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幫助清朝入主中原的明朝降臣有哪些,結局如何?

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于北京煤山, 標誌著歷史意義上大一統明朝的滅亡。 隨後, 滿清軍隊擊敗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入主中原。 在清軍揮師入關一統天下的過程中, 少不了漢人協助, 而這其中很多都是明朝降臣。

明末清初這段時間是漢民族悲慘灰暗的歷史, 俗話說, 人在做, 天在看, 蒼天饒過誰?這些為滿清天下出錢出力、獻計獻策、無情鎮壓自己同胞的人, 晚年無一例外下場淒涼, 如果上天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的話, 他們還會不會投降造反?

吳三桂

如果說投降造反是門藝術的話, 他絕對是這個藝術界的大師。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 一字月所, 明朝遼東人, 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 錦州總兵吳襄之子, 祖大壽外甥。 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 封平西伯, 鎮守山海關。 崇禎皇帝登基, 開武科取士, 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 不久, 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吳三桂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 多爾袞利用吳三桂所處的危急局面, 逼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 四月二十二, 吳軍初敗, 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 多爾袞將計就計, 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 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 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 清軍入關後, 攻入北京, 多爾袞把年幼的順治帝以及朝廷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 清定都北京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 衡州酷熱, 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 焦慮過重, 肝火過盛, 便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 隨後又添了“下痢”病症, 太醫百般調治, 終不見效。 吳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 迎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

託付後事。 八月十八日深夜, 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皇宮駕崩, 時年六十七歲, 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

二十二日, 吳三桂的侄、婿與心腹將領馬寶、胡國柱、夏國相齊聚衡州, 公推吳國貴總理軍務, 派胡國柱回雲南, 迎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 胡國柱到達雲南, 向留守的郭壯圖傳達眾將的意見, 準備護送吳世璠去衡州(今衡陽)繼位。 郭壯圖有一女兒嫁給吳世璠, 為保勢力, 力阻吳世璠離開雲南, 去衡州繼位。 九月, 吳國貴召集並主持諸將會議, 討論今後的方針大計。 ”吳國貴雖頗有眼光、有膽有識, 但諸將欲保雲南家小財物, 此議沒經慎重討論, 便被否決了。 十一月, 胡國柱等用棉裹吳三桂遺體, 秘密載經寶慶入貴州,

經寶慶入貴州, 大將軍馬寶留守衡州(今衡陽)。 吳世璠迎至貴陽, 並即帝位。

洪承疇

拋棄大明的他, 最後被大清拋棄。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 字彥演, 號亨九, 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 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 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 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 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 隨清軍入關。 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銜, 列內院佐理機務。

洪承疇

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 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 提出意見, 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 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 獻計甚多, 大多被清廷信納, 加以推行, 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 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 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 曉漢語”, 瞭解漢人禮俗, 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

順治十年(165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 總督軍務兼理糧餉。 順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 順治十八年(1661年)自請致仕。

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 清軍攻陷昆明,雲南平定。洪承疇上疏說,雲南地方險遠,少數民族眾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駐鎮,於是順治以吳三桂為平西王留駐昆明。他又看到雲貴地區地瘠民苦,疏請發內帑賑濟貧民,建議暫緩向逃亡緬甸的桂王余部進軍,使戰亂之後的雲貴地區的社會秩序漸趨安定,生產開始恢復。八月,洪承疇因年老體衰、目疾加劇,請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調理。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子玄燁(康熙)嗣位。這時洪承疇業已69歲,仍任大學士,卻感孤獨,於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幾經爭論,康熙才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母(輕車都尉)世襲四世。

孫之獬

如果說人渣有個典型的話,他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孫之獬(xiè,1591—1647),字龍拂(音bì),山東省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為庶起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1627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

孫之獬

清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後,副都統佟岱留守,他自請前往招撫,遂命以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後以“久任無功,市恩沽譽”,被革職為民。以謝遷為首的抗清農民武裝攻破淄川,他和全家7人被殺。

孫之獬的死訊傳到京城,順治帝給吏部下旨,討論撫恤之事。侍郎陳名夏、金之俊建議,恢復孫之獬的原有官職,並給予撫恤;馬光輝及啟心郎甯古裡建議,孫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恤。“兩議上,命用光輝議。”即兩個議案一同上報朝廷,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馬光輝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恤。

清軍攻陷昆明,雲南平定。洪承疇上疏說,雲南地方險遠,少數民族眾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駐鎮,於是順治以吳三桂為平西王留駐昆明。他又看到雲貴地區地瘠民苦,疏請發內帑賑濟貧民,建議暫緩向逃亡緬甸的桂王余部進軍,使戰亂之後的雲貴地區的社會秩序漸趨安定,生產開始恢復。八月,洪承疇因年老體衰、目疾加劇,請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調理。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子玄燁(康熙)嗣位。這時洪承疇業已69歲,仍任大學士,卻感孤獨,於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幾經爭論,康熙才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母(輕車都尉)世襲四世。

孫之獬

如果說人渣有個典型的話,他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孫之獬(xiè,1591—1647),字龍拂(音bì),山東省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為庶起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1627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

孫之獬

清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後,副都統佟岱留守,他自請前往招撫,遂命以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後以“久任無功,市恩沽譽”,被革職為民。以謝遷為首的抗清農民武裝攻破淄川,他和全家7人被殺。

孫之獬的死訊傳到京城,順治帝給吏部下旨,討論撫恤之事。侍郎陳名夏、金之俊建議,恢復孫之獬的原有官職,並給予撫恤;馬光輝及啟心郎甯古裡建議,孫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恤。“兩議上,命用光輝議。”即兩個議案一同上報朝廷,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馬光輝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