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世代,教出孩子品格力

尋找適合的幼稚園時, 爸爸媽媽有注意過學校是否強調「品格」嗎?今日, 除了工作技能等專業能力之外, 「品格」也逐漸成為未來工作能力的要件之一, 教育部也在這幾年開始強調「品格教育」;但, 究竟品格為何?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呢?

你希望, 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

現代孩子在父母的細心栽培之下, 智力方面的表現越來越好, 但我們卻也在同時看到不少關於高材生陷入讓人無法理解的社會事件當中。 無論是生活在哪一個世代, 孩子永遠都需要與人合作、懂得如何生活並學習照顧自己, 這些生活上的學習, 無法靠著書本上的教條教會, 因此, 隨著政府與許多關心教育學者的省思, 不同于智慧學習的「品格教育」逐漸受到重視。

開放教育, 不等於放任孩子

華人的教育多起源於儒家思想, 原先就非常強調「德行」的重要, 課程內容中也會不斷重複品格的實踐;到了近年,

資訊越來越發達, 走在教育前端的家長與老師們, 注意到不同于傳統填鴨式教育的開放教育, 孩子學習的方式及內容隨著時間漸漸改變, 「德行」的學習也漸漸式微。 但, 無論採用哪一種學習的模式, 孩子長大後面對的人際問題不會改變,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也永遠是雙向且必要的, 家長學著做現代父母時, 也應該瞭解:開放教育不等於放任教育, 在學習媒介多樣化的現代社會中, 加入能讓他們一生受用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品格力=學習力

品格, 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 一名幼稚園老師剛畢業進入幼稚園任職時, 專注于學校賦予老師的任務, 常常帶孩子進行各種活動, 不覺得「品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幾年之後, 幼稚園老師留意到了孩子態度的改變, 開始找一些與品格相關的繪本、設計一些與品格相關的活動讓孩子問答與實行, 甚至特別安排一個時段要上「品格課」, 但卻發現這些課程無法接觸到孩子的心靈, 因為孩子知道老師又要透過故事「說教」, 要我們「好好檢討」了, 孩子們知道看完這本書, 老師一定又會問「從這個故事你學到什麼?」。 幼稚園老師發現強壓、權威式的要求孩子品格, 往往適得其反。 教品格, 應從教導者本身開始做起!

老師是帶領品格學習的重要人之一

幼稚園老師認為, 儘管「教學」是老師們在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但真實對孩子影響的, 其實是老師本身。 當老師花費時間與代價觀察並理解出孩子的細微表現及背後的原因時,

自然就能更有力量的帶孩子作品格教育中的省思。

品格, 從小教起

「年幼時期的孩子, 有顆溫柔且易受觸動的心。 當看見別的孩子哭泣時會主動關注並給予安慰, 具有人與人之間柔軟的互動特質;此時期的孩子因處於模仿與好奇的階段, 三民特別將品格融入課程與生活中, 並藉由情境的營造與同儕間的互動學習, 一點一滴將品格教育注入孩子的生命, 在生活中預見孩子的好品格。 」從進入三民的大門開始, 就可以感受到一股緩慢且舒適的氣氛, 教室內沒有大吵大鬧影響別人的孩子, 但卻總是看見園長就會熱情的撲上擁抱, 遊園長認為, 這樣充滿愛與情感的環境,

就是實踐品格文化下最佳的代言。

根基打好, 未來才會用正確的方式處理

孩子越來越大, 會越來越難被改變,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教育品格, 就像是打地基, 當地基穩固了、方向正確了, 孩子未來的那一棟樓才能蓋得高而堅固, 不怕大風或是地震摧殘。

教導孩子, 要慢慢來

品格不同於那些經過背頌理解就可以習得的能力, 生活態度的學習就像是種下一粒樹的種子, 必須經過長期的澆灌、施肥, 才能長出一顆向上高壯、向下穩當的大樹, 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位置, 卻常能結實累累、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品格教育」在今日已然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遇到類似的衝突狀況, 當老師或是家長意識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時, 先不要一股腦想快速的改變孩子,想想孩子長成至今並非短短幾天,要重塑孩子的品格也絕非在短時間內可有顯著改變。

