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數量井噴背後,女性向動漫真的崛起了嗎?

2016年剛剛過去了兩個月, 在各類連載差不多都已經完結的時候, 作為辭舊迎新的特輯, 前不久日本動漫網站《Animate Times》發起了以“讓你最想要再看一遍的2016年動畫”為主題的評選活動。

誕生的結果非常有意思, 榜單top10裡居然出現了6部女性向作品, 包括獲得第一的《冰上的尤裡》、第五的《月歌》、第六的《吸血鬼僕人》、第七的《歌之王子殿下》、第八的《B-PROJECT~鼓動*Ambitious~》以及第十的《刀劍亂舞-花丸-》。

而在10到20的排名中, 也出現了《代號D機關》、《美男高中地球防衛部》兩部偏女性向的動畫。

綜合來看, 雖然“女性向”動畫出品少於“男性向”, 但這次的評選居然被“女性向”動畫幾乎一網打盡,

可見如今女性動漫愛好者, 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已經不弱於過去主流的宅男群體了。

事實上, 根據漫畫幫2014年發出的《2014年度移動端二次元用戶資料包告》, 當時的移動端二次元用戶中, 男女性別比例已經達到41.7%比58.3%。

而兩年以後, “女性向”動漫持續增加的背後, 這個資料恐怕已經進一步擴大。

在2014年全年378部日本動畫中, 主打女性群體的動漫依然稀少, 只有不到十部, 包括《Free》第二季, 《戀愛舞臺 love stage》, 《我家浴室的狀況》、《幕末搖滾》、《月刊少女野崎君》、《兄弟戰爭》以及《世界第一初戀ova》等等。

2015年則出現了12部以女性為主要觀看群體的動漫, 包括《元氣少女緣結神》第二季, 《K》第二季, 《少年好萊塢》、《與魔鬼共舞》、《高校新歌劇》等等。

到2016年, 主打女性群體的番劇在數量和種類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全年走女性賣點的動畫數量接近十五部, 並且在題材上逐漸多元, 獲得的社會關注度日漸走高, 甚至出現《冰上的尤裡》這樣的年度霸權。

女性市場在兩年來飛速的拓展似乎並沒有絲毫停滯的意思,

伴隨女權在全世界範圍的崛起, 女性向動漫正成為動畫市場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此, 在“三八”婦女節這個有代表意義的節日, 小文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女性向”動漫的故事。

“女性向”動漫發展史——從不值一提到舉足輕重

縱觀近幾年的動漫市場,

女性群體在動漫產業中正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以最基礎的入宅比例為例, 也從早期男女差距巨大的9:1, 進步到如今幾乎要超過5:5。

女性向, 正成為動漫業界越來越不能忽視的前進方向。

1、篳路藍縷的初生期——1970~2000年

在20世紀70年代, 日本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針對女性市場的少女漫畫雜誌。

由於當時的女性漫畫家正遭到整個漫畫行業的排擠, 因此不得不在當時男性向為主導的漫畫之外開闢出新的天地, 於是大規模的女性向漫畫開始出現。

在少女漫畫的時代分野中, 這一時期被稱為“黃金代”。 1975年後, 少女漫畫陣營已經存在兩萬人的後備軍。 每月至少有一二十個新人出現。

作品題材也不斷拓展, 如同性戀、近親結婚之類的敏感題材也陸續被發揚光大,

獨具魅力的作品層出不窮, 基本奠定了後世少女漫的題材分類。

然而, 在更具影響力的動畫方面, 這一時期作品仍然相對較少。

不過對於一般理解中的“女性向”動漫, 其中最常見的兩大題材——“戀愛”和“耽美”已經開始形成。

第一部耽美動漫《風與木之詩》

第一部BL動漫,是1987年安彥良和監督出品的《風與木之詩》。全動畫講述了兩位美少年在男子寄宿制學校內純潔的戀愛,描畫了在愛欲,嫉妒,友情等各種各樣感情的交錯中,被命運撥弄的兩個主人公,Gilbert Cocteau與Serge Battour淒美的愛情故事。

