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軍事家:看劉秀、李世民“餌敵”的拿捏火候,趙括就失敗在這裡

讓一個將領置身孤城或野戰之中, 敵軍重重圍困, 命其堅守, 等他消耗敵人到疲勞或者困頓的時候, 我方再出兵, 這個將領所帶的兵就叫“餌敵之兵”, 這個計策就是餌敵之計。

精確的判斷計算餌敵部隊能夠堅守多久, 這不是紙上談兵的軍事家能夠完成的;李世民淺水原之戰, 派大將龐玉吸引敵人, 龐玉力戰, 李世民必須計算龐玉的消耗和敵人的消耗。

早一分, 敵人消耗沒到位, 達不到餌敵的最佳效果;遲一分, 可能餌敵部隊就完蛋了, 餌敵部隊完蛋, 對方士氣上來, 此消彼長, 戰局便會失敗;這種不能早一分也不能遲一分的軍事兵力投入拿捏;是一個大軍事家的標準。 這個拿捏, 課本上無法教你。

這種以少量部隊為餌的戰役關鍵之處, 必須確保這少量部隊不被吃掉。 這裡面對於自己派出去的部隊能夠堅持多久?自己什麼時候出兵都來自於非常主觀的將帥個人判斷,

不是孫子兵法能夠教的。

而且, 在這當中, 肯定會有很多外來阻力, 比如, 很多手下沒你的水準高超, 一看到餌敵部隊被動、被困被攻擊, 出於同袍之情, 就會勸你及早出兵, 把陷入重圍的餌敵部隊拯救出來, 這些, 都是影響決策的存在。

大軍事家, 全然不能為這些外來因素擾亂決策, 出兵選的點又必須是剛剛好, 不能早一點, 也不能晚一點。 歷史上這樣的戰例、這樣的大軍事家記載于史冊的, 印象最深刻者劉秀、李世民二人而已。

李世民的淺水原之戰、劉秀的涼州之戰都是“餌敵“”戰的神級表現。 既能保餌, 又能最大化的消耗敵人, 兩者結合得剛剛好。

劉秀部下來歙將軍率領2000人在懸崖上開鑿了一條道路, 插入涼州, 佔領了劉秀對手隗囂心臟邊的城池略陽, 消息傳來, 劉秀手下, 包括大司馬吳漢、大將軍耿弇、大樹將軍馮異全都率部開拔, 準備與來歙裡應外合, 兩面夾擊隗囂。

劉秀在這時候, 果然的召回了所有的將軍, 讓來歙在萬眾包圍, 沒有糧食, 沒有援兵的涼州境內孤城之中自個兒堅守。

隗囂隨即動用了幾乎整個涼州之兵對來歙進行了攻城戰。

劉秀在判斷來歙大概快要堅持不住、而且消耗敵軍的士氣、兵力已經足夠的時候, 親率大軍攻入涼州。 李世民的淺水原之戰同樣如此, 李世民選擇淺水原有利地形作為決戰地點, 令右武候大將軍龐玉率軍在淺水原南部列陣, 出薛軍之右。

當敵軍集中兵力攻龐玉軍之際, 多少將領求戰, 李世民堅決不從, 等到龐玉都快嗝屁了, 李世民出兵奮擊, 大破敵軍。

餌敵部隊的消耗和敵軍的消耗的最佳結合點判斷, 這不是教科書能教的, 趙括這種紙上談兵的軍事家他認為教科書能教給你所有兵法的東西, 這就是必然錯誤, 這種餌敵及其時間、火候拿捏, 非大軍事家不能為之。

火候這東西, 不論在兵法上、戰略上, 還是生活中, 都是主觀的東西, 客觀規律可以被兵書記載, 但是主觀判斷永遠不會。

就像高明的廚師, 那種爐火純青的技巧, 出自於實踐和天賦, 你拿著一本兵書, YY自己有多厲害, 這樣的人很逗逼,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這樣的人很逗逼,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