遊園長表示,三民在幼兒品格的學習,主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孩子尊重、分享、服務的態度,滋養孩子愛與關懷、負責、勇氣、信心、合作等品格。三民幼稚園以繪本作為品格教育的主軸,配搭多元豐富的教學活動,一面深植品格教育,一面建構孩子的基本能力。運用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里安,五E(榜樣Example、解釋Explaination、勸勉Exhortation、環境Environment、體驗Experience)教學法,強調孩子的生活體驗與師生的對話與激蕩。以目前孩子正在進行的《妮妮的紅長褲》為例,老師先帶著孩子一起欣賞繪本,從故事中發現圖像的美與創作;繼而與孩子討論主角妮妮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為什麼她想要買紅長褲?妮妮為什麼這麼難過?判斷思考的學習就是品格教育,學期中老師不斷利用各種活動讓孩子們繼續以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並作價值澄清,慢慢理出自己的想法與面對世界的態度。

品格教育,應與孩子的生活融合

教導孩子品格,最重要的就是從孩子的生活事件中發現問題,並將其成為品格教育的教材。她並認為,孩子會出現不適當的表現,有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有一個常被告狀的小孩,經常被告狀的原因都是弄到別人且使別人感到不舒服,而經過老師的觀察後發現,這個孩子的動機是喜歡與人擁抱的感覺,然而每次都因為不會控制力氣而讓別的孩子感到難受而哭泣;發現孩子的正面心態後,幼稚園老師花時間與這個孩子討論:「怎麼適切的表現自己喜歡的感覺?」與孩子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生活中的好態度(品格)需要被鼓勵,生活中不適切的態度,需要陪孩子一同討論及調整!例如看見孩子將自己不小心丟到垃圾桶外的垃圾撿回垃圾桶,會馬上鼓勵孩子說:「我欣賞你有負責任的好態度,不小心掉出來的垃圾會仔細的放回垃圾桶。」;而當孩子下棋輸了,生氣地大哭時,老師等待孩子情緒稍微平復之後,開始和孩子一起思考「將烏雲變彩虹的好方法」,例如輸的一方可以說:「你好厲害喔,我要向你多學習。」而贏的一方則可以說:「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很好!」而在此之後,老師也需持續的肯定孩子將烏雲變彩虹的好表現,如此品格的小樹苗才有機會長成大樹!

品格教育,建立好的生活態度

品格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態度,當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時,具有好品格的孩子會用正面的態度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品格教育,能感受生活、建立自律

所謂的品格教育,其實就是家教中的生活教育,它以日常生活的秩序與行為規矩來展現品格的風貌。也就是引導孩子發自內心去感受生活中人事物,並掌握其互動的節奏及禮儀,懂得尊重、關懷別人、負責、合作等行為,做為孩子日後走向社會而準備的第一步。

生活討論,品格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在幼稚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團體討論,藉由這樣的機會,所有孩子都必須坐下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聽取別人的建言,在這個時間裡與孩子作品格的討論,是再適合不過了。老師會帶領關於品格的團體討論,通常是因為班上發生了某個事件,老師發現孩子用不對的方式處理,於是帶領團體討論,與孩子一起找出更棒的解釋問題方式。例如幼稚園老師曾經發現,大班中的男孩子開始玩一種遊戲叫:「你不要碰我的重要部位!」雖然口中講的是正確的話語,但卻用戲謔的方式表達,於是老師便請大家一起討論,說這句話的意義。

孩子們在討論時,會理所當然的告訴老師:「本來就不應該碰重要部位!」「如果別人碰了就要告訴他!」但老師也藉此與孩子澄清當說話時用什麼樣的態度說明,會得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你是用開玩笑的口氣告訴別人,那別人會以為更好玩,所以不尊重你了;有些東西,我們是要放在心裡面保護的。」當孩子瞭解這句話真正的意義時,也會學著開始使用較適宜的態度來面對。

用各種媒介,讓孩子瞭解「生活中的品格」

除了繪本與討論之外,教師們還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孩子瞭解處理事情的方式,並且加深孩子的印象。正處於「於經驗中學習」的孩童,不太能從教條或是直述的書本中瞭解品格的意涵,所以老師們有時會設計各種具有起、承、轉、合及互動式的戲劇,讓孩子更瞭解品格的涵義。

