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墳前樹碑,僅一句話無人盜墓,唐太宗、順治帝模仿結局卻不同

古代盜墓橫行, 一些流民賊寇為了錢財, 紛紛加入盜墓大軍, 甚至地方官員、軍官都會從事此類勾當。 一些人深知盜墓的危害, 對於自己、子孫和家族都產生不良影響, 曹操就曾經為自己設立了七十二疑塚, 但是還是難以阻擋後世盜墓賊的洛陽鏟。

在古代, 就有這樣一個人, 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墓葬, 專門刻下一個石碑, 並寫下了一句話:白楸之棺, 易朽之裳, 銅鐵不入, 瓦器不藏。 嗟矣後人, 幸勿我傷!意思就是他的墳墓中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 不要破壞盜掘了, 當時的人都信以為真, 他的墳墓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得以保存, 沒有強人盜賊前來毀壞。

他就是魏征南將軍司張詹, 一個極其聰明的人, 他靠這個石碑, 這句話, 保自己地下百年太平, 歷經八王之亂, 其餘人的墳墓都被毀壞, 唯獨張詹墓獨存。 直到南朝時期, 一批文盲流民到達這裡, 他們都不認識石碑上的字, 猜測裡面一定有寶貝, 張詹墓這才被打開, 果然張詹說了謊, 裡面珍寶價值連城。

此後, 人們紛紛仿效這種方式。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如此效法, 他在生前就營造昭陵, 等到長孫皇后死後, 唐太宗就刻碑寫下碑文:不藏金玉, 人馬、器皿, 皆用土木形具而已。 但是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他把昭陵的地面建築修建的特別宏偉, 讓人們不在相信碑文的內容。 五代時期, 溫韜大肆盜掘皇陵, 他率軍進入昭陵, 看到裡面果然“宏麗不異人間”, 順手還帶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清朝順治皇帝同樣借鑒了張詹的做法, 但是同時也吸取了唐太宗的教訓, 他生前大肆宣傳薄葬, 讓天下人信以為真, 孝陵是他的墳墓, 其石碑寫著:皇孝遺命, 山陵不崇飾, 不藏金玉寶器。 果然天下人都一直這樣認為, 清代皇陵中, 孝陵沒有被盜, 並且完好如初, 至於裡面到底是薄葬還是珍寶琳琅,

人們至今無從得知!

順治孝陵

張詹在墳墓前刻碑“裝窮”, 騙過歷史上的很多人, 但是在碰到文盲流民之後, 這一招卻失效了。 唐太宗李世民仿效失敗, 究其原因在於犯了致命的錯誤, 過分注重皇陵的外貌, 而順治皇帝最為成功, 他不僅做到輿論誘導, 而且還採取質樸的方式,使自己的孝陵至今保存完好!

而且還採取質樸的方式,使自己的孝陵至今保存完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