其作者竹宮惠子可謂是如今如火如荼的BL動漫的開山祖師。

在少女戀愛動漫方面,1970年上映的神作《尼羅河女兒》可謂鼻祖。

作為集合了逆後宮、純情戀愛、冒險等多種元素的《尼羅河女兒》,其漫畫與《玻璃假面》並稱為“日本早期兩大經典少女漫畫”,可以說為後世無數少女漫畫提供了最初的藍本。

《尼羅河女兒》:瑪麗蘇的集大成者

這一時期,漫畫上出現了女性向漫畫的黃金時代,在市場占比上,乙女向(少女心的戀愛)、腐向(BL)、日常向基本平分秋色,而乙女向相對稍有優勢。

儘管在1986年日本出臺了男女雇傭機會平等法案,為更多女性漫畫家、動畫製作者的加入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但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女性向作品尚無太大的影響力。

2、乙女向為主導,耽美向隱形擴張——2000~2009年

伴隨八九十年代少年漫、青年漫也開始學習少女漫畫的細膩畫風,以漫畫為基礎,動畫為重點的日本動漫開始獲得越來越多女性群體的關注。

女性願意閱讀、觀賞的動漫,由過去狹窄的少女漫逐步擴展開來,客觀上增加了女性群體加入動漫的人數。

截至去年,日本的“禦宅族”人數已經接近全社會的四分之一。從2000年市場進入普及化和氾濫化以後,伴隨日本經濟長期缺乏活力,“禦宅族”的增長率始終走高,一直到2010年“禦宅族”市場依然在擴張。

其中,由於動漫品質的走高,大量年輕女性加入“禦宅族”的行列,這一時期誕生了許多乙女向的優秀作品,包括《地獄少女》、《我們的存在》、《sola》、《惡作劇之吻》等等。

十年中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乙女向動漫

同時,伴隨同人這種形式開始風靡,耽美向作品在這十年中開始發力,並且日漸成長,成為接下來女性向作品擴張的先鋒。

通過對許多原本“男性向”動漫中的人物組成新CP,或者很多女性漫畫家的原創,耽美在題材和受眾上都得到可明顯的發展,並不自覺擴地充了“女性向”的市場。

這一階段女性群體的擴張所受的關注較為稀少,以男色為賣點的女性向動漫還未真正出現。

但是這一時期女性市場得到數倍的增長,女性向的受眾以一種隱形的姿態高速擴張開來。

3、男色崛起,女性欲望開始上揚——2010~2015年

在之前的十年,以女色為賣點的男性向動漫幾乎一統天下,大量後宮、賣肉動漫大行其道,與傳統的王道、邪典動漫平分秋色。

而在2010年以後,伴隨《薄櫻鬼》、《K》、《Free》等番劇的上映,以男色為賣點,主打女性市場的動漫開始崛起。

伴隨動漫製作商逐步發現女性的消費市場,用於取悅女性的男色動漫開始正式出現。

以《薄櫻鬼》為例,相比早期的《櫻蘭高校男公關部》,《薄櫻鬼》對男性的塑造更注重男色的成分。在這部從遊戲改編而來的動漫中,多位男性主角都擁有完美的身材和俊美的顏。

男色售賣開始崛起

與較注重感情線的《櫻蘭高中男公關部》相比,2010年後如《薄櫻鬼》一類動漫中,女主角存在的目的就是引出男性角色,然後售賣各種類型的男色。

在這一階段,女性欲望開始得到釋放,從好的方面講,女性在身體被男性消費的過程中,也擁有了消費男性身體的能力。

同時,這一時期“女性向”對題材的嘗試開始增多,出現了與美少女歌姬相對的美男歌舞團隊。大量的“女性向”遊戲被改編為動漫作品,而影響力也逐步上升,開始對全體“禦宅”產生影響。