當孩子打翻了還裝有飯菜的碗,爸爸媽媽會怎麼處理呢?而孩子通常又會用什麼樣子的態度面對?團體生活中,每個小孩都必須學習自己完成「吃飯」這件事,但小手還不夠穩的他們,打翻東西是在所難免,但卻可能沒有人教他們,打翻時該怎麼辦,不會處理的孩子,常常只能用生氣的態度面對。發現這個問題的幼稚園老師,便設計了一出短短的皮影戲,當戲中的孩子打翻了碗、飯菜掉了一桌子時,小天使便從他身後出現,告訴他:「拿出抹布、地板擦乾淨,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喔!」這一部看似簡單的戲劇,卻深植在孩子心中,事後有家長主動與老師分享:「孩子以前打翻東西都只會生氣,但現在知道只要把弄髒的地方清理乾淨,就好了!」有些品格就是在如此輕鬆的氛圍之下逐步建立起來。

提供適當的鷹架,逐步建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並非天生就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同品格一字的原文具有「雕塑」的涵義,老師除了告訴孩子哪些行為不合宜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合宜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有所依循。舉例說到小班年紀的孩子,經常為了誰先拿到玩具爭執不休,甚至出現肢體衝突,而在此時老師提供了正向的解決方式,告訴孩子小天使看見孩子們的爭吵,並且寫了3封信來教導小朋友:親愛的孩子,你可以這樣說:「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等你玩好了,可以給我玩嗎?」「可以先借我玩3分鐘嗎?」於是孩子們開始練習用正向的方式處理爭執,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團體生活,讓孩子學得更快

游玉燕園長除了與老師設定課程之外,也將整個園所營造成一個大家庭的感覺,並在當中做出規範;園所內的孩子都彼此互相認識,更會彼此照顧,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品格塑成將會有顯著的效果。游玉燕園長表示,孩子彼此照顧的心,在入學時是最明顯的:剛入學的孩子由於對環境感到陌生,常常會出現因不適應而哭泣或是害羞的情況,此時遊園長就會讓大班那些經歷過分離焦慮的孩子來照顧剛入學的孩子,經過安慰與相處之後,幼齡孩子分離焦慮消失的速度比大人安慰還來得快,且藉由相處的經驗,孩子也學到了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成就自己的自信,一舉兩得。

此外,像是每天必需的排隊、等待、溝通或在活動中放入關懷、負責、勇氣、信心等品格的學習,也都是讓孩子瞭解尊重、學習勇氣、成就信心、為自己負責等的好品格。如:一起與孩子討論「自己可以做到負責的事有哪些?」圖示表格後,讓孩子每天回家前進行自我評估;又如配合關懷受饑兒的撲滿活動,把每一份盡到的責任,轉換成一點一元的關懷行動,投入撲滿時的愛,無形中成就了孩子關懷與負責的好品格。而這些,都是在家獨自生活時無法體會的可貴經驗。

家長的參與,是影響孩子品格的重要推手

游玉燕園長強調,品格的養成,固然需要學校的引導與推動,但是家庭才是影響孩子品格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在三民幼稚園裡,很注重與家長間的情感與觀念交流。因為品格的實踐即是一種價值的澄清,而家長的觀念就如同一面鏡子反應出家長的價值觀,在三民除了邀請家長融入課程的參與,進行觀念的瞭解與溝通;也常透過講座、親師座談及讀書會的方式進一步瞭解品格教育的內涵,讓家長做孩子的好榜樣,扮演傳遞正確價值觀與累積美好品格經驗的重要角色。

家庭與學校配搭,為孩子建立一致的好品格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品格不要被切割成「老師眼中的『模範生』」、「父母眼中的『搗蛋鬼』」,家庭和學校相互配搭,彼此一致就顯得格外重要。幼稚園老師常與父母溝通,聊聊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並提醒需要父母配合、改變及調整之處。

她強調:在希望儘快為孩子建立好品格之前,無論是老師或父母都應先盡力將自己整理好,先看見自己生命中需要被調整和改變之處,再一步步帶著孩子往前走、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與孩子一同成長,品格並非一蹴可幾,有決心並為好品格堅持到底,孩子才會有機會被改變。

用堅定的良好品格面對將來艱困的社會環境,你,準備好與孩子一同改變了嗎?

