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體驗小米體脂秤 瞬間瞭解你的10項身體指標

早在2015年的的時候, 小米生態鏈就發佈過一款小米體重秤, 售價99元, 不過並未加入測體脂的功能, 讓很多用戶感到失望。 不過就在上個月的28日, 小米體脂秤終於來了, 除了稱體重的基礎功能之外, 小米體脂秤可測量包括體脂在內的10項人體健康資料, 而售價則為199元。

外觀設計:

小米體脂秤與此前的小米體重秤風格一致, 設計簡約, 在面板表面為防滑紋理處理, 同時依然採用了隱藏式LED顯示幕設計, 只有在秤體重時, 資料才會透過面板顯示出來, 而且即使在室內強光下也能看清資料。 小米體脂秤的面板採用ABS工程塑料, 比玻璃材質的面板更適合光腳測量, 而且也讓秤體更輕了。

相比小米體重秤, 小米體脂秤薄了30%以上, 秤體最薄處僅14.75mm, 非常方便收納。 小米體重秤採用7號電池供電, 而且在包裝內已經為用戶準備好了四節7號南孚電池, 安裝就能使用。

小米體脂秤底部分佈有四枚防滑墊, 人站上去之後比較穩定, 不容易發生側翻的情況, 而且小米體脂秤的稱重感測器就分佈在防滑墊的下麵。

體驗測試:

我們將電池安裝到電池倉後, 小米體脂秤就默認開機了。 在使用之前, 我們需要將體脂秤和手機APP進行綁定, 不過小米體脂秤並不能與“米家”APP綁定, 而只能通過“小米運動”APP來使用。 另外, 當我們首次連接APP時需要使用者站立在體脂秤上,

然後才能成功綁定設備。

將小米體脂秤與“小米運動”APP綁定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測體重、體脂、肌肉等資料了,每一次的稱重和體脂相關資料都會自動上傳,從而作為當下身體狀況的一個指標,適當指導用戶去保持或改進作息習慣。當多人使用時,小米體脂秤還可以智慧識別出不同的稱量人,分別記錄資料,最多支援16人資料測量,完全可以滿足全家人的使用需求。

根據瞭解,小米體脂秤採用業界成熟的BIA生物電阻抗技術,而這這也是市面上體脂秤測量體脂的最主要方法。基本原理是將身體分為導電的體液、肌肉,以及不導電的脂肪組織,當使用者赤腳踩到體脂秤上的四個金屬電極之後,其內部的BIA模組會測量使用者從左腳到右腳的電阻,借助公式計算出人體成分結果。然後結合用戶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等資料,計算出體脂、肌肉、水分等人體健康參數。

在測量之前,我們需要準確填寫自己的性別、身高、年齡等資訊,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BMI、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資料的準確程度,所以大家一定要準確填寫。在測量時,我們需要赤腳站在體脂秤上,並且腳掌要與體脂秤上的金屬片接觸,測量之後,我們可以直接在小米體脂秤上看到自己的體重資料,而體脂資料則需要在APP上進行查看,使用起來同樣也很方便。

與筆者之前購買的一款體脂秤相比,小米體脂秤勝在了顏值和方便程度上,而且還可以在APP上直觀瞭解自己的體重、體脂變化情況,對於想要減肥的用戶來說,這種能夠及時看到成效的設備,也更能夠激發自己減肥的動力。根據比較,兩款體脂秤所測得的資料十分接近,其中體重的誤差在0.2kg左右,而體脂率的資料很接近,基本能夠達到日常參考的標準。

除了檢測體脂以外,小米體脂秤還可以測量BMI、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級、骨量、水分、體型、身體得分共10項人體資料,雖然這些資料並不能達到醫療級別,不過依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資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而如果你對這些資料感覺很陌生的話,也可以參考下手機APP上給出的合理參數區間,看看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最佳狀態。

體驗總結:

在這個產品都要“看臉”的年代,小米體脂秤擁有比一般體脂秤更高的顏值,能夠輕鬆融入不同的環境,而且能夠檢測體重、體脂、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級、骨量等多項健康資料,讓人們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當然,小米體脂秤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通過APP還能同時記錄一家人的體重、體脂變化情況,滿足全家人的使用需求。不過小米體脂秤在價格上優勢卻並不大,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百元內的體脂秤了,而且與小米體脂秤的功能差別不大。那麼,你還願意為小米體脂秤的“顏值”和“全能”買單嗎?

將小米體脂秤與“小米運動”APP綁定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測體重、體脂、肌肉等資料了,每一次的稱重和體脂相關資料都會自動上傳,從而作為當下身體狀況的一個指標,適當指導用戶去保持或改進作息習慣。當多人使用時,小米體脂秤還可以智慧識別出不同的稱量人,分別記錄資料,最多支援16人資料測量,完全可以滿足全家人的使用需求。

根據瞭解,小米體脂秤採用業界成熟的BIA生物電阻抗技術,而這這也是市面上體脂秤測量體脂的最主要方法。基本原理是將身體分為導電的體液、肌肉,以及不導電的脂肪組織,當使用者赤腳踩到體脂秤上的四個金屬電極之後,其內部的BIA模組會測量使用者從左腳到右腳的電阻,借助公式計算出人體成分結果。然後結合用戶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等資料,計算出體脂、肌肉、水分等人體健康參數。

在測量之前,我們需要準確填寫自己的性別、身高、年齡等資訊,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BMI、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資料的準確程度,所以大家一定要準確填寫。在測量時,我們需要赤腳站在體脂秤上,並且腳掌要與體脂秤上的金屬片接觸,測量之後,我們可以直接在小米體脂秤上看到自己的體重資料,而體脂資料則需要在APP上進行查看,使用起來同樣也很方便。

與筆者之前購買的一款體脂秤相比,小米體脂秤勝在了顏值和方便程度上,而且還可以在APP上直觀瞭解自己的體重、體脂變化情況,對於想要減肥的用戶來說,這種能夠及時看到成效的設備,也更能夠激發自己減肥的動力。根據比較,兩款體脂秤所測得的資料十分接近,其中體重的誤差在0.2kg左右,而體脂率的資料很接近,基本能夠達到日常參考的標準。

除了檢測體脂以外,小米體脂秤還可以測量BMI、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級、骨量、水分、體型、身體得分共10項人體資料,雖然這些資料並不能達到醫療級別,不過依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資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而如果你對這些資料感覺很陌生的話,也可以參考下手機APP上給出的合理參數區間,看看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最佳狀態。

體驗總結:

在這個產品都要“看臉”的年代,小米體脂秤擁有比一般體脂秤更高的顏值,能夠輕鬆融入不同的環境,而且能夠檢測體重、體脂、肌肉量、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級、骨量等多項健康資料,讓人們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當然,小米體脂秤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通過APP還能同時記錄一家人的體重、體脂變化情況,滿足全家人的使用需求。不過小米體脂秤在價格上優勢卻並不大,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百元內的體脂秤了,而且與小米體脂秤的功能差別不大。那麼,你還願意為小米體脂秤的“顏值”和“全能”買單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