役們聽到這句話後,立即離開了。歌妓班頭謝氏,沒過多長時間,便出來給田宏遇請了個安,然後帶著一群美人,慢慢地且井然有序地走出後堂。席上的賓客,聽到一陣珠簾響動過後,聞到有一陣蘭似麝的香氣,從那邊撲鼻而來。那些賓客的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人所吸引,個個精神為之一振。再看這些歌妓,一個個長得亭亭玉立、眉目如畫。此刻席上的歡笑聲和談天說地聲立刻消失,鬧哄哄的大廳立即安靜了下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傻傻地看著那些美人的臉蛋。田宏遇只說:“斟酒!”聲音又高又亮,衝破了廳上寂靜的空氣,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特別是被大家公認為英雄的吳三桂,他正盯著一個歌妓出神,也被田宏遇的喚聲驚醒。這二十四名歌妓,緩緩地走到席上,輕舒玉臂,為眾官員執壺斟酒。

萬盞珠燈將這座大廳照得如同水晶宮一般明亮,千絲萬縷的綢彩懸掛在畫棟雕樑間,遠遠地望去,花團錦簇,誰說這是人間?只怕月殿桂府,也不過如此!這時大廳上悠悠揚揚地響起了雜奏起來的管弦絲竹之聲,那班美如天仙的歌妓,往來於眾賓客之間,為他們斟酒勸飲。一會兒,她們便和著樂聲,展開歌喉,輕聲歌唱起來,那如擊玉、如鳴磬般的歌聲,使幾百個在廳上的嘉賓都聽得日瞪口呆、心迷神醉。

田宏遇很殷勤地向賓客們舉杯勸酒。這樣一來,總算將眾賓客離開身體的靈魂追轉回來。大家定了定神,再次歡呼豪飲起來。只有那位少年英雄吳三桂,依舊神不守舍地時刻盯著那歌舞隊裡的一個豔姬。那豔姬也凝視著三桂,還做出一種似笑非笑的姿態,將這位血氣方剛的少年英雄,弄得魂兒都丟了。

那個美人,就是安徽巡撫李留雲贈送給田皇親的二十四名歌妓中的一個,姓陳,芳名一個沅字,在秦淮做歌妓時,便改名為“圓圓”。這陳圓圓本是個大家閨秀,祖籍太原,她的祖父做過一任侍郎,父親名叫孝廉,圓圓出生不滿一歲,陳孝廉便身染重病,臥榻不起。圓圓的母親,便擔起了撫養圓圓成人的責任。時光飛逝,圓圓很快成了十八歲的大姑娘,出落得腰同楊柳、臉似芙渠、冰肌玉骨、嫋嫋婷婷,真可稱得上絕代佳人。圓圓的母親夏氏,也是出身名門,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見圓圓極為聰明,就將自己平生所學的本領,一一教給女兒。圓圓也一學便會,並能舉一反三,簡直要勝過她母親了。夏氏因圓圓聰慧,非常喜愛她,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但有時也對圓圓說:“女兒聰明過人,又是如此美豔,天生美人,只怕福澤太薄。但願你父親在陰間保護你,千萬別讓你應了‘紅顏薄命’那句話,如果那樣,我將死也不瞑目了!,”夏氏說到這裡,便難過起來。圓圓聽了,眼裡幾乎流出淚水,又怕母親傷心,只好強顏歡笑,把母親的話題移開。沒過半年,夏氏忽然得了重病,她知道大限將到,臨終前含著淚水,握住圓圓的一隻玉臂,很快離開了這個世界。

夏氏死後,圓圓一個弱女,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一天到晚掩面哭泣。隔壁和圓圓同姓卻不是同宗的陳姥姥,見圓圓可憐,就幫著圓圓買棺材辦喪事,草草安葬了夏氏,又替她賣了祖產。圓圓因此十分感激那個陳姥姥,陳姥姥也經常來幫助圓圓。陳姥姥有一個年齡和圓圓相仿的兒子,然而卻非常笨,出門不知東南西北,在家連菽麥也不認識,除了吃飯、上矛廁之外,一點事也不懂。陳姥姥只有這個兒子,她愛兒子就像夏氏愛圓圓一樣。陳姥姥覺得自己對圓圓有殮母的恩德,便托人轉告圓圓,希望圓圓嫁給她的兒子。圓圓認為陳姥姥強人所難,但也沒有去得罪她,只是婉言謝絕了此事。誰知圓圓在家守孝不到三個月,山西流賊大起,百姓四處逃散。陳姥姥趁此機會,揩了圓圓,逃往秦淮,最後將圓圓以百金的價格賣了出去。

買圓圓的人,是個有名望的鴇婦。她見圓圓長得花容月貌,如同看見了一棵搖錢樹。當圓圓賣藝的第一天,便有闊少願以三幹金為圓圓脫籍,可是鴇婦貪心極大,打算將圓圓當作一生的搖錢樹,區區三千金,根本無法滿足她的私欲,一場好事就這樣成了泡影。這也是圓圓應該要經歷的磨難,否則英雄美人的情史,有什麼可寫的呢?陳圓圓懸牌應歌,聲譽一天勝過一天,大江南北,對圓圓癡迷的闊少們不知有多少。能與圓圓一度良宵的卻屈指可數,一是因鴇婦要價太高,二是圓圓選擇苛刻,鴇婦同意了的,圓圓卻死不從命;圓圓瞧得上眼的,又都是江淮名士,有才卻少財,只能尋一夕之歡,卻沒有替圓圓贖身的能力。這樣很快又過了兩年,圓圓已二十歲了。巡撫李留雲恰好此時來秦淮搜羅美貌的歌妓,見了圓圓這個大美人,立即給了鴇婦二百金,將圓圓帶走。鴇婦極不情願,但不敢違抗巡撫大人的命令,於是只好忍氣吞聲。在各地的楚館秦樓,李留雲把裡面的美人統統搜刮起來,湊成二十四名,組成一班歌妓,送往田皇親府中,充當侯門的豔姬。這樣一來,田宏遇的確享盡豔福,但是卻苦了那些望梅止渴、吟風弄月的名士。現在經李巡撫一網打盡,桃花依然,玉人已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