先不要一股腦想快速的改變孩子,想想孩子長成至今並非短短幾天,要重塑孩子的品格也絕非在短時間內可有顯著改變。

遊園長表示,三民在幼兒品格的學習,主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孩子尊重、分享、服務的態度,滋養孩子愛與關懷、負責、勇氣、信心、合作等品格。三民幼稚園以繪本作為品格教育的主軸,配搭多元豐富的教學活動,一面深植品格教育,一面建構孩子的基本能力。運用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里安,五E(榜樣Example、解釋Explaination、勸勉Exhortation、環境Environment、體驗Experience)教學法,強調孩子的生活體驗與師生的對話與激蕩。以目前孩子正在進行的《妮妮的紅長褲》為例,老師先帶著孩子一起欣賞繪本,從故事中發現圖像的美與創作;繼而與孩子討論主角妮妮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為什麼她想要買紅長褲?妮妮為什麼這麼難過?判斷思考的學習就是品格教育,學期中老師不斷利用各種活動讓孩子們繼續以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並作價值澄清,慢慢理出自己的想法與面對世界的態度。

品格教育,應與孩子的生活融合

教導孩子品格,最重要的就是從孩子的生活事件中發現問題,並將其成為品格教育的教材。她並認為,孩子會出現不適當的表現,有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有一個常被告狀的小孩,經常被告狀的原因都是弄到別人且使別人感到不舒服,而經過老師的觀察後發現,這個孩子的動機是喜歡與人擁抱的感覺,然而每次都因為不會控制力氣而讓別的孩子感到難受而哭泣;發現孩子的正面心態後,幼稚園老師花時間與這個孩子討論:「怎麼適切的表現自己喜歡的感覺?」與孩子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生活中的好態度(品格)需要被鼓勵,生活中不適切的態度,需要陪孩子一同討論及調整!例如看見孩子將自己不小心丟到垃圾桶外的垃圾撿回垃圾桶,會馬上鼓勵孩子說:「我欣賞你有負責任的好態度,不小心掉出來的垃圾會仔細的放回垃圾桶。」;而當孩子下棋輸了,生氣地大哭時,老師等待孩子情緒稍微平復之後,開始和孩子一起思考「將烏雲變彩虹的好方法」,例如輸的一方可以說:「你好厲害喔,我要向你多學習。」而贏的一方則可以說:「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很好!」而在此之後,老師也需持續的肯定孩子將烏雲變彩虹的好表現,如此品格的小樹苗才有機會長成大樹!

品格教育,建立好的生活態度

品格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態度,當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時,具有好品格的孩子會用正面的態度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品格教育,能感受生活、建立自律

所謂的品格教育,其實就是家教中的生活教育,它以日常生活的秩序與行為規矩來展現品格的風貌。也就是引導孩子發自內心去感受生活中人事物,並掌握其互動的節奏及禮儀,懂得尊重、關懷別人、負責、合作等行為,做為孩子日後走向社會而準備的第一步。

生活討論,品格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在幼稚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團體討論,藉由這樣的機會,所有孩子都必須坐下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聽取別人的建言,在這個時間裡與孩子作品格的討論,是再適合不過了。老師會帶領關於品格的團體討論,通常是因為班上發生了某個事件,老師發現孩子用不對的方式處理,於是帶領團體討論,與孩子一起找出更棒的解釋問題方式。例如幼稚園老師曾經發現,大班中的男孩子開始玩一種遊戲叫:「你不要碰我的重要部位!」雖然口中講的是正確的話語,但卻用戲謔的方式表達,於是老師便請大家一起討論,說這句話的意義。

孩子們在討論時,會理所當然的告訴老師:「本來就不應該碰重要部位!」「如果別人碰了就要告訴他!」但老師也藉此與孩子澄清當說話時用什麼樣的態度說明,會得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你是用開玩笑的口氣告訴別人,那別人會以為更好玩,所以不尊重你了;有些東西,我們是要放在心裡面保護的。」當孩子瞭解這句話真正的意義時,也會學著開始使用較適宜的態度來面對。

用各種媒介,讓孩子瞭解「生活中的品格」

除了繪本與討論之外,教師們還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孩子瞭解處理事情的方式,並且加深孩子的印象。正處於「於經驗中學習」的孩童,不太能從教條或是直述的書本中瞭解品格的意涵,所以老師們有時會設計各種具有起、承、轉、合及互動式的戲劇,讓孩子更瞭解品格的涵義。