4、市場爆發,女性向成為增長重點——2016年~以後

儘管在2010年以後,女性市場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認可,但是尚未形成爆發的形式,在積累了人氣之後,2016年成為女性向市場爆發的一年。

去年出品的女性向動漫中,以男色為賣點的《刀劍亂舞-花丸-》、《歌之王子殿下真愛legendstar》、《黑色的籃球 FANDISC》和以耽美為賣點的《冰上的尤裡》都是各大榜單的常客。

在“TSUTAYA線上動畫商城2017年1月排行榜”中四部動漫都獲得了排名top20的成績,其中《刀劍亂舞-花丸-》更獲得了全年銷量第一。

《刀劍亂舞-花丸-》銷售驚人

與之相比,男性向作品中成績最好的是《love live!Sunshine!》5特別裝限定版排在第二位,但是其他就只有一部《魔裝學園H*H》進入銷量榜。

新興的女性向動漫的購買力可見一斑。

除此以外,今年4月新出的番劇中,乙女向和耽美向作品明顯增多。

73部新番出現了9部女性向,包括《喧嘩番長乙女》、《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高校星歌劇》第二季、《room mate》、《青春歌舞伎》、《與僧侶交合的色欲之夜》、《we love rice》、《王室教師海涅》、《夏目友人帳》第六季。

其中《夏目友人帳》受眾廣泛,可以不算入女性向,但是一季度8部女性向動漫的產出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數量。

可見,女性向市場已經開始爆發,在男性市場飽和度高的情況下,女性市場必然是未來動漫產業新的增長點。

乙女向作品減少,耽美向越來越多

“女性向”動漫火熱背後,女權是否真的崛起?

女權從幾十年前提出以來,最近兩年已經成為最火熱的話題。但想從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逐漸過渡到平權社會,需要付出比過去更多的努力。

在如今“女性向”動漫越來越受到動畫出品方喜愛的背後,女權是否得到崛起依然需要打個問號。

當然,女性獲得了欣賞男色的權利,這無疑是女權與男權走向平等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女性向”動漫逐漸火熱的當下,這種形式的女權是否真的可以說是崛起了呢?

恐怕未必!

從去年年末發出的2016年度漫畫銷量排行中沒有一部是以女性視角作為切入點可以看出,如今男性視角的審美依然佔據著日本動漫整體的主流。

在動畫市場,耽美向由於更強的收益能力正逐步佔據如今“女性向”動漫的主體。

而作為一種亞文化下的再次級文化,耽美能夠提供的始終是和“男性向”中後宮、賣肉題材一樣的作用,即只能用來滿足簡單的欲望需要,而無法引導女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儘管女性獲得了消費男性美色的權利,但是在塑造具有獨立意志的新時代女性角色上,女性向動漫並沒有體現出新的可能。

與之相反,大量的“女性向”動漫集中表現男性美的同時,市場從中得到的鼓勵,是出產更多的耽美系動漫,而非努力產出擁有新女性形象的“女性向”動漫。

耽美盛行背後的女權特徵,當然值得我們歡欣鼓舞。但也必須認識到,優秀、獨立、個性的女性形象也因為耽美的盛行出現得越來越少。

今年4月將播出的新番中,除了《喧嘩番長乙女》可能會塑造出較成功的新時代女性角色,其他番劇都將視野集中在男色的展示或者霸道總裁式的少女戀愛上。

2016年固然是女性向崛起元年,但對於期望男女獲得平權的觀眾來說,女性向動漫火熱背後,能否出現更多像《惡作劇之吻》中湘琴一樣能讓人過目不忘的女主角,或許是仍需努力的方向。

畢竟,在耽美本身無法起到良好的社會引導作用,如何塑造健康的,新時代的“女性向”動畫,在如今女性市場越發廣闊的背景下,似乎越來越需要動漫行業承擔起這個責任。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第一部耽美動漫《風與木之詩》