當孩子打翻了還裝有飯菜的碗,爸爸媽媽會怎麼處理呢?而孩子通常又會用什麼樣子的態度面對?團體生活中,每個小孩都必須學習自己完成「吃飯」這件事,但小手還不夠穩的他們,打翻東西是在所難免,但卻可能沒有人教他們,打翻時該怎麼辦,不會處理的孩子,常常只能用生氣的態度面對。發現這個問題的幼稚園老師,便設計了一出短短的皮影戲,當戲中的孩子打翻了碗、飯菜掉了一桌子時,小天使便從他身後出現,告訴他:「拿出抹布、地板擦乾淨,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喔!」這一部看似簡單的戲劇,卻深植在孩子心中,事後有家長主動與老師分享:「孩子以前打翻東西都只會生氣,但現在知道只要把弄髒的地方清理乾淨,就好了!」有些品格就是在如此輕鬆的氛圍之下逐步建立起來。

提供適當的鷹架,逐步建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並非天生就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同品格一字的原文具有「雕塑」的涵義,老師除了告訴孩子哪些行為不合宜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合宜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有所依循。舉例說到小班年紀的孩子,經常為了誰先拿到玩具爭執不休,甚至出現肢體衝突,而在此時老師提供了正向的解決方式,告訴孩子小天使看見孩子們的爭吵,並且寫了3封信來教導小朋友:親愛的孩子,你可以這樣說:「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等你玩好了,可以給我玩嗎?」「可以先借我玩3分鐘嗎?」於是孩子們開始練習用正向的方式處理爭執,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團體生活,讓孩子學得更快

游玉燕園長除了與老師設定課程之外,也將整個園所營造成一個大家庭的感覺,並在當中做出規範;園所內的孩子都彼此互相認識,更會彼此照顧,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品格塑成將會有顯著的效果。游玉燕園長表示,孩子彼此照顧的心,在入學時是最明顯的:剛入學的孩子由於對環境感到陌生,常常會出現因不適應而哭泣或是害羞的情況,此時遊園長就會讓大班那些經歷過分離焦慮的孩子來照顧剛入學的孩子,經過安慰與相處之後,幼齡孩子分離焦慮消失的速度比大人安慰還來得快,且藉由相處的經驗,孩子也學到了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成就自己的自信,一舉兩得。

此外,像是每天必需的排隊、等待、溝通或在活動中放入關懷、負責、勇氣、信心等品格的學習,也都是讓孩子瞭解尊重、學習勇氣、成就信心、為自己負責等的好品格。如:一起與孩子討論「自己可以做到負責的事有哪些?」圖示表格後,讓孩子每天回家前進行自我評估;又如配合關懷受饑兒的撲滿活動,把每一份盡到的責任,轉換成一點一元的關懷行動,投入撲滿時的愛,無形中成就了孩子關懷與負責的好品格。而這些,都是在家獨自生活時無法體會的可貴經驗。

家長的參與,是影響孩子品格的重要推手

游玉燕園長強調,品格的養成,固然需要學校的引導與推動,但是家庭才是影響孩子品格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在三民幼稚園裡,很注重與家長間的情感與觀念交流。因為品格的實踐即是一種價值的澄清,而家長的觀念就如同一面鏡子反應出家長的價值觀,在三民除了邀請家長融入課程的參與,進行觀念的瞭解與溝通;也常透過講座、親師座談及讀書會的方式進一步瞭解品格教育的內涵,讓家長做孩子的好榜樣,扮演傳遞正確價值觀與累積美好品格經驗的重要角色。

家庭與學校配搭,為孩子建立一致的好品格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品格不要被切割成「老師眼中的『模範生』」、「父母眼中的『搗蛋鬼』」,家庭和學校相互配搭,彼此一致就顯得格外重要。幼稚園老師常與父母溝通,聊聊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並提醒需要父母配合、改變及調整之處。

她強調:在希望儘快為孩子建立好品格之前,無論是老師或父母都應先盡力將自己整理好,先看見自己生命中需要被調整和改變之處,再一步步帶著孩子往前走、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與孩子一同成長,品格並非一蹴可幾,有決心並為好品格堅持到底,孩子才會有機會被改變。

用堅定的良好品格面對將來艱困的社會環境,你,準備好與孩子一同改變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