第一部BL動漫,是1987年安彥良和監督出品的《風與木之詩》。全動畫講述了兩位美少年在男子寄宿制學校內純潔的戀愛,描畫了在愛欲,嫉妒,友情等各種各樣感情的交錯中,被命運撥弄的兩個主人公,Gilbert Cocteau與Serge Battour淒美的愛情故事。

其作者竹宮惠子可謂是如今如火如荼的BL動漫的開山祖師。

在少女戀愛動漫方面,1970年上映的神作《尼羅河女兒》可謂鼻祖。

作為集合了逆後宮、純情戀愛、冒險等多種元素的《尼羅河女兒》,其漫畫與《玻璃假面》並稱為“日本早期兩大經典少女漫畫”,可以說為後世無數少女漫畫提供了最初的藍本。

《尼羅河女兒》:瑪麗蘇的集大成者

這一時期,漫畫上出現了女性向漫畫的黃金時代,在市場占比上,乙女向(少女心的戀愛)、腐向(BL)、日常向基本平分秋色,而乙女向相對稍有優勢。

儘管在1986年日本出臺了男女雇傭機會平等法案,為更多女性漫畫家、動畫製作者的加入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但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女性向作品尚無太大的影響力。

2、乙女向為主導,耽美向隱形擴張——2000~2009年

伴隨八九十年代少年漫、青年漫也開始學習少女漫畫的細膩畫風,以漫畫為基礎,動畫為重點的日本動漫開始獲得越來越多女性群體的關注。

女性願意閱讀、觀賞的動漫,由過去狹窄的少女漫逐步擴展開來,客觀上增加了女性群體加入動漫的人數。

截至去年,日本的“禦宅族”人數已經接近全社會的四分之一。從2000年市場進入普及化和氾濫化以後,伴隨日本經濟長期缺乏活力,“禦宅族”的增長率始終走高,一直到2010年“禦宅族”市場依然在擴張。

其中,由於動漫品質的走高,大量年輕女性加入“禦宅族”的行列,這一時期誕生了許多乙女向的優秀作品,包括《地獄少女》、《我們的存在》、《sola》、《惡作劇之吻》等等。

十年中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乙女向動漫

同時,伴隨同人這種形式開始風靡,耽美向作品在這十年中開始發力,並且日漸成長,成為接下來女性向作品擴張的先鋒。

通過對許多原本“男性向”動漫中的人物組成新CP,或者很多女性漫畫家的原創,耽美在題材和受眾上都得到可明顯的發展,並不自覺擴地充了“女性向”的市場。

這一階段女性群體的擴張所受的關注較為稀少,以男色為賣點的女性向動漫還未真正出現。

但是這一時期女性市場得到數倍的增長,女性向的受眾以一種隱形的姿態高速擴張開來。

3、男色崛起,女性欲望開始上揚——2010~2015年

在之前的十年,以女色為賣點的男性向動漫幾乎一統天下,大量後宮、賣肉動漫大行其道,與傳統的王道、邪典動漫平分秋色。

而在2010年以後,伴隨《薄櫻鬼》、《K》、《Free》等番劇的上映,以男色為賣點,主打女性市場的動漫開始崛起。

伴隨動漫製作商逐步發現女性的消費市場,用於取悅女性的男色動漫開始正式出現。

以《薄櫻鬼》為例,相比早期的《櫻蘭高校男公關部》,《薄櫻鬼》對男性的塑造更注重男色的成分。在這部從遊戲改編而來的動漫中,多位男性主角都擁有完美的身材和俊美的顏。

男色售賣開始崛起

與較注重感情線的《櫻蘭高中男公關部》相比,2010年後如《薄櫻鬼》一類動漫中,女主角存在的目的就是引出男性角色,然後售賣各種類型的男色。

在這一階段,女性欲望開始得到釋放,從好的方面講,女性在身體被男性消費的過程中,也擁有了消費男性身體的能力。

同時,這一時期“女性向”對題材的嘗試開始增多,出現了與美少女歌姬相對的美男歌舞團隊。大量的“女性向”遊戲被改編為動漫作品,而影響力也逐步上升,開始對全體“禦宅”產生影響。

4、市場爆發,女性向成為增長重點——2016年~以後

儘管在2010年以後,女性市場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認可,但是尚未形成爆發的形式,在積累了人氣之後,2016年成為女性向市場爆發的一年。

去年出品的女性向動漫中,以男色為賣點的《刀劍亂舞-花丸-》、《歌之王子殿下真愛legendstar》、《黑色的籃球 FANDISC》和以耽美為賣點的《冰上的尤裡》都是各大榜單的常客。

在“TSUTAYA線上動畫商城2017年1月排行榜”中四部動漫都獲得了排名top20的成績,其中《刀劍亂舞-花丸-》更獲得了全年銷量第一。

《刀劍亂舞-花丸-》銷售驚人

與之相比,男性向作品中成績最好的是《love live!Sunshine!》5特別裝限定版排在第二位,但是其他就只有一部《魔裝學園H*H》進入銷量榜。

新興的女性向動漫的購買力可見一斑。

除此以外,今年4月新出的番劇中,乙女向和耽美向作品明顯增多。

73部新番出現了9部女性向,包括《喧嘩番長乙女》、《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高校星歌劇》第二季、《room mate》、《青春歌舞伎》、《與僧侶交合的色欲之夜》、《we love rice》、《王室教師海涅》、《夏目友人帳》第六季。

其中《夏目友人帳》受眾廣泛,可以不算入女性向,但是一季度8部女性向動漫的產出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數量。

可見,女性向市場已經開始爆發,在男性市場飽和度高的情況下,女性市場必然是未來動漫產業新的增長點。

乙女向作品減少,耽美向越來越多

“女性向”動漫火熱背後,女權是否真的崛起?

女權從幾十年前提出以來,最近兩年已經成為最火熱的話題。但想從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逐漸過渡到平權社會,需要付出比過去更多的努力。

在如今“女性向”動漫越來越受到動畫出品方喜愛的背後,女權是否得到崛起依然需要打個問號。

當然,女性獲得了欣賞男色的權利,這無疑是女權與男權走向平等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女性向”動漫逐漸火熱的當下,這種形式的女權是否真的可以說是崛起了呢?

恐怕未必!

從去年年末發出的2016年度漫畫銷量排行中沒有一部是以女性視角作為切入點可以看出,如今男性視角的審美依然佔據著日本動漫整體的主流。

在動畫市場,耽美向由於更強的收益能力正逐步佔據如今“女性向”動漫的主體。

而作為一種亞文化下的再次級文化,耽美能夠提供的始終是和“男性向”中後宮、賣肉題材一樣的作用,即只能用來滿足簡單的欲望需要,而無法引導女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儘管女性獲得了消費男性美色的權利,但是在塑造具有獨立意志的新時代女性角色上,女性向動漫並沒有體現出新的可能。

與之相反,大量的“女性向”動漫集中表現男性美的同時,市場從中得到的鼓勵,是出產更多的耽美系動漫,而非努力產出擁有新女性形象的“女性向”動漫。

耽美盛行背後的女權特徵,當然值得我們歡欣鼓舞。但也必須認識到,優秀、獨立、個性的女性形象也因為耽美的盛行出現得越來越少。

今年4月將播出的新番中,除了《喧嘩番長乙女》可能會塑造出較成功的新時代女性角色,其他番劇都將視野集中在男色的展示或者霸道總裁式的少女戀愛上。

2016年固然是女性向崛起元年,但對於期望男女獲得平權的觀眾來說,女性向動漫火熱背後,能否出現更多像《惡作劇之吻》中湘琴一樣能讓人過目不忘的女主角,或許是仍需努力的方向。

畢竟,在耽美本身無法起到良好的社會引導作用,如何塑造健康的,新時代的“女性向”動畫,在如今女性市場越發廣闊的背景下,似乎越來越需要動漫行業承擔起這個責任。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